在各类疾病中,慢性肾脏病(CKD)犹如隐匿的 “健康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肾脏健康。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人群由于自身的一些特性,成为了慢性肾脏病格外 “青睐” 的对象。了解这七类高危人群,有助于早发现、早干预,守护肾脏健康。
一、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引发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肾脏的微血管系统,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扩张,逐渐影响肾脏的过滤功能。据统计,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会在患病 10 - 20 年后并发慢性肾脏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肾脏受损风险更高。例如,一些糖尿病患者不严格遵循医嘱服药、控制饮食,血糖长期大幅波动,肾脏在高糖环境的持续 “侵蚀” 下,更容易出现病变。
二、高血压患者
血压长期居高不下,会使肾脏的血管承受过大压力,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进而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功能。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若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肾脏损伤会逐渐加重,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脏病。临床上,不少高血压患者因为未规律服药,血压波动剧烈,大大增加了肾脏病变风险。
三、肥胖人群
肥胖与慢性肾脏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肥胖会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如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这些因素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过多的脂肪还会在肾脏周围堆积,压迫肾脏血管,影响肾脏血流。而且,肥胖者往往运动量不足,生活方式不健康,进一步加剧了肾脏的损伤风险。研究显示,体重指数(BMI)超过 30 的肥胖人群,患慢性肾脏病的几率比正常体重者高出数倍。
四、有家族遗传史者
慢性肾脏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某些遗传性肾脏疾病,如多囊肾病、遗传性肾炎等,会在家族中遗传。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慢性肾脏病,其他家族成员携带相关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高,发病风险也相应增加。以多囊肾病为例,这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患者肾脏会出现多个囊肿,随着年龄增长,囊肿逐渐增大,破坏肾脏结构和功能。若家族中有此类患者,亲属应定期进行肾脏检查。
五、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者
一些药物具有潜在的肾毒性,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部分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长期或不合理使用这些药物,会直接损伤肾脏细胞,导致肾功能受损。比如,一些人因关节疼痛长期自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未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肾脏在药物的长期作用下出现了肾小管间质损伤,引发慢性肾脏病。在用药过程中,务必遵循医嘱,避免滥用药物。
六、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会逐渐衰退。肾脏的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脏对药物和毒素的代谢能力也减弱。老年人往往还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这进一步增加了肾脏的负担。因此,老年人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明显高于年轻人。定期体检对于老年人早期发现肾脏问题尤为重要。
七、泌尿系统反复感染者
泌尿系统感染若得不到及时、彻底的治疗,细菌等病原体可能会逆行向上侵犯肾脏,引发肾盂肾炎等疾病。反复的肾脏感染会破坏肾脏组织,导致肾脏纤维化,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脏病。例如,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若不注意个人卫生、频繁憋尿等,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肾脏健康就会受到严重威胁。
这七类高危人群务必提高警惕,关注自身肾脏健康,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检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尽可能降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风险。一旦发现肾脏问题,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