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只有纳米级大小!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射击电子游戏→

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实验室里,科学家最近把严肃的实验室变成了“游戏厅”。他们用高能电子束当"遥控器",发射出的子弹只有纳米级大小(一纳米大致相当于头发丝粗细十万分之一),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射击游戏。

不过,这可不是科学家在摸鱼,而是一项可能改变未来的新科技,是朝着开发将虚拟对象与真实纳米材料无缝集成的计算机接口系统迈出的重要一步。

日本科学家打造的世界最小的射击游戏原理示意图

PART 01

为何打造纳米游戏

通过这款游戏,研究人员展示了他们所谓的“纳米混合现实”技术,这有点类似人们熟知的AR(增强现实)技术。AR可以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从而实现真实与虚拟的融合互动,只不过“纳米混合现实”则是将数字虚拟对象与真实纳米世界无缝融合。

AR增强现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如何才能将这项技术通过直观且吸引人的方式展示出来呢?

研究团队想到了电子游戏。作为复古电子游戏的爱好者,研究人员受经典街机游戏的启发,设计出了文章开头提到的互动射击游戏。

只需要普通的游戏控制手柄,任何玩家都可以操作这款小游戏。它的工作原理也非常巧妙,整个游戏区域实际上在一块硅氮基板上。

操作手柄时,手柄实际上会移动硅氮基板下方的电子束。电子束会显现出代表虚拟宇宙飞船的三角形图案。如果玩家按下“开火”的按键,电子束就会激发出纳米级的点状图案,这时三角形飞船也就发射出了纳米级的子弹。

日本科学家展示的游戏画面

在这个游戏里,三角形飞船和射出的纳米级子弹,就如同AR技术中叠加在真实世界里的虚拟标签或对象。那么虚拟的飞船和子弹为何能推动直径只有几微米的实体聚苯乙烯球呢?

原来,这些电子束就像看不见的手,能够产生电场,可以被用来控制微小物体的运动。正因如此,在这个小射击游戏里,玩家才能通过看到的画面,控制虚拟的飞船,发射子弹,推动真实存在的聚苯乙烯球。

PART 02

未来的前景

好在,游戏公司不用担心这款纳米级的小游戏会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这也不是研究团队的真正目的。

他们更希望借此展示无需物理接触就能移动微小物体的新技术。未来,它也可用于组装生物分子或纳米机器,并有望应用于纳米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比如将药物引导至生物体内的病毒和细菌。

目前,此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日本应用物理学杂志》。

参考资料:

[1]https://phys.org/news/2025-02-world-smallest-video-game-nanoscale.html

[2]https://newatlas.com/games/world-smallest-video-game-nanoscale/

编译:文星

策划:刘颖 张超 李培元 杨柳

审核: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 聂广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41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5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3月5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家里网速慢,99%是路由器旁放了这4个东西!快自查

    策划制作 来源丨好奇博士(id:haoqi238) 审核丨崔原豪 南方科技大学 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 副研究员 责编丨一诺 审校丨徐来、林林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2025年4月24日
    2500
  • 世界地球日|“杀”风利器:“锁”住地球的“黄色浪潮”

    在广阔的沙漠与半沙漠区域,流动的沙丘就像是无形的侵略者,对土地、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都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抵挡这股“黄色浪潮”,人们设置了沙障。沙障,这个结合了自然力量和人类智慧的产物,成为了我们保护绿洲、恢复生态环境的坚固防线,就像是一道实实在在的绿色长城,阻挡着沙漠的侵袭,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一、为何需要沙障? 沙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导致土地退化、生…

    2025年4月22日
    2000
  • 深海热液喷口,蓄水陨石坑……哪里才是我们的“摇篮”?

    深海热液喷口、陆地火山温泉的暖水池、蓄水的陨石坑……地球生命究竟诞生在哪里?这一直是科学界多年来不断争议的热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通讯》上联合发文称,在早期地球的陆地热泉中,铁硫化物为生命起源提供了关键的化学基础。 验证达尔文“猜想” 1871年,达尔文在给英国植物学家胡克的信…

    2024年12月20日
    20100
  • 冒犯了,但是“吧唧嘴”真的让人崩溃啊啊!这究竟是为啥?

    利维坦按: 说来真的是很奇怪,我对于他人(准确地说,应该是最亲近的人)吃饭时嘴里发出的咀嚼声(严格来说不是咀嚼食物的声音,而是吧唧嘴的声音)特别敏感,此时的大脑很难区分,这种敏感导致的生理性反感,究竟是后天文化建构的产物,还是别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而且,起码到目前为止,有且只有这一种声音会让我有不适感(划黑板、啃苹果之类的声音无感)。 “我曾试图让自己变聋”…

    2025年2月23日
    13900
  • 冬夏无缝切换,羽绒服还没收就又要上身了?新一股寒潮来袭

    近日,伴随着一场“超级大回暖”,全国多地出现“火箭式”升温,大部地区累计升温幅达10℃以上。不过,今天(3月1日起),新一股寒潮来袭,将给中国中东部地区带来“俯冲”式降温,同时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中央气象台3月1日06时发布寒潮黄色预警: 受寒潮影响,预计,3月1日08时至3月4日20时,我国中东部气温将自北向南先后下降6~10℃,其中,华北南部及其以南…

    2025年3月1日
    10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