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掏耳屎有助耳道健康?千万不要这么做!

流言

“经常掏耳屎可以维持耳道洁净”

很多人都时不时的爱掏耳朵,甚至还有人说:经常掏耳屎可以维持耳道洁净,让人更不容易得耳道相关疾病。

流言分析

其实,并非如此。

外耳道具有自排自洁的功能,干性耳屎到了一定时候,不用你赶它走,它会自己跟你“说拜拜”。在我们转头、翻身、张嘴、咀嚼的过程中,耳屎就会在不经意间从耳朵里滑出来。经常掏耳朵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带来一些新的健康隐患。

有很多人没事的时候都喜欢掏掏耳朵,看着掏出来的大块耳屎可能还会有一种满足感……其实,掏耳朵、挖鼻屎、抠脚趾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都是人类隐秘的天性,喜欢做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你知道掏耳朵为什么爽吗?你的耳朵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耳屎?它有什么作用吗?经常掏耳朵又会有哪些危害?正确的掏耳朵方法又是什么?

为什么掏耳朵这么爽?

对于掏耳朵爱好者来说,掏耳朵是一件能爽上天的事情。之所以会产生“快感”,是因为耳道内有一条长长的迷走神经,而外耳道的皮肤上也埋着丰富的末梢神经。所以,当我们把小指、挖耳勺或者棉签伸进耳道内轻轻旋转,这些神经末梢被触碰时,便会产生愉悦的快感。这种快感虽然“肤浅”,但实在让人欲罢不能。

不仅如此,掏耳朵也是一件能产生成就感的事情。当我们历经千辛、费尽心机,终于把一坨陈年大耳屎掏了出来的时候,那种巨大的成就感甚至令人狂喜。据说还有人会把陈年大耳屎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眼,津津有味地回味当时那种“灵魂升华”的感觉……

耳屎虽然是“屎”,

但它是有用的“屎”

承载了人类这么多快感和成就感的耳屎,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其实,“耳屎”在医学上有个专有名词:“耵聍”(dīng níng)。它可跟那些从肛门里出来的排泄物不一样,它是一种有用的“屎”!

作为外耳道的皮脂腺和耵聍腺分泌出来的一种蜡质代谢废物,耳屎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也含有脂肪酸、醇类、角鲨烯、胆固醇、灰尘和皮屑等物质。

一般来说,耳屎分为“干性耳屎”和“湿性耳屎”两种类别,我国大部分人都是干性耳屎。干性耳屎像一层薄膜,覆盖在外耳道皮肤上,具有润滑和保湿的作用,保护皮肤免受水渍、感染、创伤、异物的损伤。少部分人是湿性耳屎,这些湿性耳屎像油脂一样又黏又稠又软,可以截住进入耳道的细菌、灰尘、小飞虫、螨虫,保护外耳道和鼓膜。耳屎中的某些成分,比如溶酶菌、免疫球蛋白等,还可抑制耳道内真菌和细菌的生长。

所以,虽说耳屎是“代谢废物”,但它还是有一些实际作用的。

耳屎会自己“溜走”,

不必强行掏走

看到耳屎这么好,你应该不舍得把它掏走了吧?其实,外耳道具有自排自洁的功能,干性耳屎到了一定时候,不用你赶它走,它会自己跟你“说拜拜”。在我们转头、翻身、张嘴、咀嚼的过程中,耳屎就会在不经意间从耳朵里滑出来。

不过,也有极少数人的耳屎会在耳道中聚集成块,堵住外耳道。这种情况就是“耵聍栓塞”,也是人们常说的“铁耳屎”。耵聍栓塞会引起听力受损、耳闷胀感、耳漏、耳鸣、头晕等症状,这时就需要我们去医院解决一下这坨顽固的耵聍了。

经常掏耳朵,小心害了它

虽然掏耳朵能带来一些“快感”和“成就感”,但偶尔掏掏也就算了,千万不要贪心哦。

1. 首先是耳屎会越掏越多

人体的每个腺体都会“忠于职守”,耳道内的皮脂腺和耵聍腺的职责就是分泌耳屎、保护外耳道,你给它掏走了,它就会分泌新的分泌物来保护耳道。而且在耳屎“更新换代”的时候,外耳道可能会感到干燥,引发瘙痒。

2. 不要对自己的掏耳技术过于自信

外耳道皮肤是很薄的,娇嫩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无论你用手指、挖耳勺还是棉签去掏耳屎,用力稍微猛一点,都有可能损伤外耳道的皮肤,引发细菌、真菌感染,出现疼痛、瘙痒甚至流脓的现象。万一你紧张或者激动,手抖了,工具伤到了鼓膜、听小骨,那麻烦就更大了。

3. 小心造成堆积

我们在掏耳朵的时候,可能还会在不经意间,将一部分耳屎往耳道深处推,使其在鼓膜附近堆积。这个时候如果耳朵进了水,会使耳屎泡发胀大,从而压迫鼓膜,引起眩晕、耳鸣,听力瞬间下降。然后你又觉得该掏耳朵了,情况就会进一步恶化。

4. 不要给小朋友掏耳朵

家长更不要自行给孩子掏耳朵,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如果突然挣扎,意外就更难免。

耳屎堵住耳朵?快去找专业医生!

