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科普】全国爱肝日 | 远离肝癌,爱护你的小心“肝”

2021年2月3日,音乐人赵英俊因肝癌去世,年仅43岁;2021年2月27日,喜剧影星吴孟达去世,享年68岁,其原因也是肝癌,并且「达叔」从发现罹患肝癌到去世,只有短短3个月时间,令人心痛不已。

发人深省的是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我们先通过几组数据来了解一下肝癌:根据2020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近5年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人数占全球42.5%,年平均发病人数为99.5万例,男性患者居多。在我国,肝癌患者中92.5%存在慢性乙肝病毒的感染。

2020年肝癌有两项指标在我国排名靠前,分别是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率居第2位,死亡人数约39.1万。由以上数据可见肝癌的严重程度,那究竟什么是肝癌?肝癌有哪些症状?肝癌是怎样引起的?如何早期发现肝癌?生活中存在哪些致癌因素?又应该如何预防肝癌呢?

3月18日,正值全国爱肝日,就一些关于肝癌的问题,我们特地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消化中心主任医师范春蕾进行了解答,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肝癌的知识,共同保护我们的小心“肝”。

一、什么是肝癌

在解释肝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肝脏。肝脏位于身体右侧肋骨深部,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肝脏的功能十分强大,它相当于人体的代谢工厂,参与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维生素等的合成、转化和分解;参与体内激素的代谢,以及酒精、药物、代谢废物的分解和解毒;此外,还可以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制造凝血因子帮助止血等等。

而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简称,指的是发生在肝脏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会严重影响肝脏的各种功能。

二、肝癌是怎样引起的

肝癌的病因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指遗传背景和遗传易感性。家族中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肝癌病史者更易发生肝癌。外因主要是环境因素,包括病毒、酒精、药物、毒物、自身免疫攻击等等。肝癌的发生多经历“三部曲”,即“肝炎-肝硬化-肝癌”。那引起肝癌的常见病因有哪些呢?

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长期慢性感染,是肝癌多种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常见的包括慢性乙型肝炎(HBV)和慢性丙型肝炎(HCV),其中前者最常见。如前所述,我国肝癌中92.5%的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

长期、大量的病毒存在,会持续攻击肝脏细胞,使得肝脏细胞反复发生炎症,直到坏死。我们人体的细胞有自我修复机制,并且在伤口愈合时会出现瘢痕,肝脏细胞也不例外。肝脏细胞在反复进行损伤、修复的过程当中,就容易出现没有功能、破坏肝脏内部结构的“瘢痕”,我们称为肝纤维化。纤维化的肝脏组织不像正常组织那样“富有弹性”,会逐渐形成一个一个结节,使得肝脏逐渐变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主角:肝硬化。另外,病毒的持续存在可以导致肝细胞恶变。这里有个误区,某些人认为肝功正常就不会发生肝癌,事实上人体内的病毒载量是和肝癌的发生直接相关的。

2.肝硬化

约70%的肝癌都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肝硬化患者中约25%可以进展为肝癌。随着正常的肝脏组织在不断的炎症、坏死、修复、纤维组织充填的循环过程中,肝硬化形成,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癌。引起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除此之外,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淤积以及血色病等疾病也可引起肝硬化,进而引起肝癌。

3.酒精性肝病

从上面介绍的肝脏功能当中我们得知,摄入体内的酒精需要在肝脏进行代谢。而酒精本身对肝脏细胞损伤很大,尤其是长期大量饮酒,会严重损害肝脏细胞及其功能。酒精可直接促进肝脏细胞发生癌变;长期大量饮酒,比如每天饮酒多于50-70克,还会诱发肝硬化,进而导致肝癌。着实为“酒精爱好者”敲响了警钟。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指的是,除了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伤肝脏的因素之外,所导致的因肝脏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引起的一类肝病。并且这一病因正在成为导致肝癌的重要病因,它可不经过肝硬化这一步,直接导致肝癌。

这类患者多伴有糖脂代谢异常,比如胰岛素抵抗,可以简单理解为自身降血糖功能存在异常;或者是脂质代谢异常,表现为肥胖等。当其合并有糖尿病时,发生肝癌的风险会比正常人高1.8-2.5倍。

5.家族史及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是发生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我们举例来说,家族中有比较近的亲属,比如父母、兄弟姐妹等患有肝癌,那么自身患肝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因为母亲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将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长期生活的密切接触也会传播乙型肝炎。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治疗,就会逐渐形成慢性肝炎,进而引起肝硬化、肝癌。

此外,遗传因素比如体内携带有容易诱发肝癌的基因,那么将来发生肝癌的风险性会明显增加。

6.其他危险因素

长期暴露在黄曲霉毒素B1下可能会诱发肝癌,并且也可不经过肝硬化阶段直接导致肝癌,国际癌症研究署早在1987年就将其列为Ⅰ类致癌物。它主要存在于发霉的粮油制品、坚果等食物当中。当长期接触黄曲霉毒素B1,并且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时,发生肝癌的风险会提高约60倍。

除此之外,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饮酒、肥胖、饮用被污染的水,以及长期接触亚硝胺类物质、有机氯农药、其他致癌化学物质等,也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三、肝癌有哪些症状

那发生肝癌之后会有哪些症状呢?

