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大禹治水!《诗经》诞生的“沣”水宝地

沣河古有“丰水”之名,源自秦岭北麓的沣峪沟深处,蜿蜒流淌至咸阳,最终汇入渭河的怀抱,全长82公里。这里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是实至名归的历史名河。

“丰水东注,维禹之功”(《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沣河见证了数千年前大禹治理水患的英勇事迹,他以疏导代替堵塞,开启了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先河。

周文王将都城迁至沣河西岸的丰邑,周武王在沣河东岸始建镐京。丰、镐二城隔河相望,东西雄踞,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双子都城格局。自秦、汉、隋、唐以来,诸多都城均选址于沣河流域,使其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土膏之地

《老子》曾赞曰:“沣水之深十仞,而不受尘垢,金铁在中,形见于外。”此言沣河水质之清澈。东方朔亦云:“丰镐之间,号为土膏,其贾亩一金。”丰镐之地,土壤肥沃,享有“土膏”的美誉。

凭借着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物产,这片土地上很早便有了人类的足迹。考古发掘证实,沣河两岸是关中地区新石器时期遗址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农耕始祖后稷在此教导民众耕种,种植五谷,沣河堪称关中地区的古老母亲河。

唐代时期,引沣河支流太平河水灌溉,使得年年五谷丰登,“且忻百谷成,仰叹造化功。”(出自韦应物《答畅校书当》)。

至上世纪40年代,李仪祉先生修建“关中八惠”,其中引沣河水的沣惠渠,灌溉农田数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

沣河之水更成就了诸多迷人景色,灵沼池莲花久负盛名,被誉为“绿萼丛中朝露渥,可人时节午清风”(出自吴廷芝《甘亭十二景诗》)。明朝时期,“丰水碧波”被列为咸阳八景之一:“涟漪丰水户山来,湛湛澄波一鉴开”。而“沣堤榆柳”则被誉为咸阳十胜之一:“榆钱树絮弄柔条,垂曳长堤碧水遥”。

沣河禹迹

沣河西岸的户县,曾是远古尧舜时期崇国的版图,大禹的父亲鲧(gǔn)曾在此地担任崇伯。

传说中,大禹的父亲鲧在尧帝时期便着手治理水患,他尝试了“堙洪水”、“以息土填洪水”等方法,却历经九年而无功。舜帝继位后,任命鲧之子禹接替治水重任。禹受命后,总结其父治水失败的经验,改堙、填和一味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之法。他主张在筑堤防水的同时,要顺应水流,改变堵塞的策略,转为开凿和疏通河道。

在治理沣河的过程中,禹首先将流出山谷后漫布乱流的诸河水都集中到沣河河道一处,消除遍野水泽之势,接着疏通河道并加固河堤;此外,他还设计了在河水暴涨时中下游实行双道分流的策略,以减缓水流速度。

沣水自秦岭“七十二峪”之一的沣峪口流出,至老河口便分流为两股,一股向西,一股向东。据传,这正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渠口,有效解决了雨涝多水时渭水倒灌入沣的难题,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水文景观,也开启了兴水利、惠民生的先河。

户县境内至今仍存有名为“三过村”的村落,传说这里是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里。《孟子·离娄下》中记载:“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三过村”的村名便由此而来,沿用至今。

在鄠邑区紧邻的长安区客省庄村旁的沣河岸边,还有一座夯土台基,被称为“禹绩冢”,据说是百姓为纪念大禹治理沣河水患而修建的衣冠冢。衣冠冢旁还建有“禹绩台”。

诗经沣水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沣河沿岸灿烂的文化之花。

《诗经·大雅》中记载:“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两千年前,西周王朝在沣河之畔建立了丰镐二京,设立了采诗官,沿沣河采集各地民风,经过筛选、编撰、谱曲,将这些作品奏于天子之前,以察民情。依托于周朝崇尚礼仪的文明风气,沣河孕育了一种儒雅古朴的气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的内容绝大部分源自沣河一带,仅在“雅、颂”两大板块中,就能确认有132首诗歌是作于沣河之滨,占整个《诗经》的43%。因此,沣河被誉为“诗经之河、礼乐之源”,其文化地位无可替代。

代。

送别圣地

平王东迁之后,丰京与镐京日渐式微。秦朝崛起,将丰镐二京纳入禁苑,沣河上中游地区的大片土地被纳入上林苑,变为皇家禁地。

沣河两岸,千年来人烟鼎盛,市镇棋布,人才济济。两汉至盛唐,文人墨客以华丽的辞赋描绘沣河两岸的景致,留下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历史故事,沣河流域因而也是汉赋与唐诗之高地。

