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灵珠”?海洋里的蓝血“贵”族竟是它→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之外,红色与蓝色的“命运齿轮”也在人类与一种古老生物——鲎(hòu)之间悄然转动。

“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这句话在大热电影《哪吒 2》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魔丸哪吒的炽热红与灵珠敖丙的深邃蓝,不仅是角色色彩的巧妙设定,更象征着他们截然不同的性格与命运。

而在奇幻的神话世界之外,红色与蓝色的“命运齿轮”也在人类与一种古老生物——(hòu)之间悄然转动。

现实版“灵珠”?海洋里的蓝血“贵”族竟是它→

东方鲎标本 王珊 摄(上海自然博物馆生命长河展区)

物种名称:东方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分类:节肢动物门-肢口纲-剑尾目-鲎科-东方鲎属

保护情况:《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高贵”的蓝色血液?

血液的颜色主要是由一种携带和运输氧气的呼吸色素蛋白决定的,人类和绝大多数动物的血液都是红色的,这是因为它们的呼吸色素是含有亚铁离子的血红蛋白。

当含氧量高时,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与氧气结合而使血液呈鲜红色,如动脉血;含氧量低时,铁离子与氧气结合度低,血液就呈暗红色,如静脉血。所以,透过皮肤看到的静脉并非不红,只是与旁边皮肤对比偏蓝而被大脑主观认定为蓝色。

那自然界存在蓝血生物吗?答案是肯定的,鲎就是其中之一。

鲎,又叫马蹄蟹。作为一个古老的孑遗类群,它们最早出现于约 4.5 亿年前的奥陶纪,曾经十分繁盛。约 2 亿年前,鲎的样子逐渐进化固定,与现在的形态基本无异。

历经五次生物大灭绝,熬过了大名鼎鼎的三叶虫和恐龙,鲎存活至今,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活化石”。

虽然名字里带有“蟹”,但在分类学上,鲎与蜘蛛、蝎子和螨虫的关系更近,都属于节肢动物门、螯肢动物亚门。

现实版“灵珠”?海洋里的蓝血“贵”族竟是它→

节肢动物门“族谱”(上海自然博物馆缤纷生命展区)

它们有着螯肢动物先祖的基本身体构型,即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区。其中头胸部有 6 对附肢,第 1 对附肢特化为螯肢。鲎的这些附肢全部参与进食,形成“被腿围绕的嘴”,即“肢口”,它所在的肢口纲因此而得名。

如今肢口纲仅存 1 科 3 属 4 种:东方鲎、圆尾鲎、巨鲎和美洲鲎。除了美洲鲎生活在墨西哥湾和北美东部沿海外,其他 3 种都分布在亚洲海岸,其中东方鲎和圆尾鲎在我国东南沿海均有自然分布。

不同于人类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鲎血中的呼吸色素是含铜离子的血蓝蛋白,这种蛋白脱氧状态为无色,而与氧气结合时呈蓝色。

当然,除了鲎,章鱼、龙虾、蟹等部分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血液也是蓝色的。与之不同的是,鲎的蓝色血液还具有特殊的医学价值

来自蓝色血液的守护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病理学家弗莱德里克·邦(Frederik Bang)发现,美洲鲎的蓝色血液遇到革兰氏阴性菌时会产生凝胶。进一步研究表明是细菌释放的内毒素激活了鲎体内的免疫细胞——阿米巴样细胞,释放凝血因子,形成凝胶将有害的细菌包裹住,从而阻断其传播。这一特性使得“鲎试验法”成为细菌内毒素检测的革命性方法!

细菌内毒素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死亡裂解后的产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如果大量进入人体血液,会引起发热、恶心甚至内毒素休克等症状。因此,在疫苗等注射药物与注射器、输液管、支架等医疗器械接触人体血液或脊髓之前,仅仅杀死细菌还不够,要将残留的内毒素控制在一定限度以下才能保证安全。故而检测的精确性很重要。

在鲎血抗菌能力被发现之前,美国制药行业常采用“兔法”检测细菌毒素,方法是将待测样品注入兔子体内,每隔 30 分钟测量兔子的体温,持续四个小时,以检查兔子是否发烧来验证该样品是否被污染。除了测试成本、灵敏度、涉及的伦理学问题,兔子还极易因惊吓而发热。

