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揪心!52 天婴儿中毒进 ICU,只因奶奶在水里加了它……

近日,据报道,河南一名仅 52 天的宝宝因为奶奶喂了蜂蜜水而中毒进 ICU,原因是肉毒毒素中毒!

小小的蜂蜜水为什么会中毒?导致中毒的肉毒毒素又是何物,为什么会出现在蜂蜜中?我们又该如何防范肉毒毒素中毒?本文为你逐一解答。

什么是肉毒毒素?

肉毒毒素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毒素。

肉毒梭菌,全名叫肉毒梭状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也叫肉毒杆菌。这种细菌在我们的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比如土壤、动物粪便中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它们还可以随着空气中漂浮的灰尘、小液滴飘散到四面八方,继而污染我们的食品。比如,蜂蜜在酿造、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

甲基紫染色过的肉毒杆菌

肉毒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不到 1 微克就可以置人于死地。肉毒毒素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它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后,主要作用于神经末梢,阻碍已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临床上,中毒患者的早期通常会出现疲倦乏力、头痛、头晕等症状,随后有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颈部酸痛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最终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肉毒毒素的结构

这种毒素不怕酸,即使是我们的胃液也无法破坏它的毒性,胃肠道中的蛋白酶对它无计可施。肉毒毒素中毒的死亡率较高,一般为 20%~40%。中毒治疗往往需要特殊的抗毒血清,治疗难度也比较大。

令人庆幸的是,虽然肉毒毒素的毒性很强,但它自己也有很明显的弱点:怕热。肉毒毒素在高温环境里很不稳定,通常 75-85℃ 条件下加热 30 分钟或 100℃ 条件下加热10 分钟就可以被破坏掉。

所以,一般来说,只要加热熟透的食品就可以放心吃。

不要给 1 岁以下孩子喂食蜂蜜

不止本次新闻,国外也发生过婴幼儿因食用蜂蜜食品而中毒安全例。

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首先发现婴儿食用蜂蜜导致感染肉毒梭状杆菌死亡的事件。

2020 年,日本东京还发生过一起 6 个月的婴儿因为食用了以蜂蜜作为离乳食品(戒奶的食物),引发了婴儿肉毒杆菌中毒症死亡。这是日本自 1986 年实施统计以来,首例婴儿罹患肉毒杆菌中毒死亡的案例。

目前,WHO 的建议是,不要在婴儿 1 岁前喂食蜂蜜。

但不是说加热就好了吗?为什么未满 1 岁的孩子就不能喝蜂蜜了呢?

主要是因为未满 1 岁的孩子肠道发育还不成熟。

虽然只要重复加热,就不用担心肉毒毒素了,但还要注意肉毒梭菌的芽孢。肉毒梭菌芽孢抗热性很强,即使是高温处理也很难杀死,一旦条件合适,它就会生长繁殖并可能产生肉毒毒素。

成人肠道里面的菌群早已站稳了脚跟,少量的肉毒梭菌芽孢也是斗不过它们的,因此肉毒梭菌芽孢对成人的危险性相对较小。

但未满周岁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群尚未发育成熟,无法有效抵抗肉毒杆菌,一旦摄入被污染的蜂蜜,肉毒杆菌孢子可能在肠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婴儿肉毒杆菌中毒。

因此目前,国内和国际权威健康机构的意见都是一致的:1 岁以前的宝宝不能食用蜂蜜,1 岁以后的宝宝和成年人可以吃。

满1岁后宝宝肠道发育得就比较健全了,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制约能够抑制肉毒杆菌的繁殖,就可以放心吃蜂蜜了。

怎么防范肉毒毒素中毒?

