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公布2024年度十大科研成果,AI-HIFU局灶治疗前列腺癌研究上榜

近期,Sunao Shoji医生团队一项采用AI-HIFU(人工智能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症患者的随访研究——《Focal therapy using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with intraoperative prostate compression for patients with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with 7 year experience》,因其卓越的疗效和安全性,被Nature旗下的《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PCAN)》期刊评选为“2024年主编十大精选顶尖研究”。这项长达7年的研究证明了AI-HIFU卓越的癌症治疗结果、安全性及功能保留效果,不仅彰显了该研究在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贡献,也进一步肯定了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技术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卓越研究:7年随访数据揭晓

该研究对240例接受局灶治疗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长达7年的随访,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9岁。结果显示,无论是低风险(51名)、中风险(107名)还是高风险(82名)前列腺癌症患者,在接受 AI-HIFU一次治疗后的生化无疾病生存率和病理无疾病生存率均达到了令人瞩目的水平。具体来说,低风险患者的生化无疾病生存率和病理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3.7%和92.2%;中风险患者为88.5%和91.6%;高风险患者为84.8%和86.6%。此外,这些患者在随访期间无需接受根治性手术或系统性治疗的概率也分别高达96.1%、94.4%和95.1%。这展现了AI-HIFU治疗各风险等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

在安全性方面,该治疗方法的副反应发生率极低。其中,2级尿道狭窄发生率为2.9%,2级尿道感染发生率为2.1%,1级尿失禁发生率为1.3%,而直肠瘘的发生率则为0%。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AI-HIFU局灶治疗前列腺癌的安全性。

在功能保留方面,研究人员使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过度活动性膀胱症状评分(OABSS)、尿流量测定法和扩展性前列腺癌症综合指数(EPIC)的尿分量表评分来评估患者的排尿功能,使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和EPIC性功能评分来评估勃起功能。研究表明,患者在接受AI-HIFU治疗后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在3-6个月内恢复到了治疗前的水平。鉴于传统根治性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功能损害风险,这是一项重要的发现。

创新技巧:术中施行前列腺“挤压技巧”提升疗效

在手术技巧方面,Shoji医生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术中前列腺挤压技巧(“compression technique”)。通过向探头端护套加水,对前列腺进行挤压,这一技巧显著提升了HIFU治疗的精准度和效率。具体而言,前列腺的挤压有三大好处:一是减少术中前列腺的血流,降低热沉降效应,缩短HIFU能量传输路径,提高治疗空化效应;二是减少术中前列腺的肿胀,增加治疗的精准度;三是减少术中前列腺的位移,同样提高治疗的精准度。

顶尖认可:创新研究彰显价值

《PCAN》是《Nature》期刊旗下一本专注于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疾病研究的学术期刊,主编 Cosimo De Nunzio 教授于2025年1月挑选并发布了“Editors Choice 2024”特辑,该特辑仅收录了10篇2024年的领域内研究文献。

此次被主编推荐的顶尖研究,不仅是对Sunao Shoji医生团队研究成果的肯定,更是对HIFU联合术中前列腺“挤压”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这一创新方法的认可。该研究不仅为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也为前列腺癌的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希望,为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参考资料:

Focal therapy using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with intraoperative prostate compression for patients with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with 7 year experienc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1-024-00921-0

When precision meets prostate cancer: the rising role of HIFU focal therapy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1-025-00940-5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699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21日 上午10:00
下一篇 2025年2月21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脊柱"闹脾气":疼痛背后的关节错位隐情

    (全文1100字,阅读时间6分钟) 人体脊柱如同精密叠放的积木,32块椎骨通过126个小关节相互咬合。当其中某个关节发生0.5毫米的错位,就相当于在摩天大楼的钢结构中出现细微位移——这种肉眼难辨的异常,却能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美国骨科医师协会数据显示,65%的慢性腰痛患者存在未被识别的关节错位问题。 一、解剖学视角的错位机制 脊柱小关节(zygapo…

    2025年4月1日
    6000
  • 开学季必看!校园周边这些食品“陷阱”,别让孩子误入→

    亲爱的家长和同学们,新学期的号角马上就要吹响啦,校园生活又将热闹开启。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啦?要说校园生活里最让人期待的时刻,那放学铃声一响,绝对算一个!“叮铃铃......”这声音就像一道神奇的指令,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在校园外形成一种别样的场景。相信下面这个场景大家不少见,那就是同学们如同脱缰的小马驹,一窝蜂地朝着学校周边的小商店、小吃店、流动摊贩…

    2025年2月19日
    18100
  • 放纵餐真的有用吗?放纵≠暴饮暴食

    审核专家:彭国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在健身房,常能听到健身爱好者们讨论“今天该吃放纵餐了”,当减肥人士步入平台期后,首先想到的也是来一顿放纵餐。 那么,放纵餐真的有用吗?放纵餐等于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吗? 什么是放纵餐? 放纵餐并不是简单的暴饮暴食,而是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有计划地摄入高碳水或高脂肪食物的饮食策略。不同于无节制暴食,它需…

    2025年4月8日
    6300
  • SCI新研究!巨噬细胞“改写”糖尿病并发症“大结局”?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糖尿病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其中2型糖尿病与肥胖密切相关。周围神经病变(DPN)作为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导致患者出现感觉丧失,还可能引发神经性疼痛,显著影响其生活质量。尽管DPN的发生与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因素有关,但炎症在DP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近期,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研究采用了高脂肪、高果糖饮食(HF…

    2025年2月23日
    17100
  • 刚吃饱就犯困!谁说晕碳不是一种微醺?

    大吃一顿之后,你昏昏欲睡 躺在床上刷手机 发现自己在互联网上被正式确诊为“晕碳” 很好,这是你在互联网确诊的 第10086个症状 那么,“晕碳”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这种身体反应是正常的吗? 什么是“晕碳” “晕碳”,顾名思义即“晕碳水化合物”,它本身并不是一个专业名词,而是指摄入大量碳水之后犯困的现象,也可以被叫做“餐后嗜睡”(PostprandialSom…

    2024年12月26日
    18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