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光机 | 电池的“诞生”居然要感谢青蛙?

科学家的重要特质之一,在于他们对异常现象的敏锐洞察力与不懈探索精神。1786年,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在一次偶然中,使用外科手术刀触碰了一只已解剖青蛙腿上暴露的神经,惊人的一幕发生了:蛙腿瞬间剧烈抽动。这一意外发现激发了伽伐尼的朋友、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的灵感。受此蛙腿实验的启迪,伏打在1800年前成功研制出人类历史上首个电池——伏打电堆。

同年3月20日,伏打向伦敦皇家学会提交了一份详尽描述其发明的手稿。相较于当时的“莱顿瓶”,伏打电堆能够通过连接其两端金属导线持续供电,成为现代电池的先驱。伏打电堆的发明标志着人类首次获得相对稳定的电流源,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推动了电学领域迈入量化研究的崭新阶段。

伽伐尼发现生物电流

1786年,伽伐尼在解剖青蛙的过程中,精确切开其腹部肌肉,细致分离出下肢神经进行研究。在解剖第二只青蛙时,因解剖刀意外触碰旁边工作中的起电机,他观察到青蛙腿部肌肉出现异常抽搐。

伽伐尼对此现象深感好奇,起初误以为青蛙尚未完全死亡。经进一步探究,他明确了起电机、解剖刀与青蛙神经抽搐间的关联,并着手验证空气中电流是否也能引发相同反应。他通过将蛙腿神经一端连接至绝缘金属棒置于屋顶,另一端接地,伽伐尼发现雷雨天时蛙腿同样会抽搐。

随后,他进行了更多实验,将挂有蛙腿神经的黄铜钩搭在铁棍上,无论天气如何,青蛙肌肉均会发生抽搐。最终,伽伐尼使用两种不同金属分别接触死蛙的肌肉与神经并连接,同样观察到肌肉抽搐。

尽管这些现象本该提示他抽搐源于外界电流,但专注于生物电研究的伽伐尼却认为,是青蛙自身的生物电与外界形成回路。他推断电能源自活肌肉,两种不同金属构成了青蛙神经与肌肉间的电路,并将此电命名为“生物电”。

伏打发明人类历史上首个电池

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在得知相关实验后,深入探索并取得重大突破。1800年,他成功发明了伏打电堆,这一发明能够持续产生电流,从此改变了整个世界。

1799年,伏打在庆祝完45岁生日后,受伽伐尼研究的启发,决定深入研究“生物电”现象。他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种装置:将金属锌环与铜环交替叠放,中间用浸透盐水的纸或呢绒隔开。随着环数的增加,当叠至10个、20个乃至30个时,形成了一个柱状结构,产生了显著的电流,这便是伏打电堆的雏形。

伏打发现,堆叠的层数越多,产生的电流就越强。他通过实验,提出了电位差理论:不同金属接触时,其表面会产生异性电荷,即形成电压。他还总结出了一个金属序列,即电气元素表,其中任意一种金属与序列中其后的金属接触时,前者带正电,后者带负电。这一发现揭示了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本质联系,使人类对电的认识超越了静电范畴,进入了可控制、可流动的电流时代。

1800年3月20日,伏打正式提出电荷在电线中流动如同水流,由电压高处向低处流动,形成电流,即电势差。他将这一理论撰写成论文《论不同金属材料接触所激发的电》,并寄送给英国皇家学会。

同年11月20日,法国皇帝拿破仑在巴黎亲自召见了伏打,并观看了电堆实验。深受震撼的拿破仑当即下令,要求法国学者成立专门委员会,以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这一革命性的发明。为推进科学研究,相关部门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实验,并授予伏打6000法郎奖金及荣誉勋章。此外,还发行了以伏打肖像为图案的纪念金币,以表彰其杰出贡献。

科学界的电池研发之路

伏打电堆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界电池研发历程的开启。作为人类历史上首个电池,伏打电堆具有里程碑意义。1836年,英国科学家丹尼尔对伏打电堆进行了革新,采用稀硫酸作为电解液,成功解决了电池极化难题,并创造出了首个能维持稳定电流的锌铜蓄电池。该电池因可充电且重复使用,故得名“蓄电池”。

