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狼吞虎咽!这几类人尤其要注意→

审核专家:王学江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忙碌不已。随之而来的,用餐速度似乎也加快了。到了饭点,许多人甚至能在几分钟内吃完一顿饭。

近期,一名男子仅通过减慢吃饭速度,10天便减重数斤。实际上,吃饭时放慢节奏,细嚼慢咽,其益处是多方面的。

放慢吃饭速度有好处

有助于减轻体重。当我们的体重超标时,肥胖及其他问题就会接踵而至,而减缓进食速度可作为管理体重的方法之一。

细嚼慢咽可以增加饱腹感,让人们更早地得到满足,从而减少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度进食。相较之下,快速进食往往导致人们在还未感到饱时就已经吃下了过量的食物。有研究表明,快速进食的人群相较于慢速进食者,患上腹型肥胖、内脏型肥胖的风险更高。

有利于消化,减轻肠胃负担。长期饮食不规律、狼吞虎咽,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出现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症状。而食物充分咀嚼后,能帮助食物更好消化和吸收,减少胃部负担,降低出现胃部不适症状的风险。

吃饭慢还能稳定血糖,保护心血管。对患有糖尿病或有患病风险的人来说,食物缓慢消化吸收,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避免餐后血糖骤升。此外,放缓进食速度还有助于身体代谢,减少血脂、血压波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吃饭慢可以保护口腔和食道黏膜。有专家表示,快速进食的人更容易接受烫食,而温度过高的食物会对口腔和食道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更容易患上食道癌、胃肠癌等疾病。相反,吃饭时放慢节奏,能让我们更好地感知食物的温度,避免烫伤,从而保护口腔和食道的健康。

哪些人更需要注意吃饭速度?

以下几类人群更应该注意调整吃饭速度:

肠胃功能较弱的人。尤其是已经患有胃炎、胃溃疡等肠胃疾病的人,消化吸收能力相对较差,吃饭速度太快会增加肠胃的消化负担,影响肠胃疾病的恢复。

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快速进食不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而血糖的大幅波动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体重超标或肥胖症患者。吃饭速度过快,大脑往往来不及接收到饱腹感信号。而放慢吃饭速度,有助于身体准确感知饱腹感,更利于控制体重。

身体机能下降的老年人。老年人的牙齿可能出现松动、缺失等问题,导致咀嚼能力减弱。同时,肠胃蠕动也会减慢,当吃饭速度过快时,有可能引起消化不良。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快速进食可能会影响口腔肌肉和牙齿的正常发育,也不利于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温馨提示:

虽然吃饭慢有诸多好处,但也不能过慢。吃饭时应尽量保持适中的速度,既能享受食物带来的美味和营养,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685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20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2月20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谈恋爱时有这3种表现,说明你对关系的底线太低了

    为了挽回 ta 的感情,你会委屈自己做出让步吗? 如果你看到这个问题后,若有所思,那恐怕在一段关系中,常常是你先低头,牺牲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来迁就对方。甚至是在朋友、同事关系中,你也是常常忍让和妥协的那一方,就算自己有不一样的想法也不敢提出来,生怕对方不高兴。 在心理学中,这些都被认为是关系标准过低的表现。 关系标准(Relationship standard…

    2025年3月18日
    9300
  • 当网上自评量表显示“重度抑郁”时,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

    现在网上有很多抑郁自评量表,给大家带来恐慌。 一、正确看待自评结果:参考而非确诊 1. 自评量表的局限性 常见的抑郁自评量表(如SDS、PHQ-9)能帮助初步筛查情绪状态,但其结果不能替代专业诊断。例如,SDS量表的标准分≥73分可能提示“重度抑郁”,但量表仅反映近期主观感受,可能受疲劳、压力等临时因素干扰。 2. 警惕“标签化”焦虑 部分人可能因量表结果恐…

    2025年3月28日
    8300
  • 警惕!身体发出的这些“求救信号”,可能是癌症在敲门

    在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因为忽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负责人刘伟副主任医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解读如何识别这些信号。 一、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1.不明原因消瘦 在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3 - 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 - 10%,需要引起重视。特别是中老…

    2025年4月23日
    3500
  • 孩子长“针眼”了,家长一定要知道这些处理方法!

    “肯定是前段时间油炸吃多了,热气了”“叫他早点睡,非要在那里‘咪咪摸摸’”“你是不是看了啥,怎么长针眼了” 作为一个生活在东莞的家长,当你发现孩子眼皮长了颗类似“痘痘”的东西,第一想法必定——肯定是因为“热气”“太晚睡”了,所以长包了。 很多家长持“再看看”的态度,起初以为小问题,无需太在意,结果这“痘痘”越长越大,甚至疼起来了。到医院检查发现原来是麦粒肿,…

    2025年3月24日
    6800
  • 孩子能否一窥未来身高?X线、MRI、超声,骨龄评估到底该选哪种?

    本文科普主题相关学术文章推荐↓↓↓ ▌《协和医学杂志》2024年6期「生长发育与主动健康」专栏:《影像学评估青少年儿童骨骼成熟度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原文作者:孙宇欣,郭晓湲,郑雪晴,陈适,阳洪波,潘慧 编辑丨刘洋 赵娜 审校丨李娜 李玉乐 监制丨彭斌 【版权声明】 《协和医学杂志》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引用,但需取得本平台授权。如您对文章内容…

    2025年4月2日
    5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