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隐藏着什么“海岛基因”?揭秘火山海岸的地质“史诗”

(海南大学“科普中国高校行”优秀科普作品-图文类)

火山海岸的地质史诗——解码海南万年熔岩的时空密码

在我国南端的海南岛,火山与火山岩记录着这片土地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它们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也是地球演化历史的生动见证。火山书写着大地之书,火山也锻造了海岛基因。

在海南岛的苍茫大地上,火山不仅是地质演变的刻录者,更是万物共生的缔造者。海南的火山活动历经了始新世、中新世、更新世、全新世四个喷发期,这座岛屿的骨骼也在岩浆与时间的淬炼中逐渐成型。

始新世时,全球板块运动活跃,南海区域地壳不稳定,海南地区火山活动较弱,小规模岩浆上涌,在局部形成少量玄武岩喷出及小型火山堆积体,为后续火山活动奠定物质基础。当时间迈入中新世,地球的构造之手开始重塑这片海域——雷琼裂谷的撕裂让岩浆找到喷涌通道,石英拉斑玄武岩构成的火山锥群刺破海平面,形成石英拉斑玄武岩和橄榄拉斑玄武岩,塑造出了火山锥、火山台地等众多火山地貌,改变区域地形地貌与海陆格局。如果说前两个阶段是火山史诗的序章,那么更新世则迎来了最壮阔的篇章。更新世全球处于冰期与间冰期交替的时期,而在这交替中,琼北地区百余座火山竞相苏醒,海南火山活动进入盛期,大量岩浆快速喷发,喷发形式多样,在琼北形成100多座休眠活火山口群,造就石山火山群等典型火山地貌景观,它们宛如大地的眼睛,默默凝视着时光的流转。马鞍岭火山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独特的双火山口造型,一大一小,相互依偎,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全新世板块运动相对稳定,海南地壳仍有一定活动性,早期仍有火山喷发,如马鞍岭火山距今1万年以来有2次喷发,在局部形成小型火山堆积和熔岩流,改造周边地形地貌,提供独特地质景观与研究样本。在海南省地质局实验室,激光剥蚀质谱仪分析了火山玻璃包裹体,数据显示,海口石山火山最后一次喷发在约1万年前,喷发柱高度达25公里,火山碎屑流在8分钟内覆盖了半径15公里区域。

全新世的余韵仍在延续,地质实验室的激光剥蚀质谱仪揭示着:万年前那次惊天喷发中,25公里高的火山锥将炽热印记烙进玄武岩的晶格。也正是这些凝固的火焰,孕育出大自然最精妙的几何密码。当炽热的岩浆与冷静的物理法则相遇,便诞生了令数学家惊叹的完美形态。火山熔岩冷却会形成玄武岩,而天然形成的玄武岩却是规则六方柱状节理,这背后蕴含多方面数学原理:基于能量最小原理,正六边形在平面密铺时总边长最小,能使体系表面能最低,达到稳定状态;从对称与平衡原理看,六方柱状节理有高度对称性,各方向受力和物理性质均匀,结构稳定;按几何生长原理,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晶体生长界面演化时,三维空间各方向生长速率平衡,易形成六方柱状形态;依据应力分布原理,六方柱状结构能让熔岩冷却产生的热应力均匀分布,避免应力集中 ,促使这种节理形式出现。而在电子显微镜下,玄武岩气孔呈现分形结构,孔隙率最高达35%。据清代《琼州府志》记载,当地百姓称火山石为“蜂窝石”,也正因其孔隙率高的特性,明代海瑞曾用多孔玄武岩制作冬暖夏凉的“火山空调房”。

不仅如此,这些天然孔洞还是冷凝水的存储器 是先民智慧的灵感源泉。在永兴镇的火山岩田垄间,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正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72岁的王阿公用玄武岩碎片铺设的“渗灌田”里,这种传承自宋代的「垒石造田」技艺,因火山岩的多孔特性焕发新生,火龙果根系能自主寻找石缝中的冷凝水,亩产比常规种植高出40%。相距不远的海南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装载北斗系统的无人拖拉机正播撒着火山岩基质培育的超级稻种——玄武岩中萃取的微量元素,让稻米硒含量提升3倍的奇迹,正是岩石与生命共舞的最新乐章。如果用粉碎火山岩培育的固氮菌群,甚至可以使退化红壤有机质含量3年提升5倍。

