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不是“夜间门诊”!突发病情时,你应该这样做

作者:应菊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护师

审核:王立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人们面临着更多突发性疾病和慢性病急性发作的风险。然而,许多患者在面临突发病情时,往往对急诊就诊流程和要求知之甚少,导致就诊过程中产生诸多困惑。

当面对健康危机时,寻求急诊服务变得至关重要。

医院通常设有门诊和急诊,以应对不同患者的就医需求。急诊专门接诊急危重症和急性创伤病人,其设置旨在确保这类患者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诊治。那么,哪些情况下患者应该去看急诊呢?

首先,急性创伤,如车祸、烫伤等意外事件需要到急诊就诊。这类情况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出血等,需要立即进行救治。此外,慢性病急性发作也是急诊的重要接诊对象。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升高、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及时送往急诊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可能因为白天工作繁忙,选择在晚上下班后前往急诊看病。然而,急诊并非“夜间门诊”,它有着严格的收治范围和规定。对于慢性病等非紧急病情,患者应尽量到门诊就诊,以免占用急诊资源,影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急诊与门诊在看病程序、分科设置和功能定位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在看病程序上,急诊患者到达后,首先由分诊护士进行简单的询问和查体,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确定就诊顺序。而门诊患者则需要先挂号,然后按照挂号顺序等待就诊。这一流程的差异体现了急诊救治急危重症的紧迫性和高效性。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在分科设置上,急诊通常分为内科、外科等科别,相对于门诊而言,其分科较为宽泛。门诊则分科更细,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相应的科室和医生就诊。这种分科设置的差异使得急诊能够更快速地应对各种急危重症,而门诊则能够提供更专业、更细致的医疗服务。

在功能定位上,急诊以救命为重点,主要收治急危重症和急性创伤病人。而门诊则是一般病人看病的区域,以诊断和治疗为主要任务。这种功能定位的差异使得急诊和门诊在医疗服务中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就诊流程通常包括分诊、挂号、看病、治疗等环节。对于特别危重的患者,急诊护士会尽快缩短病史收集和查体的过程,直接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室进行救治。同时,急诊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就诊顺序,确保危重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前往急诊就诊时,患者需要注意携带身份证、医保卡等必要证件,以便挂号和报销。同时,患者应该亲自前往急诊就诊,因为分诊护士需要看到患者本人才能进行基本的判断。如果患者有既往就诊经验和慢性病病史,最好携带相关医疗资料和处方,以便急诊医护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

在急诊就诊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遇到后来者比自己先就诊的情况。这并非急诊医护人员的不公平对待,而是因为他们遵循着“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确定就诊顺序。因此,患者应该理解并配合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共同维护急诊救治秩序。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如被狗咬伤、醉酒等,急诊也提供了相应的救治服务。被狗咬伤的患者需要立即前往急诊就诊,接受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醉酒的患者则会根据病情轻重接受洗胃、输液等处理,以促进体内酒精的排泄。

此外,为了预防传染病传播,医院会设置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如每年的4-10月期间,北京等地区的医院会设置肠道门诊来专门接诊腹泻病人。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也是24小时开放的特殊设置区域,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就诊方式。肠道门诊不开放期间,急性腹泻患者则需要前往急诊就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986.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户外、居家时如何防雷?这份避险指南请收好→

    “闪了一下人没了”,近日,湖北省咸宁市簰洲湾镇下沙口村一村民在鱼塘干活时,突然被雷击中身亡。 图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关注》 户外、居家时如何防雷?请收好这份避险指南↓↓↓ 雷电防范避险指南 雷电作为全球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会破坏电力系统、通信设备,引发森林火灾,甚至导致人员伤亡。哪类人群伤亡率高? 面对雷电,不同场景不同人群该如何防御?这份…

    2025年4月28日
    1100
  • 清明假期健康提示:这6方面需要重点预防

    清明时节,正是祭祖扫墓、踏青出游的好时机。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主任医师韩娟在接受采访时提示,大众在出行踏青过程中,要增强健康意识,重点预防以下6方面。

    2025年4月5日
    6000
  • 60年研究证实:这样吃更长寿!很多人都没吃够……

    编译:公子欣 说到蛋白质 很多人会想到“肉蛋奶” 其实日常摄入的蛋白质 可分为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 悉尼大学研究团队 日前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项全球研究 揭示了“长寿密码”—— 植物蛋白(如鹰嘴豆、豆腐和豌豆等) 摄入较多的成年人更长寿 查尔斯·珀金斯中心的研究团队分析了1961至2018年间101个国家的食品供应与人口数据。这些数据经过人口规模及财富水…

    2025年4月28日
    1500
  • 暗黑厨房里的机械共舞,人形机器人如何从科幻走进现实?

    Figure机器人(图源:Figure) 在科幻电影的预言中,人类与机器人的共生总是始于一场静默的革命——那些曾经笨拙的机械臂开始像人类一样思考,冰冷的金属关节学会与生活场景共舞。而2025年2月,这一幕似乎悄然在现实中上演。 美国初创公司Figure推出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搭载了名为Helix的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极大增强了机器人的感知、控制、…

    2025年3月3日
    15000
  • 知名歌手同时换心脏和肝脏,这类手术难度有多大?

    4月7日,中国台湾歌手TANK吕建忠在微博发文透露,自己近期在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了心肝同期联合移植手术,并于发文当日(4月7日)康复出院。 他接受的这场手术是亚洲首例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肝功能衰竭的心肝同期联合移植手术。据了解,这项手术难度极高、围术期管理复杂、多学科协作要求高,全球仅少数医学中心能开展,是器官移植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2025年4月10日
    5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