1887年,英国人赫勒森发明了最早的干电池,其电解液呈糊状,避免了泄漏问题,便于携带,因此迅速得到广泛应用。1890年,爱迪生进一步推动了电池技术的发展,他发明了可充电的铁镍干电池,将电池研发带入了一个新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干电池家族不断壮大,至今已发展出约100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锌-锰干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锌-氧化银电池以及锂-锰电池等。这些干电池实质上是对伏打电堆的改良,它们用氯化铵糊状物替代了原有的盐水,以石墨棒取代铜板作为正极,而负极则继续采用锌皮。

伏打在其晚年仍强调:“若无伽伐尼的青蛙实验,便无伏打电流。在使用伏打电流时,人们应首先铭记伽伐尼,是他的青蛙实验如同闪电般照亮了我的智慧之路。”

参考来源:科普中国、《少年百科知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69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遇事一点就炸?有事总压抑自己?教你5招,做情绪的主人!

    喜、怒、哀、思、悲、惊、恐。 这些不同的情绪,其实是由于我们对事物不同的看法所形成的; 不同的看法引起了不同类型的体验,就形成了我们的情绪。 说白了,情绪就是一种体验,在这种体验背后藏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即看法)! 划!重!点! 情绪不分积极、消极,只分为正常和不正常。 所以,不要觉得出现伤心难过就是消极情绪,只要是能与认知相匹配的情绪,就是正常的,自然而然…

    2024年12月24日
    14700
  • @花粉过敏星人:可恶的“粉粉”又要来了!外出别大意

    随着春季的到来,大自然开始复苏,树木和花朵竞相开放,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花粉。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美丽的季节却带来了不那么愉快的体验——花粉过敏引起的皮肤病。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AI制图 当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空气中充满了微小的花粉颗粒,它们是许多植物传播繁殖的重要媒介。不幸的是,对于那些具有敏感肌肤的人而言…

    2025年3月3日
    8000
  • 这种高钙、营养的野菜,建议早春必吃!可惜很多人当草……

    春天万物复苏,各种野菜也争相萌发。荠菜、香椿、槐花、马齿苋,这些野菜大家肯定不陌生,但是,你听说过面条菜吗?这个曾让农民头疼的“麦田钉子户”,居然是春天里的极品野菜。 每到此时,不少人都会去田间地头挖面条菜,但需要强调的是:真的不建议你这么干!因为万一认错采摘到了形似但却有毒的杂草,误食可能会有中毒风险。 好在,面条菜已经市场化,被大量种植,大家依然可以安全…

    2025年2月28日
    6900
  • 中国独有!小时候像“大眼外星人”的凤蝶,首现江西!

    在缤纷多彩的蝴蝶世界里,有一种世界级珍稀蝴蝶,尤为特别,它仅分布在中国。这种蝴蝶的幼虫外观像毛毛虫,却长着一颗“蛇头”,拥有一双巨大的“熊猫眼”,嘴边长有蜗牛般的触角,身上遍布“豹纹”,就像是“大眼外星人”。 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科研人员在位于江西新余的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发现了这种蝴蝶,是此地首次记录到…

    2024年12月28日
    17000
  • “豺狼虎豹”中的“豺”,不仅出镜率极低,还常被和狼混为一谈!

    我第一次遇见北方豺是在中国大西北的祁连山,那是2023年春节期间的一天。我们日常开车进山,然后突然一个转弯,就看见前面两个豺。 这就是豺。我非常惊讶,因为此前从来没有想到真的能在野外见到它们。这两只豺正在吃岩羊,体型较小的那只比较谨慎,见到我们就跑到了岩石后面,而体型稍大的这只可能有点舍不得刚捕获的猎物,即便发现了我们也没有离开,还是壮着胆子在吃。 我们就在…

    2025年2月19日
    9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