事实上罹患肝癌之后,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等出现典型症状时,多已发展至中、晚期。「达叔」之所以从发现肝癌到去世,仅经历了短短3个月时间,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基于此。而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逐渐出现以下症状:

1.肝区疼痛

肝脏表面以及腹膜上分布有丰富的神经末梢,随着疾病进展,那些迅速生长的癌肿,会使得包裹肝脏表面的包膜受到牵拉,或者压迫周围器官,侵及腹膜从而出现肝区疼痛,也就是在身体右侧的肋骨深处部位感觉到疼痛。这一般是肝癌的首发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断性的隐痛、钝痛或者胀痛,并且随着疾病进展会逐渐加重。

当癌肿位于肝脏右侧时,表现为右侧的肋骨角位置疼痛;当癌肿位于肝左叶时,通常表现为上腹痛,很多人误认为是胃部的疾病;当癌肿破裂出血时,可发生剧烈的腹痛,难以忍受,甚至可能因出血量大导致休克。

然而,肝脏内部没有痛觉神经,如果癌肿在肝脏内部,或者生长缓慢,没有触及到肝脏表面或腹膜,患者同样也不会感觉到疼痛,这就给了肝癌“悄无声息”发展的可乘之机。

2.消化道症状

随着肿瘤进一步增大,会压迫周围的胃肠道,造成胃肠道淤血,同时也会损伤肝功能,引起一系列的消化道症状。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等。

3.出血倾向及出血

因为肝脏是产生凝血因子的器官,凝血因子是帮助人体止血不可或缺的成分,当肝癌损害到肝功能,使得凝血因子不足时,患者就会有出血倾向,表现为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之后就会引起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等。

4.全身表现

到晚期患者会出现发热,一般为持续性的低热,且使用抗生素无效;全身乏力、消瘦,并且逐渐加重;还会出现营养不良、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用骨瘦如柴形容也不为过,贫血,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等等,令患者极度痛苦。

5.伴癌综合征

伴癌综合征指的是与肝癌症状同时出现,也可出现在肝癌症状之前的综合征,是肝癌自身组织产生的某些物质引起的。主要包括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钙血症、高脂血症、血小板增多等等。

除了上述症状之外,肝癌中晚期患者还有一些体征,比如黄疸,肝大,脾大,腹水等等,我们可以看到肝癌中晚期的患者腹部会很大。

四、如何早期发现肝癌

前面我们已经提及肝癌的病死率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发现不及时。而导致肝癌发现不及时的原因则是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不足以引起大家重视。

肝脏是一个强大的器官,它的再生能力很强,在受到损伤时,会先进行自我修复。只要肝脏还有约30%的正常功能,就足以满足人体的日常所需,所以早期有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

另外,有人称肝脏是一个“沉默器官”、“哑巴器官”,因为它对痛觉很迟钝,所以肝癌早期患者可完全感受不到疼痛,以至于当感觉到疼痛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环节,尤其是肝癌高危人群,更应该与时间赛跑,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那是否有早期发现肝癌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早期发现肝癌的方法主要分两方面:警惕相关的临床症状以及早期筛查。

1. 警惕相关的临床症状

对于有慢性肝病,尤其是男性年龄≥40岁、女性年龄≥50岁的患者,当发现肝区疼痛即右上腹疼痛不适,或者有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时,不要误认为只是胃肠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2.早期筛查

早期筛查即定期利用各种检查手段检查肝脏是否存在病变,分为常规筛查和加强筛查。

(1)常规筛查

①肝脏超声:可显示直径>2cm的肿瘤。肝脏超声不仅可显示肿瘤的大小,还可以显示肿瘤长什么样、具体长在哪个位置、与周围血管存在什么关系等等。往往与AFP检查结合,判断是否有早期肝癌。

