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取暖?血常规检测遇“果冻血”,原来红细胞也会“怕冷”

春节后的长沙,寒风一吹,体感温度“冻”感十足。而这种低温天气里,检验科可能会收到一些意外“小礼物”。

这不,近日,在长沙泰和医院,检验科就收到了一份“特别”的血液标本,明明按照正常流程送检,但血液还是凝成了“果冻”,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测不出,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红细胞抗体筛查阳性,交叉配血不合……结果证实,这是标本发生了“冷凝集”现象。

血液标本:肉眼可见的凝块

那么,为什么抗凝的血液标本会出现“冷凝集”现象?遇到血常规标本出现“冷凝集”该怎么办?今天,长沙泰和医院检验科主任皮乐祥给大家聊聊这个相关话题。

一、什么是“冷凝集”?

“冷凝集”是临床检验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由冷凝集素引起的。在采血后,红细胞在低温环境的试管内聚集成团的现象,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时更易见,严重者可表现为抗凝的血常规试管(EDTA抗凝管)的管壁上红细胞凝集呈细沙状。

“冷凝集”是一种可逆的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并不是采血不当因素造成的。

二、为什么出现“冷凝集”现象

冷凝集素是一种针对红细胞膜抗原的抗体,主要为IgM抗体,少部分是IgG、IgA型,在健康人体内效价比较低,一般不会引起红细胞冷凝集现象。

但是,当环境温度降低(32℃以下,特别是0~4℃)或者在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他恶性肿瘤、实体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体内,冷凝集素就可能会作用于自身的红细胞抗原而发生可逆性的红细胞“冷凝集”现象,当温度回升至37℃时凝集消失。

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但血液“冷凝集”现象会导致红细胞相关参数(如RBC、HCT、MCV、MCH等)结果发生偏差外,对血型血清血实验(血型、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的结果也会产生干扰,对临床医生产生误导。因此,尽早发现并处理“冷凝集”标本至关重要。

三、如何破解冷凝集?

1、温育法:

将标本置于37°C温箱,温育30min到1个小时,立即上机检测。此方法操作简单,临床常用。此方法缺点是耗时相对较长,对于强凝集标本,可能纠正效果并不理想。

2、血浆置换法:

将血常规标本经3000r/min,5min离心处理,吸取上层血浆,加入37℃预温的仪器稀释液(用于稀释样本或试剂的液体)或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反复置换3次后上机检测。因置换过程中易同时吸走部分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会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于白细胞及血小板还需要参照第一次的结果进行报告。此方法缺点是操作较为复杂,耗时长,可以作为备选方案。

3、预稀释法:

采用仪器稀释液加入微型离心管(EP管)内,再置于37℃水浴箱温育30min,将经温育后的稀释液吸取未经处理的外周血进行混合后上机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对于冷凝集素滴度较高的血液标本效果也很好,显著优于直接孵育法和血浆置换方法。

4、机旁检测法:

患者重新采样,立即上机检测,在“冷凝集”出现之初即完成检测。缺点是需要再次采血,对于临床患者等不太适用。

四、冷凝集现象的临床意义是?

除了一些生理性的“冷凝集”现象,如气温低;在某些疾病状态时,也可以出现“冷凝集”现象,例如支原体感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重症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腮腺炎等,这些疾病可使冷凝集素滴度增高,从而导致“冷凝集”现象出现。

冷凝集现象不仅能够帮助诊断一些疾病,还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提示潜在的健康问题,如:冷凝集性溶血。前面讲到,冷凝集反应可能导致红细胞破坏,这在临床上表现为溶血性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

皮乐祥主任说:

冷凝集是医学检验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现象,通常发生在较低的温度下,因此在临床实验中,如果温度过低,也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

它不仅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还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疗信息。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冷凝集有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一现象,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泰和医院 检验科 李晓阳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730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孤独症患者的另一面:敏感但专注力优越

    咚咚喵正在公园里悠闲散步,突然发现一位小朋友正安静地玩着积木。 咚咚喵走上前,打趣道:“嘿,小朋友,怎么一个人玩得这么专注?你们都玩得很开心吗?” 小朋友轻轻摇了摇头:“我更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这样不容易被打扰。” 咚咚喵疑惑地问:“嗯?你不觉得孤单吗?” 小朋友眨眨眼,说:“其实,我不觉得孤单,只是我和别人沟通的方式有点不同。” 咚咚喵:“哦?那你能教我你是…

    2025年4月2日
    8000
  • 食品新规来了!事关每个人以后买东西这样看标签→

    2025 年 3 月 27 日,国家卫健委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 5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 9 项标准修改单。 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这两项跟大家平时饮食和生活相关度最高,今天咱们就来分几个角度,聊聊其中那些亮点和最值得消费者关注的地方。 “…

    2025年4月7日
    5400
  • 一晚三四次,不小心成了“起夜家”?专家:不超过这个数都正常

    你一夜几次啊? 年轻的时候,一觉睡到天亮,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晚上睡觉总要起几次夜,搞得一整晚都睡不好......还开始担心自己肾: 夜尿多是不是肾不好的表现啊?毕竟尿液在肾脏中形成的,夜尿多,是不是肾脏晚上还在“加班”代谢,得不到休息呢? 本期跟着江江和苏苏一起来看看! 夜尿是咋回事? 夜尿,顾名思义为夜间排尿,是指在夜间睡眠期间起床小便的现象。 正常的夜…

    2025年3月15日
    9600
  • 神出鬼没,每年导致40万人截肢,这种动物被联合国列入“危险疾病名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至少有500万人遭遇蛇咬,其中,12万人因此丧命,还有40万人被迫截肢。 撰文 | 刘六七 审校|河边的卡西莫多图为蛇蜕去的皮(图源:网络) 在非洲肯尼亚的一个小镇,11岁的比阿特丽斯坐在路边,用手划拉着地上的泥土打发时间。忽然,石缝中弹出一条“红线”,她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感到右手食指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剧痛。 比阿特丽斯的父亲…

    2025年2月26日
    11400
  • 10 分钟就能快速恢复精力,随时随地都能做,这个方法不知道就亏大了

    不睡午觉,怕下午没精神。睡午觉,午休时间短,浅浅睡一会又休息不够,更怕一睡着,就睡过头,不仅耽误事儿,睡久了还头晕脑涨。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到底有没有方法让人短时间就能休息的很好呢? 还真有!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安德鲁·休伯曼教授团队提出一种新方案:非睡眠深度休息(Non-Sleep Deep Rest,NSDP)。这种方法让人不用进入深度睡…

    2025年3月29日
    6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