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光年!科学家发现最近的爱因斯坦环,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爱因斯坦环

前不久看到新闻说“科学家发现了最近的爱因斯坦环”。什么是“爱因斯坦环”?发现它有啥用呢?

简单来说,爱因斯坦环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当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刚刚提出后不久,很快他便预言:如果一个大质量天体(比如星系或星系团),当它位于地球和另一个发光天体(比如一个更加遥远的星系)之间,并且三者几乎精确对齐时,那么大质量的天体的引力场将会使遥远光源发出的光线发生弯曲,该效应被称为“引力透镜(gravitational lensing)”效应。

根据尺度和效果不同,引力透镜可以分为微引力透镜、弱引力透镜以及强引力透镜。微引力透镜一般是由恒星级天体引发,光线偏转非常微弱,通常情况下无法直接观测到透镜所成的像,只能看到天体的光度有瞬间增强现象。而弱引力透镜就会明显一些,因为它的规模更大,通常由一整个星系引起。要说最为明显的,那还得是强引力透镜,它的前景天体一般是庞大的星系团(至少也得是个大个头的椭圆星系)。这些天体质量巨大,足以严重扭曲路过的光线,甚至能让背景光源产生多个像。

比如著名的“爱因斯坦十字(Einstein Cross)”,它就是背景光源在前景天体周围产生的上下左右四个像,连起来就像个“十”字,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十字”。假如前景天体的质量分布比较均匀且高度对称,而背景光源也相对较大(不是那种小光点,而是大一些的光斑),那么这时候强引力透镜甚至能让背景光源从光斑直接变成一个圆环,这便是“爱因斯坦环(Einstein ring)”。

虽然这些现象早在百年前就被预言,但受限于技术,当时的人们还没办法通过观测去验证。直到后来,随着射电天文学的发展,1988年天文学家通过甚大天线阵列(VLA)才发现了第一个爱因斯坦环(MG1131+0456)。不过因为是通过射电方式,所以当时并未完全确认其真实性。后来,随着光学望远镜的进步,人们终于在光学波段也发现了爱因斯坦环。比如1998年哈勃望远镜发现的B1938+666,它被认为是爱因斯坦环的首次明确发现。借助哈勃望远镜,后来天文学家又发现了多个爱因斯坦环。

现如今,其实我们有更加善于发现引力透镜的望远镜,比如2023年刚刚发射的欧几里得望远镜。就在前不久,天文学家在欧几里得的数据中,意外发现了个特殊的爱因斯坦环。特殊的地方在于,先前发现的那些环几乎都在几十亿光年以上,但新发现的这个环距离我们仅有6亿光年(z=0.042),是迄今为止距离我们最近的。

注意:“6亿光年”这个距离实际指的是前景天体的距离(也就是NGC 6505这个椭圆星系到我们的距离),而那个被扭曲图像的真实天体,其实是椭圆星系后方的一个更加遥远的星系,距离我们44.2亿光年(z=0.406)。可以看出,要不是前面这个“放大镜”(NGC 6505),我们可能永远发现不了它背后的那个星系。这也是爱因斯坦环以及引力透镜效应在天文学上的一个用途——它可以放大那些非常遥远的天体,使我们看到和看清更多的细节,这为我们研究宇宙早期的恒星形成以及星系的演化至关重要。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Linvo说宇宙

审核:苟利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研究员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19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3月2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大风狂吹两天消停了?这些地区风力强劲!出门请注意防风→

    中央气象台4月14日06时继续发布大风黄色预警: 预计,4月14日08时至15日08时,新疆北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黄淮东部、江淮东部及东北地区北部和西部等地有5~6级大风,阵风7~9级,其中,新疆北部、河北北部、北京西部山区、山东半岛等地局地阵风10级以上;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黄海大部海域、东海北部海域将有7~8级、阵风9~10级的大风,其中黄海中…

    2025年4月14日
    5000
  • 现实版“灵珠”?海洋里的蓝血“贵”族竟是它→

    “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这句话在大热电影《哪吒 2》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魔丸哪吒的炽热红与灵珠敖丙的深邃蓝,不仅是角色色彩的巧妙设定,更象征着他们截然不同的性格与命运。 而在奇幻的神话世界之外,红色与蓝色的“命运齿轮”也在人类与一种古老生物——鲎(hòu)之间悄然转动。 东方鲎标本 王珊 摄(上海自然博物馆生命长河展区) 物种名称:东方鲎(Tachy…

    2025年3月10日
    12200
  • 科学家重新定义肥胖,你一直在用的“金指标”要变了

    长期以来,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的最常用指标,BMI可谓尽人皆知。如今,科学家最新达成的共识,撼动了这一金标准的根基。它不再是临床诊断个体肥胖的唯一指标,而是仅用作人群层面的健康风险可选指标。肥胖被正式视为一种慢性疾病,新的分层诊断体系有助于减少体重偏见和污名。 撰文 | 李娟 身体质量指数(BMI),或许是最出圈的医学术语。它的测量和比较都很方便,用体重除…

    2025年2月16日
    18100
  • 响尾蛇还有一双感知热源的“眼睛”?

    大家是否了解响尾蛇导弹呢?在世界军事史上,它被称为“空中杀手”,之所以赫赫有名,不单单是因为在空战中,它具有强大的杀伤力,还因为它出色的抗干扰能力。它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死咬住对手,并精准地击中目标。这种导弹为何命中率如此之高呢?答案就蕴含在它的名字之中。 响尾蛇导弹锁定目标依靠的是“响尾蛇热感应式”红外探测技术,这是一种通过探测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信号来…

    2025年2月14日
    17100
  • 做一次腹部彩超,身体会“吃”进去多少辐射?

    要说体检项目, 腹部彩超可是每年的“老熟人”。 但你有没有想过, 腹部彩超到底能检查出哪些疾病? 做一次彩超,身体会“吃”进去多少辐射?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腹部彩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别慌!腹部彩超是一种无辐射的检查方法。 它通过彩色超声影像设备,动态观察腹部脏器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是否有病变。简单来说,就是用超声波“看”你的肚子…

    2025年2月16日
    16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