除了蜂蜜,大家还要特别当心自制食品。

从世界各国的统计来看,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发生肉毒毒素中毒的食物也不完全一样。

我国引起中毒的食品大多是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豆瓣酱、豆酱、豆豉、臭豆腐等,有少数发生于各种不新鲜肉、蛋、鱼类食品。

肉毒中毒最常发生在一些家庭自制食品中,这也提示大家,自制食品不一定更安全,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那么,我们平时怎么做才能避免肉毒毒素中毒呢?建议主要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做起:

(1)在烹调食物尽量熟透,吃熟食。尤其是可能受肉毒梭菌污染的食物,如发酵豆制品、火腿香肠、罐头食品等,最好做熟透后再吃,这是避免肉毒毒素危害最有效的方法,千万不要因为图方便而生吃。

(2)平时自己在家做自制食物时,要注意卫生操作,尤其要做一些发酵豆制品、发酵肉类时,小心被肉毒梭菌污染。如果实在没有把握,最好不要盲目自制了。

(3)加工后的发酵豆制品等,如果吃不完要尽快低温储存。

(4)不要给 1 岁以内的孩子吃蜂蜜。

(5)不要盲目购买一些宣称“不含防腐剂”的自制肉制品。现在网上有很多网红售卖“不含防腐剂”的肉制品、肉肠,多采用真空包装。肉毒杆菌在厌氧环境中才能产生毒素。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购买。

参考文献

[1]BAM: Clostridium botulinum.

[2]FDAMerle D. Pierson, Leslie A. Smoot,Michael C. Robach. Nitrite, nitrite alternatives, and the control ofClostridium Botulinum in cured meats. C R C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and Nutrition. Volume 17, Issue 2, 1983

[3]刘爱萍.肉毒梭菌的控制.肉类研究,2007.

[4]罗云波.食品安全导论.

[5]WHO. Clostridium botulinum

策划制作

作者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审核丨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668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17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2月17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无意识的6个小习惯,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膝关节!丨世界关节炎日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承受的重量越大,膝关节退化得也越快。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承受的重量越大,膝关节退化得也越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哪些不良习惯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膝关节吧!

    2024年12月12日
    19700
  • “过敏星人”的春日自救指南:如何应对花粉过敏?

    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正是出门踏青赏花的好时节,然而很多人却会出现眼睛、鼻子奇痒无比,还时常喷嚏、鼻涕不断的症状,不戴口罩根本不敢出门,被折磨得苦不堪言。这些情况,正是花粉过敏导致的症状。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1 春季花粉过敏的最大元凶,竟然不是“花”? 花粉过敏也被称为“枯草热”,是因为吸入了空气中的花粉类物质导致的过敏性疾…

    2025年3月29日
    6400
  • 体检发现“缺血灶”“腔梗灶”,是脑梗死吗?|世界卒中日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 时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已成为患者在体检或出现头晕、头痛时的常规检查。拿到影像报告,有些人看到“缺血灶”“腔梗灶”和“多发、散在梗死灶”等字样时,便如临大敌。事实上,“腔梗灶”“缺血灶”只是影像学上的表现,并不等同于脑梗死, 它们被统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是头颅影像学上最常见的…

    2024年12月12日
    31600
  • 辟谣:无糖食品不会导致肥胖!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肥胖问题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市场上涌现出大量标榜“无糖”“低卡”的食品。这些无糖食品被广泛宣传为“减肥利器”,仿佛只要选择无糖产品,就能轻松控制体重,享受美食的同时不用担心发胖。然而,这种说法真的科学吗?无糖食品是否真的不会导致肥胖?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权威研究和专家解读,…

    2025年2月19日
    17000
  • 中国麻醉周丨“醉”美的守护:带你一起了解神秘的“麻醉门诊”

    2025年3月的最后一周是第9个“中国麻醉周”,今年的主题是“生命至重,大医精诚——守生命保驾护航,护健康安逸绵长”。 “医生,我只做个无痛胃肠镜,为什么要来麻醉门诊呀?”、“我平时身体很好,为什么要来这里评估?”经常有患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麻醉门诊。今天,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朱立主任医师就为您科普。 一、麻醉门诊是什…

    2025年3月31日
    6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