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等了11年的观测,竟被一根破裂的水管逼停了

我们看过许多震撼的太阳图像,比如这张说不上是邪恶还是可爱的“太阳微笑.jpg”,以及很多动态高清的视频。

图片来源:NASA/GSFC/SDO

这些标志性的高清影像多来自太阳动力学观测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自 2010 年升空以来,SDO 一直注视着太阳,它收集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大多存储在美国斯坦福的联合科学操作中心(JSOC)的服务器中。这些数据不仅能让观众看到每一天的太阳图像,也始终在监测即将到来的太阳风暴信号。

去年 10 月初,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正式确认,太阳已经进入其 11 年活动周期的极大期(solar maximum),这是太阳黑子、耀斑、日冕物质抛射(CME)等事件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也让 SDO 的太阳监测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者无不为此摩拳擦掌,试图通过不同的太阳探测器实时监测并收集各个维度的数据,以更好地理解太阳物理。但一根破裂的水管却让 SDO 的数据服务在这个关键时期中断了。

图片来源:JSOC archive

当地时间 2024 年 11 月 27 日,JSOC 团队发布了一篇日志表示:11 月 26 日,服务器所在的房间中,有一条约 10 厘米(4 英寸)口径的冷凝水管破裂,导致 JSOC 房间里的积水达到几英寸深,严重损坏了建筑物内的许多电子设备,其中就包括存储和分发 SDO 两台核心仪器数据的服务器,它同时也是过渡区成像摄谱仪(IRIS)的服务器。截至第二天,房间里虽然已排干水,但各种物品仍是潮湿的,且有多处漏水点仍在破坏电子设备。

事故发生后,JSOC 团队立即创建了一个紧急资源页面,为可能需要数据的用户更新可用信息,但情况实在过于严峻,所有存档数据暂时都无法访问,实时科学数据处理和分发也暂时中断了。尽管空间轨道上的 SDO 和 IRIS 仍能正常运行,也在按照计划进行数据采集,且收集到的数据也不会丢失,但这篇看上去就像“啪,全都没了!”的公告,还是让人感到一丝“草台班子”式的荒诞。

太阳“摄影师”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于 21 世纪初提出了“与星共舞”(Living With a Star,LWS)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太阳探测任务理解太阳对太阳-地球系统等各方面的影响,并能实现对空间天气的准确预测。而 2010 年 2 月发射的 SDO 正是该计划的第一项任务,它最主要的科学目标是从多个波段观测太阳,理解太阳动力学,收集有关太阳磁场结构的数据,同时监测太阳辐射的变化。

图片来源:NASA

太阳的种种活动,不论大小,都会对地球产生影响。但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却对母星仍存在许多疑问。

比如,驱动太阳约 11 年活动周期的机制是什么?太阳如何将储藏的磁能释放到日球层?小尺度的磁重联如何影响了大规模的湍流,它们是否导致了太阳日冕的异常高温?哪些磁场配置会导致日冕物质抛射、耀斑等活动?地球附近太阳风的结构和动力是否能通过太阳表面的磁场和大气结构确定?最重要的是,是否能通过监测太阳表面的活动,可靠地预测太空天气?

为了探索这些与太阳动力学有关的疑问,SDO 携带了三台科学仪器——日震和磁像仪器(HMI)、极端紫外变异性实验(EVE)以及大气成像组件(AIA)——不仅能在秒到年这样的时间尺度上连续观测太阳活动,也能从多个波段观测太阳内部、光球层到日冕的活动。

图片来源:NASA

其中的 AIA,可以在 7 个极紫外通道中提供对太阳色层和日冕的连续观测,能显示从 2 万开尔文到 2 千万开尔文的温度变化。也正是通过这台仪器,我们才能在研究团队创建的“今日太阳”(The Sun Today)网站,看到自 2010 年 5 月以来每一天的太阳图像。

EVE 则更关注太阳辐射光谱的变化。太阳发射的高能极紫外光子(EUV)能够加热地球高层大气形成电离层,但 EUV 辐射总是在持续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极大地影响着大气加热、卫星阻力、卫星通信系统等。此外,HMI 可以通过多个滤光器,对太阳磁场进行精密测量,这些数据能帮助研究者建立太阳内部动力学与磁活动之间的关系。

相比身兼数职的 SDO,NASA 在 2013 年 6 月发射的 IRIS 只是一个小型探测器,它主要使用太阳望远镜和光谱仪来探索太阳的色球层——位于太阳光球层与日冕之间的复杂界面,是理解太阳将能量传输至太阳风的关键区域,也是理解恒星大气层的“代表”。

