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度烤红后,还能直接用手拿!这是什么神器?

接热水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用玻璃杯接热水这么烫手,保温杯却能既不烫手又保温呢?

不仅如此,还有一种神奇的材料——隔热瓦,它被加热到1200度后,还能直接用手拿。这些物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图源:某视频网站

01、为什么玻璃杯烫手,保温杯不烫手?

玻璃杯烫手,是因为玻璃是热的良导体。玻璃的微观结构比较紧密,内部的硅氧四面体等结构单元虽然没有像晶体那样规则排列,但也能形成连续的网络结构,热量可以沿着这个网络结构快速传播。所以当高温的热水与杯子接触时,热量会迅速通过杯壁传导,我们碰到杯子时就会觉得很烫。

图源:摄图网

保温杯既不烫手又能保温,主要得益于它独特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

保温杯主要由内胆、外壳和中间的真空层组成。中间的真空绝热层是保温杯保温和不烫手的关键所在。真空是一种不存在任何物质粒子(分子、原子等)的空间状态,由于没有物质粒子,热量无法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在真空层中传递。

热辐射是热量传递的另一种方式,它不需要介质,可以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播。保温杯的内胆通常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外壳一般也是金属材质,内胆和外壳表面会有一些镀膜或涂层。这种特殊的材料表面处理可以进一步减少热辐射的传递,所以我们触摸保温杯的外壳时不会感觉很烫[1]。

图源:参考文献[1]

02、“隔热瓦”为什么1200度烤红后,还能直接用手拿?

隔热瓦是由陶瓷、纤维等耐高温材料制成的板材,用于阻隔热量传递,通常采用一些特殊的陶瓷材料或者复合材料。例如,陶瓷基复合材料,以陶瓷为基体,然后在其中加入一些增强相,这些增强相可以是纤维,如碳纤维等。陶瓷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耐高温和隔热的性能,加入碳纤维之后,材料性能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碳纤维具有高强度、低密度和良好的导热性能,当它与陶瓷结合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热量在陶瓷中的传导[2]。

图源:腾讯网

从热传导方面来看,隔热瓦中的陶瓷基体和增强相之间存在界面。这个界面可以散射热量传播的声子(热量在固体中传播的一种量子化形式),使得热量在材料内部传导时会被不断散射,从而降低材料的热导率。同时,由于材料的微观结构比较复杂,热量在其中的传播路径会变得曲折,不像在普通材料中那样直接,也会降低热量的传递效率。

图源:参考文献[3]

从热辐射方面来说,隔热瓦的表面可能经过特殊处理,例如涂上一些低辐射率的涂层。这种涂层可以反射大部分的热辐射,减少隔热瓦自身吸收的热量。不仅如此,隔热瓦内部的材料结构对热辐射也有一定的吸收和散射作用,进一步降低热辐射传递的热量[3-4]。

图源:某视频网站

03、“隔热瓦”有哪些应用?

隔热瓦以其神奇的隔热性能,在众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航天领域,当航天飞行器返回地球大气层时,由于高速摩擦,飞行器表面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可达1650℃甚至更高),飞行器表面的隔热瓦可以将外界的高温与飞行器内部隔离开来,确保内部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保护飞行器内部的仪器设备和航天员的安全。

图源:NASA

在一些高温工业设备中,如冶金炉、玻璃熔炉等,隔热瓦可以用于炉壁的隔热。通过在炉壁上安装隔热瓦,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降低燃料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隔热瓦还可以减少高温辐射对工人和周围设备的影响,改善工作环境。

图源:中信重工

在汽车发动机等高温部件周围,隔热瓦也有一定的应用。汽车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隔热瓦可以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与汽车的其他部件隔离开来,既有助于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也可以防止热量传递到汽车的驾驶舱,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隔热瓦的性能还将不断提高,它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1]宋世奇. 一种保温杯及其制作方法:CN201010545440.7[P]. 2011-06-22.

[2]王康太,冯坚,姜勇刚,等. 陶瓷纤维刚性隔热瓦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2011,25(23):35-39.

[3] 兰志丹,任伟敏,安楠,等. 陶瓷纤维隔热瓦及其高发射涂层的研究进展[J]. 硅酸盐通报,2023,42(12):4465-4474.

[4] 李奕臻,朱时珍,王辉,等. 碳基陶瓷隔热瓦表面高发射耐烧蚀抗氧化涂层的制备及性能[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0,49(2):533-539.

作者:许燕,复旦大学材料学在读博士

策划&编辑:小叮当

鸣谢:苏州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马汝广 为本文提供科学指导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4DZ2304000)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01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3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3月13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乐享春日,这本赏花指南快了解

    三月春意渐浓,春光愈好。时令尝鲜、赏花、踏青出游正当时。我们推出“乐享春日”系列,带大家看春色、品春意、识春趣。今天这一期走进春天的百花园,给大家带来实用赏花指南,一同去邂逅花海浪漫吧! 【1】桃花 【2】油菜花 【3】樱花 【4】杏花 【5】紫荆花 【6】杜鹃花 【7】蓝花楹 【8】梨花 【9】迎春花 【10】郁金香

    2025年3月25日
    10000
  • 人类史上最大地震有多大?地震的极限是多少?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此外,本次地震造成泰国全国各地有震感,曼谷震感持续数分钟,民众纷纷离开高层建筑,涌到街上。 缅甸7.9级地震的震中距离我国最近边境线294公里,造成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昆明、丽江、保山、大理等地震感强烈,贵州、广西等地亦有震感反馈。 全…

    2025年3月31日
    7000
  • 2.5元网红甜品成近期“顶流”,医生紧急提醒:这些人群要少吃

    最近,街头巷尾的小吃店纷纷排起长队,大家都在争抢一款名为“黄油年糕”的小吃。凭着外脆里糯、甜香浓郁的口感,“黄油年糕”话题迅速冲上热搜。还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起了黄油年糕的制作经验。当然,也免不了大快朵颐的“罪恶感”: “吃完感觉像个‘罪人’” “求解!如何摆脱黄油年糕的控制” “减肥人破防了” “能不能把热量打下来” …… 图片来源:小红书 01 看似普通…

    2025年3月26日
    8300
  • 大脑竟是自带滤镜一键PS的修图狂魔?简陋颜文字骗过亿万神经元

    俗话讲“眼见为实”,彷佛在说“眼见”是绝对正确的。我们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大脑就该全盘接收——这话若让神经科学家听见,怕是要当场笑出声来。 因为我们常常忽视了另一个关键点:我们还有一个大脑坐镇后方下达“命令”。眼睛充其量是个“镜头”,而大脑才是自带滤镜、一键PS的“修图狂魔”。 一、大脑的视觉信息处理流水线 “你说什么,我没戴眼镜,听不清”。戴眼镜的朋友一定深…

    2025年4月25日
    1700
  • 盘点那些被读错的植物 | 柽柳与柊树:名字太怪,认半边注定被读错!

    树木的名字很多都遵循形声字的规律,左边部分通常描述形状,右边部分则提示读音。这些名字的读音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树的名字直接和右边的读音一样,比如梧桐、柏树、枫树、橡树等,一读就懂,非常方便;另一种则是树的名字虽然和右边的读音有点像,但总是有那么点差别,让人一读就觉得奇怪,好像读错了似的。比如柽柳、柊树,光看右边的部分,感觉都挺熟悉,但一读出来,却发现根本…

    2025年3月13日
    11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