如果你的耳道里,耳屎确实特别多,堵住了耳道,影响了听力,或者你的耳道内发痒、流脓,确实需要掏耳朵了,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还是不建议你自己掏耳朵,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耳朵可真不是那么好掏的,哪怕你用上带探灯的掏耳神器也不行,这些小神器再厉害,也不能和医疗级的器械相比。同时,也不建议你去采耳店找技师处理,因为技师再高明,他的手法、力度、对耳朵结构的了解和使用工具的专业度上,也不能和专业医生相比。

专业的耳科医生会采用专业的外耳道冲洗工具和方法,如使用额镜或耳内镜看清耳道内情况,小心用镊子或耵聍钩将耳屎取出;对于碎屑状的耳屎,或耳屎很深、靠近鼓膜的,医生会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对于湿性耳屎,医生会用负压吸引器吸出;医生还会根据耵聍栓塞的程度,给你用上相应的滴耳剂,把大块干硬的耳屎软化后再取出。

怎么样,医生的手法这么多,你不想享受一下专业医生带给你的掏耳快感吗?

照“谣”镜

这一谣言的特点在于它利用了人们对日常清洁的普遍关注,却忽视了医学常识。

辨别此类谣言,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查证信息来源是否权威可靠;其次,用科学知识审视其内容,如耳道有自我清洁机制,频繁掏挖反而可能损伤;再者,关注官方或专家对类似说法的辟谣。面对健康相关的建议,应保持理性,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言论,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以确保健康行为的科学性。

策划制作

作者丨曾心月 科普作者

审核丨陈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喉科 主任医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93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哪吒2》登顶!IMAX、2D、3D观影有啥区别?

    审核专家:周煜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 2月18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含预售)荣登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 《哪吒2》凭借1900+特效镜头与4000人团队的极致打磨,成为2025年春节档的“特效天花板”。 2D、3D、IMAX等多种放映版本拓宽了可供选择的范围,它们有哪些区别?如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观影体验? 首先需要了解,放映系…

    2025年2月23日
    18400
  • 近期冲上热搜:草莓携带诺如病毒?还能安全吃草莓吗?

    流言:“草莓带有诺如病毒” 最近网上有网友说自己家人吃了草莓之后被“放倒”了,不仅上吐下泻还发烧,说这是“草莓瘟”“草莓带有诺如病毒”…… 流言分析:并非如此。 草莓本身并不会携带诺如病毒,但诺如病毒可能污染草莓,如果吃了被诺如病毒污染的草莓,就可能使人感染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的典型症状就是上吐下泻发烧。但只要注意充分清洗草莓,同时注意个人卫生,按照“食品…

    2025年4月11日
    4200
  • 观鸟季|你以为的“菜鸟”,可能真的不菜

    在观鸟爱好者的圈子里,通常会用“菜鸟”指代那些十分常见的鸟类。“菜鸟”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并不畏人,但似乎很少有人关注它们。大多数情况下,“菜鸟”因为太过常见以至于我们会主动忽略它们的存在。面对人类的习以为常,“菜鸟”们或许并不感到遗憾。 相较于被我们关注,它们更喜欢观察我们:早上八点,一群麻雀已经在地铁站口附近的栏杆上等候多时,快要迟到的上班族大口…

    2025年4月16日
    4700
  • 减肥、减碳、省钱!这种一箭三雕的好事,你肯定不知道

    减肥缺乏动力?如果减肥还能助力环保呢?如果顺便还能给你带来点收益呢? 这可不是开玩笑,养成每天走路通勤或骑行共享单车的习惯,不仅能燃烧卡路里、改善健康,还能为地球减碳,而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除了能兑换成优惠券、消费券,将来还有换钱的可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该在哪里兑换呢?让我们一“碳”究竟。 二氧化碳排放量怎么成了“钱”? 众所周知,工业生产在给人们带来便…

    2025年4月1日
    7400
  • 听说吃木薯能助眠?别啊!小心中毒!

    言流“木薯有助眠作用,吃完倒头能睡 16 个小时” 网上有人说#木薯可以助眠,吃完可以睡 16 个小时#,一时引发网友热议,甚至不少人想要尝试。 流言分析其实,并非如此。 吃完木薯后容易倒头就睡,且睡眠时间长,并非是木薯安神助眠的作用,反而可能是食用木薯后轻微中毒导致的,也可能是餐后血糖波动和激素的影响导致的。因此,千万别乱吃,木薯一定要正确“脱毒”后再食用…

    2025年2月21日
    11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