火山赋予的馈赠,在人类文明的高度继续升华。美榔姐妹塔759块玄武岩构件,以纯榫卯结构演绎着力学与美学的双重奏。美榔姐妹塔的抗风能力足足能达16级,同时由于有了火山石表面碳酸盐化形成的可以使古建筑抗酸雨能力提升70%天然护甲,姐妹塔在酸雨侵蚀中也是愈发坚韧了。

图 1 美榔姐妹塔

而那些岩浆流动造就的熔岩隧道,则在地下编织着奇幻世界。空腔相连的溶洞系统中,火山作用形成的巨大穹顶与滴水沉积的钟乳石共生,是两种洞穴形态混合,见证着两种地质力量跨越万年的邂逅。

图 2 海口火山七十二洞

当晨曦染红临高角的火山海岸,氧化铁与二氧化硅在岩层上描绘出蓝绿锈斑,这是时间颁发的勋章。在海南省地质博物馆里,VR设备正带着孩子们穿越万年,重现火山喷发的壮丽场景;30公里外的勘探现场,工程师们破解着古火山通道的密码,试图将岩浆曾经的路径转化为未来的储气库。从先民垒石造田的智慧,到当代科学家破解岩石密码的探索,从渗灌田里的石缝到北斗系统的定位信号;从榫卯结构的力学传承到地下空间的创新利用,这座火山熔铸的海岛,始终在书写着人与自然共同进化的壮丽史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64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上午10:00

相关推荐

  • 星际“呼啦圈”的身世:有的行星为啥套着一个“环”?

    2012年,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颗名为J1407B的系外天体,它瞬间就吸引了全世界天文学爱好者的目光。它位于半人马座,距离地球约434光年,令人震惊的是,它拥有一个超乎想象的巨大星环系统,直径甚至达到了1.8亿公里,是土星环直径的200多倍。这么大的星环系统可以说是超乎想象的,虽然目前科学界对J1407B星环的形成机制尚无定论,但如此震撼的景象,不禁让我们对“星…

    2025年2月28日
    8900
  • “一直以为是甲流!”女子发热2周,确诊急性白血病!这些症状不可轻视

    “一直以为自己得了甲流, 还好来医院检查了, 否则我就没命了!” 近日,46岁的王女士(化名) 因持续发热两周未愈 自行服用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 仍未见好转 紧急就医后 竟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王女士两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症状,体温高达39℃以上,并伴有畏寒和出汗。正值流感高发季节,她自认为患上了甲型流感,于是自行购买了奥司他韦服用。然而,她的发热症状并未…

    2025年2月24日
    7900
  • 中国“沙漠之王”白雪皑皑,网友炸锅求真相……

    近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迎来入冬以来的首场雪。放眼望去,白雪覆盖在连绵的沙丘上,壮美如画,并形成沙漠雾凇奇观,引发网友热议。 那么,极度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下雪,究竟稀不稀奇?又是怎样形成的?12月16日,本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气象专家来答疑解惑。 大漠落雪其实并不稀奇 据新疆气象台发布的气象预报显示,12月9日至10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巴音郭楞蒙古自…

    2024年12月20日
    20200
  • 身体挺健康,怎么得了结核病?|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2025年3月24日 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是 “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在结核病肆虐的年代,由于不了解病因,人们对结核病的治疗和预防无从下手。直到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在柏林生理学会上报道,结核病的罪魁祸首是结核菌。其…

    2025年3月24日
    4400
  • 难被察觉的微生物“游动”,竟是探索外星生命的“新钥匙”?

    作者:黄湘红 段跃初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人类对其他生命形式的探索从未停止,这一探索不仅承载着对未知的好奇,更蕴含着对生命本质和起源的深刻追寻。外星生命是否存在?它们以何种形式存在?又会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科学家们的心头,成为推动天体生物学研究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近期,一项关于微生物“游动”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揭开外星生命的神秘面纱带来了新的…

    2025年2月7日
    12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