在Lockheed Martin公司洁净室完成组装的IRIS航天器。图片来源:NASA, Lockheed Martin

临时缺席

在 11 年一遇的太阳极大期,SDO 本应该定期测量太阳的磁场,使研究者能更精确地追踪太阳表现磁场的几何形状,以及太阳黑子的演变,这些都能帮助预测即将到来的太阳耀斑等活动。而结合地面天文台,则有助于研究者判断日冕物质抛射的前进方向。

但可惜的是,无论是“全能摄影师” SDO,还是专精于色球层的 IRIS,尽管它们仍按照计划在轨运行,兢兢业业地采集着数据,都因为一根破裂的水管不得不暂时缺席一段时间。好在 JSOC 服务器事故只影响了 AIA、HIM 以及 IRIS 的数据,EVE 的数据幸免于难。

截至 2 月中旬,JSOC 团队一直紧急资源页面更新他们的修复进度,同时也提供了备用的数据资源。团队很快便搭建起了虚拟服务器,允许用户获取一段时间内 AIA 和 HMI 的历史数据。在 2 月 14 日,他们终于恢复了常规的数据处理,仅有小部分历史数据仍在恢复中。

很难想象,在太空探索的前沿领域,会因地面机房的不可靠险些造成巨大损失。不过意外总是与进步相伴,或许到下一次太阳极大期,冷却设备会因此出现巨大的改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62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轻松调整Word表格行高让文档更具专业美感

    如何调整Word表格的行高 在使用Word创建文档时,表格是组织和展示信息的有效工具。然而,许多用户在调整表格行高时遇到困难。本文将为您提供几种简单的方法,帮助您轻松调整Word表格的行高,使您的文档更加美观和专业。 方法一:使用鼠标调整行高 打开您的Word文档,并找到需要调整的表格。 将鼠标悬停在要调整的行的下边框上。 当鼠标指针变为上下箭头时,按住左键…

    2024年12月4日
    18800
  • 你敢相信吗?赤道附近也曾“寒冰刺骨”

    赤道附近的非洲安哥拉属热带草原气候,来到这里人们印象最深的是:热辣的太阳,空旷的稀树草原,强烈的紫外线和黝黑的居民——炎热,还伴有一点干旱。然而,就在这个现今十分炎热的地区,地质调查者发现了7.2亿年前冰川堆积形成的几百米厚的岩石—冰碛岩,仿佛讲述着这片靠近赤道的地方曾经历了我们难以想象的极酷严寒,厚厚的冰雪曾覆盖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留下了它久远的活动遗迹。…

    2025年3月5日
    6900
  • 冲上云霄的“霸主”:恐龙如何在蓝天“重获新生”?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有一篇《飞向蓝天的恐龙》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展现了恐龙家族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怎么样从地面上一步步演化出各种各样像鸟的特征,演化出飞行的器官和飞行能力,最终飞向蓝天,变成了五色斑斓的鸟类。恐龙到底灭绝了吗?有哪些证据能证明鸟类是恐龙的后裔?恐龙化石发掘有哪些秘密?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供图/徐星) 《飞…

    2025年3月31日
    1700
  • 为什么有人天天玩手机,眼睛还那么好?(而我却不行)

    近视是件麻烦事。 一旦忘戴眼镜,开会时看不清屏,走路上认不出人,属于是事业感情俩都误。更别提夏天鼻梁出汗眼镜打滑,冬天镜片起雾的苦了。然而,自己的不幸固然可怕,别人的成功更加令人揪心。 大家身边可能也有这么一个人,看着平平无奇。但如果这个人平时不怎么玩手机,尚且可以接受。那说明 TA 的眼睛好是用“长期自律的痛苦”或者“不懂手机多好玩的无知”换来的,上天很公…

    2025年3月28日
    3300
  • 唐代之后,三彩为何“绝迹江湖”?

    众所周知,中国的唐三彩陶器,以其斑斓釉色和灵动造型,在世界陶瓷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些独具匠心的艺术品却在公元9世纪后突然从历史舞台上消失,成为绝响。三彩陶器的消亡,其实远比表面现象复杂得多。 安史之乱后,北方陶瓷产业遭受重创。根据《旧唐书》记载,"巩县窑场尽毁,工匠星散",曾经掌握核心技术的窑工在战乱中失去踪迹。在唐末黄巢起…

    2025年3月18日
    3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