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地铁站天花板上有“白色蘑菇”……

在地铁站、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天花板上,你是否留意过这样长得像蘑菇的白色物体?它们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地铁站天花板上的“白色蘑菇”

图源:小编拍摄

01、白色蘑菇状的设备是什么?

这些设备通常是无线接入点(Wireless Access Point, WAP),它允许无线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通过无线信号连接到有线网络。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无线信号的“发射塔”,它可以将互联网的信号“广播”出来,让周围的无线设备都能接收到并连接上网。

蘑菇状吸顶天线图源:ycantenna.com

要想理解它的作用,不妨先了解下我们每天在用的手机是如何实现上网功能的?

02、手机是怎么实现上网的?

说到手机上网,最常见的两种方式就是蜂窝数据网络和无线局域网。蜂窝数据网络是一种无线通信网络,它允许移动设备通过无线信号与互联网进行数据通信。蜂窝网络的基站覆盖区域理论上呈六边形排列,类似于蜜蜂蜂房般的六边形结构,因此得名“蜂窝”。

我们熟悉的4g、5g,就是蜂窝移动网络的一种。手机里内置有蜂窝调制解调器,它会主动寻找最近的蜂窝基站(Cell Tower),然后通过SIM卡(手机接入蜂窝网络的“身份凭证”)与网络运营商的蜂窝网络建立连接。当我们在手机上浏览网页、下载文件或者上传照片时,手机就会把数据打包好,通过蜂窝网络发送给基站。基站就像一个“中转站”,把数据传递到运营商的核心网络(Core Network),核心网络再像一个“超级快递枢纽”,把数据快速、准确地送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让我们能够轻松地完成数据访问、下载和上传等各种操作。

图源:摄图网

另一种手机上网的方式就是无线局域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Wi-Fi。手机内置的Wi-Fi模块会像雷达一样,扫描周围有没有Wi-Fi信号。当你选择连接到某个Wi-Fi网络时,通常需要输入网络密码。连接成功后,无线接入点(比如路由器)会启动一个“身份分配器”——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给你的手机发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本地IP地址。有了这个“身份证”,就可以确保网络中的通信能够正确发送到你的手机。当手机成功连接到无线接入点后,就可以通过它访问互联网了。无线接入点会将手机的数据包通过有线网络(比如光纤、DSL等)送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那里,ISP再把数据包送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同时,它也会把从互联网收到的数据包送回手机,所有的数据都是通过这个无线接入点进出,就像是手机和互联网之间的“超级传送门”。

图源:摄图网

03、为什么坐电梯时手机网络会卡?

大家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手机信号“掉链子”的瞬间,比如坐电梯时突然断网,或者在地铁、高铁上信号时强时弱。是什么影响了手机的信号呢?第一个因素就是距离无线接入点或者基站的距离。手机信号本质上是电磁波,当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就像跑马拉松一样,跑得越远越累,信号强度也会随着距离增加而逐渐衰减。这一点我们会有直观的感受,比如在家里时,手机离路由器越近,信号越好,越远就越弱。

图源:sina.com

第二个因素是屏蔽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梯内没信号。这是因为电梯厢通常是由金属材料构成,会反射和吸收无线电波,导致信号强度大幅减弱。同样,高层建筑的墙壁和楼板大多是钢筋混凝土,这种材质也会给信号传播“设卡”,让信号难以穿透。第三个因素是基站切换,经常出现在坐地铁或者坐高铁等快速移动的场景下,网络信号会时强时弱。在快速移动的行进过程中,手机就像参加接力赛的运动员,从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跑到另一个基站。手机会自动切换基站,目的是让我们始终连接到最强、最稳定的信号源。虽然整个切换过程非常快速和流畅,但如果移动速度太快(比如高铁),切换频率过高,由于基站切换时可能出现毫秒级中断,容易出现信号掉线或延迟。

图源:摄图网

这就是为什么公共场所的天花板上总是装有很多蘑菇状的无线接入点,这些无线接入点和基站是现代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确保我们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依然可以保持高效、便捷的通信和上网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5G网络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未来的网络连接将会更加快速和稳定,给我们带来更加丰富的数字生活体验。下次出门的时候,不妨数一数你路上能遇到多少个“白色蘑菇”吧~

图源:游戏《超级玛丽》

作者:尹广水,洛桑联邦理工学院通信系统硕士

策划&编辑:rain

鸣谢: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 讲师 刘小平 为本文提供科学指导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659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15日 上午10:27
下一篇 2025年2月15日 上午10:27

相关推荐

  • 煤炭,如何完成从“黑”到“白”的华丽转型?

    编者按:千万IP创科普,共筑科技强国梦。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人民网联合策划推出“见证科技之路”主题报道,聚焦国家科技战略政策、重要科技奖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采访调研,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科普精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在全球环境危机…

    2024年12月15日
    23900
  • 【大国粮策】“南菜北运”:揭秘舌尖上的“冬春交接”

    当北方银装素裹之时,菜市场的货架上却绽放着岭南春意:广西的番茄水灵莹润,云南的叶菜青翠欲滴……这跨越上千公里的“舌尖上的春天”,正是中国“南菜北运”工程创造的现代奇迹。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当北方温室进入“冬眠期”,来自南方的蔬菜便搭乘冷链专列,开启北上旅程,用丰饶物产填平南北气候的鸿沟。这场持续半年的蔬菜的“春运”,不仅让北方居民的餐桌四季常青,更在铁路…

    2025年3月26日
    7800
  • 你可能想不到,这几种表现竟与缺觉有关→

    “睡不够会打呵欠——打呵欠意味着犯困——犯困就要补觉”,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你可能不知道,除了“呵欠连天”外,睡眠不足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 参照多数人的数据,如果你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就要小心是否存在“睡眠不足”。 以下4种可能出现的表现,看似与睡眠无关,很容易就被视作“上年纪了”“最近火气有点大”“天气冷嘴巴都变馋了”等原因。如果只是偶尔一次两次,不…

    2025年3月16日
    9500
  • 中华凤头燕鸥:不走寻常路的繁殖“怪咖”

    编者按 以“中华”命名的动物,是华夏大地独有的生命标识,承载着生态记忆。从“海洋精灵”中华白海豚到“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再到“昆虫仙女”中华旌蛉……每一种都神秘而独特。为揭开它们名字背后的故事,本报特推出系列文章,邀您共探“中华”动物的奇妙世界。 在地球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里,鸟类世界中有一抹独特又稀有的倩影,它的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并且行踪诡秘。曾经,它…

    2025年4月28日
    1300
  • “土鸡蛋”“富硒蛋”真的比普通鸡蛋更有营养?真相是……

    鸡蛋的营养价值丰富,大家都知道。现在一去超市,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鸡蛋。从饲养方式上划分,有土鸡蛋、柴鸡蛋、无抗蛋、有机蛋;从功能划分,有Omega-3 蛋、富硒蛋、虾青素蛋;从外观划分,有初生蛋、双黄蛋、灰壳蛋、粉壳蛋、褐壳/黄壳蛋、七彩蛋等等。 这些鸡蛋到底有什么区别?贵的鸡蛋真的比便宜的更有营养吗?更值得买吗?今天来详细聊聊。 太长不看版 先说答案:多数…

    2025年3月18日
    9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