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常吃这些食物,代谢综合征风险降低23%

编译:公子欣

你可曾想过

清晨的一杯香浓咖啡

午后的一块丝滑巧克力

晚间的一杯醇厚红酒

甚至是餐后的一份新鲜水果

可能是你抵御代谢综合征的秘密武器~最新研究发现,富含多酚的食物,如葡萄、草莓、橙子、咖啡、巧克力、葡萄酒等,不仅可满足味蕾,还能将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高达23%。这是一项将摄入多酚与预防心脏代谢问题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营养学杂志》上。

代谢综合征是一系列代谢异常和激素改变的统称,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在全球范围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正在以流行病的比例上升。

当出现以下至少3种情况时,就会被临床诊断为代谢综合征:腹部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糖症)、高甘油三酯和高血脂(血脂异常)。多酚是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虽然先前的研究已发现摄入多酚与降低代谢综合征风险之间存在联系,但从未在如此大规模的研究样本(6378人)和如此长的时间跨度(8年)中得到证实。”该研究合著者、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院教授Isabela Benseñor说。

“我们在这项研究中的发现毋庸置疑:提倡富含多酚的饮食,可能是降低心脏代谢疾病风险和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宝贵策略。”

研究分析数据来自巴西成人健康纵向调查(ELSA-Brazil),该调查自2008年以来对巴西6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约1.5万名公职人员进行了跟踪调查。在分析的6378名参与者中,2031人出现了代谢综合征。

“我们计划进一步研究多酚在预防心脏代谢疾病中的作用。目前所了解到的是,多酚化合物的抗炎和抗氧化特性,以及它们对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ELSA-Brazil项目的协调员Benseñor说。在自然界中已发现8000多种多酚。最为人所熟知且研究最多的是:酚酸(存在于咖啡、葡萄酒中)、类黄酮(常见于水果、豆类和巧克力)、木脂素(存在于种子、橙子中),以及芪类(存在于红葡萄、红葡萄酒中)。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进行了详细访谈,以了解参与者的饮食习惯以及他们摄入92种富含多酚食物的频率。为确保准确测量多酚类物质的摄入量,研究还考虑了不同烹饪和加工方法的影响。

主要结论是:与最低多酚摄入量(每天177毫克)相比,摄入多酚最高水平(每天469毫克)的人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了23%。摄入酚酸(咖啡、红酒和茶中富含的一种多酚类物质)的风险降低程度也类似。

据Carnaúba称,与代谢综合征风险降低相关的多酚数量来自于总膳食摄入量。“食物的多样性很重要,因为多酚对健康有益的原因之一是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能力。这个过程可以刺激益生菌或“好”细菌的生长。然而,一个人的饮食摄入和多酚来源越多样化,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就越好,从而对整体健康也就越好。”

分析还显示,黄烷-3-醇的摄入量增加,与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20%有关。在研究样本中,红酒是黄烷-3-醇的主要来源,占该化合物总摄入量的80%。巧克力也是一个重要来源,占10%。

该团队还研究了多酚对其他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心脏代谢紊乱的影响,例如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和甘油三酯升高等。

“结果表明,多酚对新陈代谢和心脏病的影响不容忽视。无论性别、年龄、吸烟和身体活动等心脏代谢风险因素如何,摄入更多多酚的人,患高血压或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性最多可降低30倍,患甘油三酯升高的可能性最多可降低17倍。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757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27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2月27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一直以为是甲流!”女子发热2周,确诊急性白血病!这些症状不可轻视

    “一直以为自己得了甲流, 还好来医院检查了, 否则我就没命了!” 近日,46岁的王女士(化名) 因持续发热两周未愈 自行服用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 仍未见好转 紧急就医后 竟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王女士两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症状,体温高达39℃以上,并伴有畏寒和出汗。正值流感高发季节,她自认为患上了甲型流感,于是自行购买了奥司他韦服用。然而,她的发热症状并未…

    2025年2月24日
    12600
  • 听说吃木薯能助眠?别啊!小心中毒!

    言流“木薯有助眠作用,吃完倒头能睡 16 个小时” 网上有人说#木薯可以助眠,吃完可以睡 16 个小时#,一时引发网友热议,甚至不少人想要尝试。 流言分析其实,并非如此。 吃完木薯后容易倒头就睡,且睡眠时间长,并非是木薯安神助眠的作用,反而可能是食用木薯后轻微中毒导致的,也可能是餐后血糖波动和激素的影响导致的。因此,千万别乱吃,木薯一定要正确“脱毒”后再食用…

    2025年2月21日
    11400
  • 前面堵车时想“飞过去”?这款黑科技汽车竟真能上天!背后的科学原理是……

    堵车时,往往有这种对话: “前面的能不能快点?” “有本事你飞过去啊!” 现在,能飞过障碍的汽车真的有了! 近日,Alef Model A飞行汽车在加州完成城市环境试飞。 没有机翼,看不到螺旋桨,沉重的汽车为什么飞得起来? 据了解,飞行汽车搭载多个螺旋桨,原理与小型无人机类似,采用了八旋翼式设置,配备有8个直径大约为61cm的电动螺旋桨,而车壳上面的网状结构…

    2025年3月12日
    11300
  •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输液≠必选项

    阅读时间5分钟,全文约850字 手足口病(HFMD)作为儿童高发传染病,每年引发大量家长焦虑。尽管多数患儿属轻症,但"输液治疗更有效"的误区仍普遍存在。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基层医院对轻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静脉输液率高达60%以上,远超WHO推荐的10%阈值。本文结合循证医学与前沿技术,解析过度输液的危害,重塑科学护理逻辑。 误区现状:输液依赖的…

    2025年3月31日
    5800
  • 科学家重新定义肥胖,你一直在用的“金指标”要变了

    长期以来,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的最常用指标,BMI可谓尽人皆知。如今,科学家最新达成的共识,撼动了这一金标准的根基。它不再是临床诊断个体肥胖的唯一指标,而是仅用作人群层面的健康风险可选指标。肥胖被正式视为一种慢性疾病,新的分层诊断体系有助于减少体重偏见和污名。 撰文 | 李娟 身体质量指数(BMI),或许是最出圈的医学术语。它的测量和比较都很方便,用体重除…

    2025年2月16日
    18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