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科普 | 茶汤为啥是苦涩的?真相藏在这里→

你是否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精心冲泡的茶汤,却苦涩难耐,难以消散?

一杯真正的好茶,其苦涩感应当是短暂且富有层次,最终化作回甘与醇香,令人回味无穷。然而,如若茶汤的苦涩感久久不散,很可能是因为某些环节没有做到位!

今天,就让我们从科学的视角出发,探索茶汤苦涩背后的奥秘。

苦涩味的天生基因”:茶叶内含物质

茶汤的苦味主要源于以下成分:嘌呤碱(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苦茶碱)、酯型儿茶素、花青素类、茶叶皂苷、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黄烷醇类。其中,咖啡碱含量约占茶叶干重的2%-5%,是茶汤苦味的重要贡献者。

涩味则主要源于茶多酚类(如儿茶素、酚酸、缩酚酸等)以及黄酮醇苷类物质(如槲皮素、山奈酚等),与唾液蛋白结合后产生收敛性涩感。

苦涩味的“后天因素”:从茶园到茶杯

**1. 茶树品种与生长环境- 不同类型茶叶的风味特征,与其种植品种,采摘嫩度以及加工工艺**密切相关。

季节差异:夏茶因气温高、光照强,多酚类物质合成累积多,滋味较春茶更苦涩。

(AI作图,仅供参考)

2. 制作工艺的“关键作用”

萎凋不足:萎凋是茶叶加工中的关键步骤,目的是通过摊放鲜叶,使其在一定条件下散发部分水分,促进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从而散失青草气。若萎凋不充分,残留青草气,后续加工过程中易出现涩味重的问题。

杀青不当: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抑制茶多酚的酶促氧化,同时散发青气。杀青温度过高或时间不足,会导致茶多酚氧化过度或不充分,加重涩感。

其他原因造成茶的苦味,如采摘病虫危害严重的原料制成的茶叶,苦涩味往往比正常芽叶重,甚至出现“恶苦”、“腥臭”等异味,与茶本身的苦味相比是有明显区别的。

3. 冲泡与存储的“细节陷阱”

水温过高:沸水易激发苦涩味物质(如咖啡碱、茶多酚)的浸出,建议嫩茶(如名优绿茶)用85℃左右水温冲泡。

浸泡太久:出汤时间也会影响苦涩味物质的浸出量,绿茶建议15秒内出汤。

存储不当:潮湿环境易使茶叶霉变,产生不愉悦的味感。

如何泡出“不苦不涩”的好茶?

选对茶具:选用密度高的白瓷盖碗并快速出汤。

控制茶水比:绿茶推荐1:50,乌龙茶推荐盖碗冲泡1:22。

善用水质:山泉水和天然水更能凸显茶的风味属性。

巧用“冷萃法”:低温适时浸泡可减少苦涩味物质的浸出量,适合夏日新体验。

(AI作图,仅供参考)

“技术加持”科学降苦涩

新型的食品生产技术的应用,如酶处理、微胶囊封装技术、超细研磨、亚临界水萃取、食品辐照等。

农艺措施,如选择和培育适当的茶品种、遮荫处理、修剪和施肥等。

茶带来的味觉体验,是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通过合理的技术工艺和科学的冲泡方式,其实就能获得一杯滋味平衡的茶。下次泡茶时,不妨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感受苦涩与甘甜的微妙平衡。

参考文献:

[1]马园园, 曹青青, 高一舟, 刘钰懿, 邓锶涵, 尹军峰, & 许勇泉. (2023). 绿茶苦味研究进展. 茶叶科学, 43(01), 1-16.

[2]Ye, J.-H., Ye, Y., Yin, J.-F., Jin, J., Liang, Y.-R., Liu, R.-Y., .Xu, Y.-Q. (2022). Bitterness and astringency of tea leaves and product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reducing strategies.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123, 130-143.

[3]Xu, Y.-Q., Zhang, Y.-N., Chen, J.-X., Wang, F., Du, Q.-Z., & Yin, J.-F. (2018).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the bitterness and astringency of catechins from green tea. Food Chemistry, 258, 16-24.

END

供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许勇泉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徐龙杰

审稿: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 刘政权教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11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4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3月14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科学时光机 | 18年前的今天,中国铁路开启新纪元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迎来新纪元——我国第一列火车动车组正式投入运营 2007年4月18日5时38分,中国第一列正式开行的动车组列车——“和谐号”D460次列车,从上海站缓缓驶出,向着苏州进发。这列动车组的开通,不仅标志着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的开始,更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中国正式迈入高速铁路时代。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中国高铁在短短几年内实…

    2025年4月18日
    5000
  • 遇事一点就炸?有事总压抑自己?教你5招,做情绪的主人!

    喜、怒、哀、思、悲、惊、恐。 这些不同的情绪,其实是由于我们对事物不同的看法所形成的; 不同的看法引起了不同类型的体验,就形成了我们的情绪。 说白了,情绪就是一种体验,在这种体验背后藏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即看法)! 划!重!点! 情绪不分积极、消极,只分为正常和不正常。 所以,不要觉得出现伤心难过就是消极情绪,只要是能与认知相匹配的情绪,就是正常的,自然而然…

    2024年12月24日
    21200
  • “力不从心”不只是个成语?还暗藏生物力学“玄机”

    成语“力不从心”,意思是指心中想做某事而力量达不到或无力去做。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班超传》。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班超长期驻守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一带),为汉朝稳定边疆、联络西域诸国立下赫赫功劳。他在西域经营长达30余年,晚年时因年老体衰,思念故土,于是上书汉和帝请求返回中原。他在奏疏中写道:“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如果突然发生暴乱,以我的…

    2025年4月23日
    2900
  • 踏青出游安全指南 | 徒步登山,这些注意事项要知道

    春季正是踏青的好时节,不少人都规划了徒步登山活动。登山远眺,感怀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要留意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登山前需要准备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遇到危险该如何应对?哪些人并不适合登山?跟随实用贴士,一起了解。 1 登山前要做哪些准备? 登山前,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充分了解评估,做好攻略: ◆选择难度适宜的路线,避免过于陡峭或复杂的地形,仔细规划徒步线路,…

    2025年4月5日
    6600
  • 蜂鸟:“你开什么花我就长什么嘴”

    在自然界中,我们看到的蜂鸟和花朵虽然是彼此独立的物种,但是两者相互依存等诸多行为和现象,十分奇特又很有意义。 蜂鸟和花朵之间的关系,是自然界中一个引人入胜的协同进化案例。因为蜂鸟是许多植物的主要传粉者,其长而弯曲的喙(huì)适合在长筒状花朵中采蜜,而短而直的喙则适合在短筒状花朵中采蜜。这种喙的多样性使得蜂鸟能够适应不同种类的花朵,进而促进了植物的繁殖。 蜂…

    2025年3月25日
    8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