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的天气,任性得像个孩子,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降温转凉,偶尔来个倒春寒,让人难以防备,科学保暖尤为关键。
俗话说“春捂秋冻”,那么,“春捂”到底应该怎么捂?
首先,“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如果“捂”时不觉得咽干舌燥,身体也不出汗,即便气温稍高,也不必急着减衣。如果觉得“捂”后身体出汗,则要早点换装,否则捂出了汗反而容易受风着凉。
其次,春“捂”的位置也很重要。一是颈项部,该部位有风池穴和风府穴,保护好颈项部可以避免风邪侵袭,建议根据温度戴好围巾、帽子。二是腹部,主要是捂肚脐,肚脐又叫神阙穴,温暖此处可增加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三是膝足部,都说“寒从脚下生”,所以膝足部的保暖也尤为重要。
;;;;
最后,春捂穿衣,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秋裤先别着急脱。
怎么样,这些“捂”的秘诀,你掌握了吗?
注: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