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隐匿性强、病程长的疾病,若控制不当,病情极易加重,甚至发展为肾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深入了解促使慢性肾脏病加重的因素,对于患者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下面这 5 大因素,占得越多,患者面临的危险就越大。
一、血压控制不佳
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持续的高血压会使肾脏血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加速肾脏功能的损害。据统计,约 70% 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如果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肾脏在高压环境下,损伤会不断加剧,病情快速恶化。例如,一些慢性肾脏病患者不按时服用降压药,血压波动在 160/100mmHg 以上,短短几年间,肾脏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就大幅升高,肾脏损伤明显加重。理想的血压控制范围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十分关键,一般建议将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伴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血压目标应更严格。
二、血糖长期波动
糖尿病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而血糖长期不稳定更是慢性肾脏病恶化的 “催化剂”。高血糖状态下,肾脏的微血管会发生病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脏的过滤功能逐渐受损。若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长期高于 7%,肾脏发生不可逆损伤的风险显著增加。血糖的大幅波动,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对肾脏造成额外负担。有些糖尿病患者饮食不规律、胰岛素使用不当,血糖时而飙升至 15mmol/L 以上,时而又骤降至 3mmol/L 以下,这种不稳定的血糖环境会加速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导致肾功能快速衰退。
三、蛋白尿未控制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的典型症状,也是促使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意味着肾脏的滤过屏障遭到破坏。持续的蛋白尿不仅会引起身体营养不良,还会激活肾脏内的炎症反应,导致肾脏纤维化进程加快。研究表明,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 1 克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功能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尿蛋白定量较低的患者。如果尿蛋白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肾脏组织会逐渐被瘢痕组织替代,最终发展为肾衰竭。因此,积极降低尿蛋白水平,是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措施。
四、感染频繁发生
感染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加重的常见诱因。由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较为常见。一旦发生感染,身体会启动免疫反应,产生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进一步损伤肾脏组织。例如,慢性肾脏病患者若频繁发生呼吸道感染,每次感染后,肾脏功能指标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血肌酐升高、蛋白尿增多。预防感染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至关重要,要注意个人卫生,根据季节增减衣物,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等预防感染。
五、肾毒性物质暴露
长期接触肾毒性物质会直接损害肾脏,加重慢性肾脏病病情。常见的肾毒性物质包括部分药物、重金属、有机溶剂等。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若不合理使用,会对肾脏造成急性或慢性损伤。长期暴露于铅、汞等重金属环境中,也会在肾脏内蓄积,破坏肾脏细胞结构和功能。一些从事化工行业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因工作环境中存在有机溶剂等肾毒性物质,且防护措施不到位,肾脏损伤不断加重,病情进展迅速。避免接触肾毒性物质,是保护肾脏、延缓慢性肾脏病恶化的重要环节。
慢性肾脏病患者要密切关注这 5 大因素,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延长肾脏功能的存续时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