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子宫内膜癌,还能生育吗?能根治吗?

作者:章静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副主任医师

赵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白文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主任医师

子宫内膜癌在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二,仅次于宫颈癌。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在部分地区有年轻化趋势。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接近甚至超过宫颈癌。可能与人口老龄化、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持续攀升及生育模式的改变有关。

有许多患者会有很多疑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吧。

得了子宫内膜癌,能否保留生育功能:

近年来,由于子宫内膜癌在年轻女性中发生率增加,部分患者确诊时,年龄在40岁左右甚至更早,由于晚婚、尚未生育或有生育二胎的计划,希望保留生育功能。那么哪些情况符合保留生育功能的条件呢?

第一,基本条件:年龄小于40岁,最大不超过45岁;有强烈保留生育功能需求;无妊娠禁忌证;无药物治疗禁忌;依从性高。第二,临床条件:分期为IA期(病灶局限于子宫内膜),影像学评估无肌层浸润、附件累及和远处转移证据。第三,病理学条件:病理类型为高分化的子宫内膜样癌。高危类型如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等由于恶性程度高,不能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免疫组化检测ER、PR阳性;此外,分子分型为p53突变型的患者预后较差,也不建议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第四,遗传学条件:不推荐Lynch综合征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除了要符合以上条件,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还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管理,比如妇科肿瘤医生的评估、治疗及随访,生殖医生进行生育力评估及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内分泌科医生进行体重及合并症的管理等等。同时,患者也要有很好的随访条件及依从性,遵医嘱口服激素并定期复查,这样才能在严格监测下尝试保留生育功能。

所以,能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是极少数的,需要患者充分知晓保留生育功能并非标准治疗方式,临床指南通常推荐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全子宫及双附件的切除手术,以降低复发风险。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早期、晚期的子宫内膜癌,是否都要手术治疗:

通常情况下,有80%的患者在确诊子宫内膜癌时,尚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什么是早期呢?按照国际的分期,Ⅰ期、Ⅱ期属于早期,Ⅲ期、Ⅳ期属于晚期。

比如对于Ⅰ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标准治疗是微创术式的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分期。如果有高危因素的话应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盆腔淋巴结包括髂外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闭孔淋巴结和髂总淋巴结。特殊病理类型(如浆液性癌、未分化癌、癌肉瘤)应行大网膜活检或切除。

对于中晚期患者的淋巴结处理策略,学术界存在以下观点分歧:支持系统性淋巴结切除的依据是:精准分期指导术后治疗、潜在治疗价值(清除微转移灶)且符合国际指南推荐。反对扩大淋巴结切除的观点有:手术并发症风险增加、未显著改善总生存率、现代影像技术可辅助术前评估。但目前的指南显示,各期做盆腔淋巴结的切除都是对的,都是可以的,尤其中晚期患者较公认的还是行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淋巴结处理需平衡分期准确性与手术安全性。

对于晚期的患者来说,比如ⅣB期的患者需不需要手术?现在的观点还是尽量手术。可以先通过新辅助化疗让肿瘤缩小,再手术;或者先通过放疗让肿瘤缩小,再做一个姑息性的手术治疗。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通过切除子宫和双附件,切除原发灶,可以降低肿瘤的负荷。而且切除双附件,可以降低激素的分泌;切除子宫,可以减少因为子宫腔里大的癌灶脱落引起大出血。

所以,手术仍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方式。

子宫内膜癌能否根治: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不叫根治,通常使用“临床治愈”这一术语,即患者五年无病生存。跟其他肿瘤相比,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还是比较好的。

比如对于Ⅰ期、Ⅱ期的患者,五年存活率是比较高的,可以达到74%-91%。对于Ⅲ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五年存活率能够达到57%-66%。对于Ⅳ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五年的存活率是20%-26%。所以子宫内膜癌的预后相对较好。

当然,子宫内膜癌复发之后,我们依然有一些应对措施。

子宫内膜癌复发后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策略。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化疗、免疫治疗、放疗、手术,另外还有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

若复发灶孤立局限,可考虑手术切除;若病灶多发或远处转移,则通常推荐系统性化疗。如果单纯是肝转移,可以做肝动脉的栓塞化疗、射频消融治疗,另外还可结合中医药治疗等综合治疗。

总之,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复发部位、病灶范围、患者全身状况及既往治疗史等因素。建议患者在多学科诊疗团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以获得最佳疗效。治疗期间应密切随访,监测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93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高血压开始盯上年轻人,7成患者不知道自己得病!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方式变迁,我国高血压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方式变迁,我国高血压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中青年高血压 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长期以来,公众对中青年高血压的关注明显不足…

    2025年4月4日
    5200
  • 农业农村部: 五大措施推动天然橡胶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强化统筹规划,产学研用等相关主体密切协作配合,全力强化“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强基、对外合作、历史文化”等五大措施,推动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记者韩佳诺)记者15日从农业农村部农垦局获悉,近年来,我国强化统筹规划,产学研用等相关主体密切协作配合,全力强化“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强基、对外合作、历史文化”等…

    2025年4月21日
    2700
  • 新研究:控烟50年挽救385万生命,人均延寿19.8年

    近期,《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发布的一项重磅研究显示,1970-2022年间,美国的控烟政策成功避免了385万例肺癌死亡,累计延长国民寿命超过7600万人年。这项由美国癌症协会开展的研究,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证明了控烟措施的巨大价值。 触目惊心的数据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对比实际死亡人数与预期死亡人数发现,半个世纪来的控烟努力带来了惊人的健康收益。平均每个被避免的死亡案…

    2025年4月3日
    5800
  • 上厕所时发现这些变化,可能和HPV有关!

    今天咱们来聊聊HPV,这可是个和女性健康密切相关的“大反派”!很多时候,它搞的一些小动作,就藏在生活细节里,尤其是上厕所时,有3个小信号可得留意啦。 出现这些变化,可能暗示你感染了HPV 1、内裤上分泌物的变化上厕所的时候,大家肯定都顺便看过内裤吧。正常情况下,白带是白色或者透明的,质地要么黏稠,要么稀薄,而且没什么奇怪的味道。但要是HPV在身体里捣乱,发展…

    2025年4月11日
    4900
  • 早晨第一泡尿,可能是身体在“呼救”!这些信号千万别忽略

    每天早晨的第一泡尿,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有“故事”。 它不仅是我们身体代谢的“晴雨表”,还隐藏着许多健康信号。你是否注意过它的颜色、气味或状态?这些看似普通的细节,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告。从肾脏功能到代谢疾病,晨尿中的异常变化往往是最早的健康提示。 今天是世界肾脏日,让我们揭开晨尿的秘密,看看哪些信号需要你特别警惕! 什么是晨尿? 晨尿是指人体在早晨醒来后的第…

    2025年3月13日
    11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