“枝逶迤而含紫,叶萋萋而吐绿”(出自《西京杂记》卷四,枚乘《柳赋》),自此三千年来,沣河成为了文人墨客抒怀送别的圣地。

“沣水店头春尽日,送君上马谪通川。”(出自白居易《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沣上,十四年三月》),在那一年,白居易与元稹在沣上相遇又别,触景生情,留下了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离别诗篇。
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应物也选择在沣上定居,对这里的四季景色充满感情:“唯独问啼鸟,还如沣水东”(《忆沣上幽居》)、“凄凄感时节,望望临沣矣”(《九日沣上作,寄崔主簿倬二李端系》)。沣河,似一卷历史的诗篇,目睹了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

沣河新篇

在沣河与潏河交汇之地,就是陕西著名的水利工程——沣惠渠。四十年代中叶,水利巨擘李仪祉先生于此地筑起拦水大坝,让沣河之水滋养西安城。大坝之上,碧波荡漾,绿意盎然,水声如雷,激荡人心。鸭群戏水,水鸟掠过,柳荫深处,垂钓者三两成群,构成了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近年来,西安市水务部门匠心独运,于河之东岸塑造了“仪祉湖公园”,集蓄水与观光于一体,为沣河增添了新的亮丽风景。2019年,西安市启动全域治水工程,碧水兴城,河湖水系保护治理工程全面展开,沣河沿岸焕发新生,水清岸绿,尽显生态之美。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伫立沣河之滨,历史烟云飘渺而过,古韵诗句悠扬在耳畔,远古的微风轻抚心弦。如今的这片土地,现代科技与人文智慧交融,洗涤了岁月的尘埃,谱写出新的诗意篇章!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660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15日 上午10:27
下一篇 2025年2月15日 下午12:03

相关推荐

  • 物理学中真有“魔法”,它代表一类量子资源

    物理学中确实有“魔法”,但这里要介绍的魔法,并不是指物理学中神奇的现象,而是量子资源理论中的概念,其是实现通用量子计算和量子优势的必要非经典资源。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聚焦于探寻魔法在量子多体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但对于高维和大尺寸的不可积量子多体系统,仍然缺少有效研究工具。为了弥补这一空白,本文介绍一种用于计算多体魔法的有效算法。 撰文 | 丁一茗、严正(西湖大学…

    2025年2月14日
    20000
  • 子弹只有纳米级大小!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射击电子游戏→

    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实验室里,科学家最近把严肃的实验室变成了“游戏厅”。他们用高能电子束当"遥控器",发射出的子弹只有纳米级大小(一纳米大致相当于头发丝粗细十万分之一),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射击游戏。 不过,这可不是科学家在摸鱼,而是一项可能改变未来的新科技,是朝着开发将虚拟对象与真实纳米材料无缝集成的计算机接口系统迈出的重要一步。 日本科…

    2025年3月5日
    13600
  • 太空陨石砸不到人口密集的城市,有哪些“高人”相助?

    在浩瀚的宇宙中,陨石作为天外来客,偶尔造访地球,带来一场场壮观的流星雨,甚至偶尔有陨石坠落地面,留下神秘的陨石坑。然而,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陨石似乎总是“偏爱”荒郊野外,而很少砸到人口密集的城市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既有趣又充满科学奥秘的话题。 地球的大环境: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首先,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大环境。地球表面大约71%被海洋覆盖…

    2025年4月22日
    2000
  • 隔夜米饭竟能致命?当心"炒饭综合征"

    米饭是常见主食,很多人将剩米饭做成炒饭,但如果保存、食用不当,剩米饭也可能变成“致命杀手”。 什么是“炒饭综合征”? 近日,广东江门50多岁的陈先生(化名)将冷藏了几天的米饭做成炒饭食用,不久便出现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被送至医院时,他已严重休克,心脏、肝肾等脏器功能开始衰竭,经ICU医务人员抢救,终于脱离生命危险。 经检查,陈先生罹患的是由蜡样芽孢杆…

    2025年3月29日
    7600
  • 来自南美的“生物导弹”:入侵生物海狸鼠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图虫创意 最近,上海发生一件恐怖的事:郊区各地频繁出现“巨型老鼠”。它们的体型比兔子还大,而且不怕人。这种“巨型老鼠”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出现在上海?它是有害生物还是有益生物?如果有害,我们该如何科学防控? 海狸鼠(Myocastor coypus),又叫河狸、狸獭或沼狸,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大型半水生啮齿动物(Rodentia)。上个世纪50年代初,我国…

    2025年4月25日
    1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