②AFP检查:AFP即甲胎蛋白,它是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当抽血检查发现这种肿瘤标志物异常增高,并且结合超声或其他影像检查的异常改变,则有助于诊断早期肝癌。但是,单纯做AFP检查意义不大,因为在肝脏因其他原因受损时,也有可能导致AFP升高,所以,如果大家检查时发现AFP升高,可先不必过于紧张。

(2)加强筛查

①CT:CT的分辨率要远远高于超声,它的成像更加清晰,能够全方位了解肿瘤,比如大小、数量、部位、形态、边界、与肝内管道的关系、周围静脉中是否有血栓、是否侵犯到了邻近的其他器官等等。并且它可以看到比较小的、超声看不到的肿瘤。所以,当常规筛查发现可疑的异常时,还需要进一步做CT检查。

②磁共振成像:即MRI,它的分辨率、成像效果更优于CT,能观察到肿瘤的内部结构以及坏死情况,检查出小肝癌、肝癌的概率会更高,并且没有辐射。所以也经常作为早期筛查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了早期筛查手段,并不是每个人、每个年龄阶段、每年都需要做。根据慢性肝病患者患肝癌的危险程度,可有4个危险分层,每个危险分层筛查的频率及项目有所不同。分别是:

1.低危人群

即慢性肝病早期及稳定期,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携带状态、单纯性脂肪肝以及良性的遗传代谢性肝病。这部分人群每年进行1次常规筛查(肝脏超声和血清AFP)即可。

2.中危人群

即年龄>30岁,且慢性肝病处于活动期。比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不稳定,超声检查显示有炎症,检查病毒DNA时结果为阳性等等。这部分人群建议每6个月进行1次常规筛查。

3.高危人群

具有下列任意一项即属于高危人群:

(1)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肝豆状核变性患者。

(2)男性年龄≥40岁、女性年龄≥50岁且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丙型肝炎的人群。

(3)年龄在30岁及以上,患有慢性乙型肝炎且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或者长期吸烟、酗酒、肥胖、有明确的致癌物接触史、合并有糖尿病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高危人群发展成肝癌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建议每3-6个月进行1次常规筛查,每6-12个月进行1次加强筛查(MRI或CT)。

4.极高危人群

以上高危人群伴有下列1项或多项则属于极高危人群:

(1)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肝硬化患者。

(1)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内有结节,或血流灌注异常,但又非肝癌的典型表现者。

(2)做实验室检查时,注意留意检查结果,结果显示血清甲胎蛋白AFP≥20ng/ml,伴或不伴异常凝血酶原DCP≥40mAU/ml及/或AFP-L3≥15%也属于极高危人群。

(3)做影像学检查或者肝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时,已经证实肝脏有异常的增生结节的人群。

极高危人群很容易发展成肝癌,所以这部分人群需要每3个月进行1次常规筛查,包括肝功能、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B超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增强CT或增强磁共振的加强筛查。

五、生活中存在哪些可导致肝癌的危险因素

1.黄曲霉毒素B1

其实,黄曲霉毒素B1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很多老人注重节俭,即便是发霉了的食物也舍不得扔,而黄曲霉毒素B1就存在于发霉的食物或者物体上。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这些霉菌喜欢生活在变质的粮油制品、坚果等富含脂肪酸的食物当中,且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我们举例来说:

(1)变质的粮食:如大米、玉米、花生,尤其是熟的米饭、玉米等,当放置过久就容易变质、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B1。

(2)劣质食用油、酱:如自制或者小作坊制成的花生油、玉米油,因缺乏严格的卫生条件以及去除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或者不慎将发霉的花生、玉米榨成油,就容易存在黄曲霉菌。另外,久放或者劣质的花生酱、芝麻酱也容易滋生黄曲霉菌。

(3)变质坚果:比如发苦的瓜子、核桃等,外皮上往往有大量的黄曲霉菌。

(4)久泡的木耳:木耳本身不含有黄曲霉菌,但如果在水中泡发过久,也容易变质滋生霉菌。

(5)未洗净的筷子、砧板:木头筷子、砧板上容易残留花生、玉米等的碎屑,如果未及时清理干净,并且放在潮湿的环境中,也会滋生黄曲霉菌。

(6)被污染的饮用水:饮用水有可能被黄曲霉菌污染。

如果长期接触发霉的食物或水,则会超出肝脏的解毒、代谢能力,导致黄曲霉毒素堆积在肝脏当中,久而久之就有可能诱发肝癌。

2、酗酒

这种生活方式是诱发多种癌症的“帮凶”,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所以酗酒的人比其他人患肝癌的风险高。如果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酗酒,其发生肝癌的风险要比他人高出数十倍。数据显示,在肝癌患者当中,约15%与饮酒有关。

3、长期熬夜

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50岁的女性,本身免疫力就会逐渐下降,再加上长期熬夜,肝细胞得不到休息,就会影响其修复、代谢、解毒等功能,久而久之则会增加患癌风险。

4、肥胖

如今网络科技发达,很多人倾向于宅在家中,不运动,并且偏好高油高脂饮食。从而使得人体摄入的热量过剩,这些过剩的热量都会形成脂肪堆积在体内,引起肥胖的同时,还容易带来一系列的代谢问题,对肝脏不利。有数据显示,同时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若伴有肥胖、糖尿病,其发生肝癌的风险会上升100倍。

六、如何预防肝癌?