由于鲎血对内毒素的敏感度是兔子测试的 10 倍,且反应迅速,1985 年左右,人们开始采集鲎血提取有效成分制成鲎试剂(LAL TAL,分别代表美洲鲎、东方鲎血液制成的鲎试剂),至此鲎试剂作为发热诱导细菌测试物的替代品,被广泛用于注射药物及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估。

濒危的蓝血“活化石”

鲎试剂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效率,默默守护着人类健康。然而鲎的蓝血在为自身和人类带来庇护的同时,也给鲎种群带来了危险。

多重因素下,鲎的种群数量开始下降。2019 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将红色名录中东方鲎的等级从“数据缺乏”正式更新为“濒危”。

现实版“灵珠”?海洋里的蓝血“贵”族竟是它→

面对鲎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严峻形势,人类也在不断积极行动。2019 年,100 多位来自全球 18 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齐聚广西北海,共同发布《全球鲎保护北部湾宣言》,并将 6 月 20 日设为“国际鲎保育日”。

次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鲎专家组启动“亚太区鲎观测站网络计划”,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等 20 余家单位在境内外设立 36 个站点,对亚洲三种鲎展开常态化监测。

2021 年,东方鲎和圆尾鲎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为鲎资源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鲎保育科研团队纷纷组建,鲎保护区相继成立,鲎试剂替代品的研究也在稳步推进。未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社会公众投身鲎保护工作,共同助力鲎在自然家园延续生命传奇。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88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输液加温包:小物件的大作用

    作者:黄艳红 段跃初 在医疗护理领域,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然而,你是否注意到有时输液会让患者感觉寒冷不适?这时候,输液加温器就派上了用场,它在保障患者输液过程的舒适度与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工作原理 输液加温器的核心原理是热传递。其内部通常含有一种能够产生热量的物质,常见的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热。比如,一些加温器内的物质在接触空气或与特定物质混合…

    2024年12月30日
    17500
  • 我的膀胱怎么“抽筋了”? ——插入尿管后膀胱痉挛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因医疗需要,我们可能需要借助尿管来辅助排尿。然而,部分患者会在尿管置入后遭遇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膀胱痉挛。下面带您深入了解膀胱痉挛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方法,帮助您更好地应对。 一、膀胱痉挛:膀胱的异常收缩 膀胱痉挛,医学上是指膀胱平滑肌或膀胱括约肌痉挛性收缩,这种收缩通常是无炎症变化的。当膀胱平滑肌异常收缩时,会导致膀胱内压力骤…

    2024年12月20日
    18300
  • 你喝的水可能有“微塑料”,对人体有害!但1个简单步骤能去除

    对于自来水,我们只要把水烧开后再喝就能最大化地减少微塑料进入人体,降低其对身体的伤害。 水是构成人体成分的重要物质并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足量饮水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基础,也能帮我们维持正常的身体活动和认知能力。 日常我们的饮水来源很广泛,自来水、瓶装水、桶装水都可以选择。甚至有的人因为担心自来水的水质问题而偏向于选瓶装水或桶装水,这样选择真的就更健康了吗? 微…

    2025年3月29日
    7900
  • 警惕“沉默的杀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护指南

    当我们的肺像被砂纸反复摩擦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能已悄然降临。这类疾病像沉默的潜行者,初期症状常被误认为“年纪大了”或“感冒没好”,待出现明显气促时,肺功能可能已丧失50%。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超过90万,其中慢阻肺已成为第三大死因。更令人担忧的是,近70%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干预期。认识这个"隐形杀手"…

    2025年4月16日
    4300
  • 38岁的她突然离世,原因值得警惕!

    如果说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来计算,低血糖的危害则是以“小时”来计算的。 ‍ 4月6日,抖音账号“阿根廷奇娜”讣告:“本人杨淙,带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告知各位家人们,吾妻杨奇娜于2025年4月2日上午,因突发低血糖与世长辞,终年38岁。” 6日晚,新黄河记者联系上杨淙,确认消息属实。 杨奇娜抖音账号截图 此讣告发布后,不少网友感到震惊,因为4月1日杨奇娜还在该抖…

    2025年4月8日
    5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