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碰一碰”钱就没了?这个功能你也用过!内附防骗指南→

近年来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NFC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支付、门禁等领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与此同时

利用NFC功能的盗刷事件频发

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强烈关注和担忧

图源:pixabay

NFC是什么?

NFC,全称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场通信技术。NFC设备通过天线发送和接收电磁波,实现数据交换。当两个NFC设备靠近(通常在10厘米以内)时,它们之间就可以进行通信。NFC设备分为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主动模式下的设备可以发出射频信号,而被动模式下的设备只能接收射频信号。

简单来说,它能让两个支持 NFC 的设备在短距离内进行数据交换,无需网络连接,只要轻轻一碰,数据传输瞬间完成,就像给设备之间搭建了一条隐形的高速通道。在支付过程中,手机内的NFC芯片充当了一个“电子钱包”的角色,它存储了银行卡信息或支付账户的信息,进行加密和认证,确保支付过程的安全。

NFC功能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支付、移动支付、数据传输、门禁管理、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以及特殊创新场景,为生活和工作带来便捷。

案例:李先生接到一个自称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航班因机械故障被取消,并询问是选择改签还是退票。李先生选择改签,对方进一步表示因已为其购买保险,可退还300元到银行卡,但需通过“企业支付”操作。在对方的指引下,李先生使用银行卡在某平台开通了“放心借”服务,并按照对方要求分两次借款共10万元。随后,对方要求李先生下载名为“NFO-X”的软件,并通过手机NFC功能进行刷卡操作。李先生按指示完成了两笔大额交易,当对方要求进行第三次刷卡时,李先生察觉异常,但已被骗9.8万元。

罗女士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谎称其已开通“某会员直播服务”,如不取消将扣除高额费用。罗女士添加了对方提供的客服QQ,并下载了会议类APP和支付工具APP。开启屏幕共享后,罗女士的手机被远程操控,甚至出现自动黑屏的情况。随后,对方要求罗女士将银行卡贴近手机的NFC识别区域,并指示她不要操作手机。不久后,对方发送“关闭会员成功”的虚假消息后断开联系。罗女士与家人检查后发现,银行卡内的钱已被转走。骗子是如何利用NFC实施诈骗的?

让我们看看骗子的套路:

↓↓↓

1假冒正规身份

骗子会编造“航班出问题”或者“扣费要取消”的理由,让受害者心里着急,利用这种紧急感让受害者放松警惕。

2利用NFC功实施盗刷

骗子会让受害者用NFC功能,把银行卡信息和他们的假软件连在一起,这样就能直接读取银行卡里的钱,然后把钱转走。

3远程操控制造恐慌

让受害者更害怕,骗子还会用屏幕共享这些技术,让受害者觉得他们是在正规操作,这样受害者就更信任他们了。

4发假消息取得信任

骗子还会发个假的“取消成功”消息,让受害者以为事情都办好了,这样受害者就不会那么快发现钱被偷了。

诈骗分子通过两部带有NFC功能的手机,将其中一部手机A贴于境外POS机上,利用手机A获取交易指令,通过“NFO”软件(盗刷银行卡软件)将交易指令传输至手机B。

盗刷银行卡示意图|贵州省反诈中心

当手机B的NFC功能开启时,银行卡一旦靠近手机B,手机B能够瞬间获取银行卡的支付指令。当手机B和手机A在相互通联过程中,手机A则冒充境外POS机,通过NFC功能“隔空读卡“,将取得的银行卡信息传送到境外真实的POS机上,最后境外诈骗分子在真实的POS机上输入密码完成银行卡盗刷。

由此可见,此类骗局的核心是让受害者下载非法的APP,让受害人在APP内绑定银行卡,再通过NFC支付功能直接把钱扣走。在此过程中,屏幕共享起了关键性作用。

那么超市里的“支付宝碰一下”安全吗?钱会被盗走吗?

不会。“碰一下”支付属于条码支付,使用方式为用户解锁手机后轻碰一下,商家收款设备进行支付,过程中采用了多重安全措施,确保用户支付安全,而且“碰一下”支付的前提是必须先解锁手机。

如今智能手机为了安全和隐私,都默认要求设置面容解锁或密码解锁,密码输错几次手机就锁机。因此,别人偷偷拿走手机是无法解锁的。手机在裤兜里放着被人“碰一下”,也不会随便刷走钱。

民警提醒,不要随意通过NFC功能进行陌生支付操作,不要答应陌生人任何理由的屏幕共享;此外,对于不明二维码、软件,都应避而远之。

如果不想使用NFC功能,也可选择直接关闭。

iOS系统:

设置→通用→根据提示关闭NFC

小编截图

安卓系统:

(方法一)屏幕下拉菜单找到NFC关闭

小编截图

(方法二)设置→更多连接→根据提示关闭NFC

小编截图

编辑:四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745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26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2月26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身体挺健康,怎么得了结核病?|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2025年3月24日 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是 “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在结核病肆虐的年代,由于不了解病因,人们对结核病的治疗和预防无从下手。直到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在柏林生理学会上报道,结核病的罪魁祸首是结核菌。其…

    2025年3月24日
    8700
  • 小虫子成环保“大功臣”?它们竟然能“吃”塑料

    我们平时的外卖盒子、奶茶杯子、生活用品离不开塑料。这种材料方便了生活,却给地球留下了百年难题——一个普通塑料袋自然降解需上百年,大量废塑料堆积不仅侵占土地,还威胁农业和生态。如何破解这一困境?自然界的“帮手”或许就在我们身边。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唐娅媛的一项研究发现,两种常见农业害虫——斜纹夜蛾和草地贪夜蛾的幼虫,竟能“吃”掉塑料…

    2025年4月25日
    1700
  • 人在广东,如何与蟑螂斗智斗勇?

    人在广东,如何与蟑螂斗智斗勇? 众所周知,能和广东人什么都吃同样出名的刻板印象,还有一个就是,广东人都是骑着蟑螂出门的,而且广东的蟑螂还会飞,通常发现一只,你的房子其实就已经被占领了,蟑螂是害虫,想要一个比较健康卫生的环境必须把蟑螂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一.蟑螂种类要分清 01美洲大蠊 美洲大蠊是居民住宅、单位等,下水道的优势种群,主要居于户外,室…

    2025年2月18日
    14700
  • 男子捡到 6600 万年前的呕吐物化石,科学家从中发现了一则史前尴尬趣事

    坐大巴时,人们难免遇到晕车呕吐的人,闻着那股复杂的气味,真是一分一秒都不想多待。然而,当一滩呕吐物存在的时间超过上千万年,事情就不同了。 前不久,一位名为本尼克的丹麦化石爱好者,意外捡到了一块呕吐物化石。人们非但没有觉得恶心,丹麦政府甚至直接为它授予了“Danekræ”的名号——这是一个丹麦特有名词,专指有着重要自然历史价值的文物,类似丹麦石头圈中的奥斯卡。…

    2025年3月7日
    9700
  • 人类拖延7年的大工程,河狸一夜之间就修好了?

    它们替人类完成了拖延七年的工程,为当地政府省下了3000 万克朗(约900万人民币)的施工开支[1]。 河狸:什么,我上新闻了?| Wikipedia 早在2018年,当地政府就计划修建一座水坝,用来保护克拉巴瓦河以及其中的濒危物种。人们还希望用水坝制造出一片湿地,用于改善环境。然而,这个项目卡在了土地所有权的谈判上,至今都没能动工。 人类还在为繁琐的流程发…

    2025年2月23日
    15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