虽然我国肝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但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肝癌的发病原因及其危险因素,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就能最大限度预防肝癌的发生。

1、接种疫苗

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癌最常见的原因,而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肝,进而大大减少发生肝癌的风险。

2、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1)远离黄曲霉毒素:减少食囤积量,缩短食物储存时间,保持储存环境干燥,避免食物发霉;果断扔掉变质、发霉的大米、玉米,变味、发苦的花生酱、芝麻酱、坚果等;不在家自制以及购买劣质的花生油、玉米油;木耳泡发之后及时食用;注意彻底清洗筷子、砧板,并及时晾干;发现饮用水有问题时及时更换。

(2)戒酒;避免长期熬夜,注意劳逸结合。

(3)管住嘴、迈开腿,提倡健康饮食,如低盐、低脂,荤素搭配,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同时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控制体重。

(4)避免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不滥用药物。

3、抗病毒治疗

如果已经患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需及时就医,慢性乙肝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坚持服用抗病毒的药物,而慢性丙肝患者常规服用3个月抗病毒药,病毒就可以彻底被根除(即便如此仍需定期筛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发生肝癌的风险。

4、积极治疗其他慢性肝病

如积极治疗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对预防肝癌也能起到有效作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47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上午10:00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上午10:00

相关推荐

  • 痰涂片、痰培养、药敏试验,下呼吸道感染如何检查化验?

    作者:鲁炳怀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肖丹 中日友好医院 教授 对于呼吸道感染来说,实验室检查采集的标本距离病原体越近,明确病原的几率越大。 比如咽拭子,主要反映上呼吸道的情况。当我们怀疑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感染时,是可以采取咽拭子检测的。 但是对于下呼吸道的感染,比如肺部感染,则应该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但BALF的采集可能是有创…

    2024年12月18日
    22800
  • 警惕!嘴上起水泡又痒又疼?可能是这种终身潜伏的病毒,会传染!

    单纯疱疹病毒一旦感染,便无法清除,会终身携带,并且还具有传染性。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种“惨烈”的经历:嘴角、口周动不动就出现一片红肿的小水疱,火辣辣的又痒又疼,有时候这些小泡还会一边流黄水,一边结痂,一边裂开,而且这些水疱经常是一加班就长,一到经期就长,甚至有些人从小到大一直反复长…… 不少人以为自己是“上火”了,其实,这些小水疱是单纯疱疹。单纯疱疹病毒一旦…

    2025年4月9日
    2200
  • 心脏再生不再是梦?请为衰竭的心脏“打补丁”

    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然而,成年哺乳动物的心脏无法再生,一旦心肌受损,往往只能形成瘢痕,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引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作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尚无逆转进展的有效治疗手段。传统的器官移植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但受限于供体的稀缺,无法广泛实施。 为了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德国科学团队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研…

    2025年2月25日
    9700
  • 一次熬夜就会影响免疫力?研究发现:一夜不睡,免疫在崩溃!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一夜不睡,免疫真的很“崩溃”!即使仅经历一次熬夜不睡,也会引起免疫细胞的变化,导致炎症水平升高。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优质的睡眠对身体而言,是一种重要的修复过程。你有没有一种体会,熬夜后特别容易生病、感冒?难道是因为熬夜之后,免疫力变差了吗?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一夜不睡,免疫真的很“崩溃”!即使仅经历一次熬夜不睡…

    2025年3月1日
    13700
  • 洗洁精里有甲醛,可致癌?

    “洗洁精里有甲醛,会致癌” 很多老人会说,洗碗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洗洁精,要不然后果可就严重了,轻则不孕不育,重则癌症缠身。 流言分析 并非如此。 根据洗涤剂的国家标准规定,洗洁精这类 B 类洗涤剂甲醛含量要求不超过 0.1% 。因此,只要是正牌的洗洁精,在产品中出现甲醛超标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家中要是有老人的话,可能经常会听到提醒,说“洗碗…

    2025年2月18日
    9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