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法修订:为科普信息员提供法治保障,推动科普事业发展

2024 年 12 月 25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这是科普法自 2002 年颁布以来首次修订。此次修订对科普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的科普信息员,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科普信息员作为科普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修订的科普法不仅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还将进一步提升科普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权威性。

在此背景下,来自广东省韶关市的科普信息员赖俊材和来自云南省大理州的科普信息员李克飞,跟我们分享了他们对《科普法》此次修订的看法,以及对他们日常工作中的实际影响。

科普法修订:

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来自广东省韶关市的科普信息员赖俊材是食用菌行业的科普信息员,他长期从事科普传播工作,尤其关注食用菌安全与毒蘑菇知识的普及。他表示,在日常工作中,他通过科普中国平台,积极转发相关科普信息给亲朋好友,并且在各个场所进行毒蘑菇等知识的宣传。“当我看到一些伪科普信息时,我会及时寻找正确的科普知识,转发给家人和朋友,以避免错误信息对他们的误导。”

谈到新修订的《科普法》,赖俊材表示,自己已经学习了新修订的《科普法》,并且深刻感受到了它带来的变化:“科普法明确了全国科普月的法律地位,这让科普活动更加有权威性和保障性。我特别关注到了对科普人员的鼓励,新的法条将激励更多基层人士加入科普工作。”

李克飞,是来自云南省大理州的一名科普信息员,也表示他对新修订的《科普法》给予了高度关注。作为科普工作者,他和县级相关部门联合,组织科技志愿者走进校园、乡村和社区开展科普活动。“随着科普法的修订,科普工作得到了更强的法律支持,尤其是在基层科普工作方面,《科普法》对地方政府和基层的支持非常具体,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

科普法修订:

推动科普信息员的工作专业化

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提出要推动科普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赖俊材表示,新修订的《科普法》让他对科普工作充满信心,特别是在基层科普人员的鼓励方面:“作为科普信息员,我们的工作将更加有保障和明确,也更有动力去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他补充道,未来他将继续利用自己在食用菌行业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更多的科普宣传:“在新修订的《科普法》的指引下,我将继续提升自己的科普能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野生蘑菇和毒蘑菇的安全食用方面做更多的科普工作。同时,我会继续通过科普中国等平台,传播更多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帮助更多人提高科学素养。”

李克飞同样感受到新修订的《科普法》对自身工作的推动作用。他表示,科普信息员的角色变得更加专业和重要:“我会通过组织更多的科普活动,尤其是对新修订的《科普法》的宣传,帮助更多基层的干部群众和科技工作者学习这部法律,进一步推动科普工作的落实。”

科普法修订:带来基层科普新机遇

新修订的《科普法》对基层科普工作的影响尤为重要。赖俊材认为,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的科普活动规定将为基层科普工作提供更强的支持:“尤其是在科普月、科普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等方面,新修订的《科普法》给我们基层科普工作者带来了更多的法治保障,也更加鼓励我们参与到更广泛的科普活动中。”

李克飞也认为,新修订的《科普法》为基层的科普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政策保障:“在未来,科普工作可以依托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基层的科普活动将更加规范和专业,科普工作的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

科普工作中的挑战与期待

尽管新修订的《科普法》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更强的法律保障,但赖俊材和李克飞也提到,科普工作依然面临一定的挑战。赖俊材表示,当前假科普信息的传播仍然是一个问题,尤其是一些不实的食品安全信息对公众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假科普信息的传播成本低,但对社会危害巨大。希望新修订的《科普法》能进一步加强对虚假信息的监管,帮助科普工作者更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减少不实信息的负面影响。”

李克飞则提出,科普工作要真正实现“最后一公里”的突破,仍需要更多的基层支持和资源:“希望新修订的《科普法》能够帮助我们打通科普工作中的资源瓶颈,特别是在农村和边远地区,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对于未来的科普工作,两位科普信息员都充满了期待。赖俊材表示,自己希望能够看到更多有法律保障的科普活动,帮助基层科普工作者不断成长:“我相信,在新修订的《科普法》以及科普中国等平台的支持下,我们的科普工作将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最终帮助全社会提升科学素养。”

李克飞则期待,在未来的科普工作中,能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我希望各行各业都能更加重视科普工作,形成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让科普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结语

新修订的《科普法》无疑为科普信息员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作为基层科普工作者,赖俊材和李克飞等科普信息员将继续在科普宣传和知识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不仅帮助公众提升科学素养,也推动了全民科学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科学文化的进步。随着新修订《科普法》的进一步实施,未来的科普工作将更加规范、高效,推动我国科普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策划制作

文字整理丨林林

策划丨林林

责编丨林林 王梦如

审校丨徐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650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14日 下午1:24
下一篇 2025年2月14日 下午1:43

相关推荐

  • 气球=“移动的炸弹”?女子被爆燃的氢气球灼伤,买气球注意这些事项!

    近日,陕西西安的石女士,遇氢气球爆燃被灼伤,石女士介绍说:“氢气球放在家门口慢慢没气了,本想着拿到楼下扔掉,就准备从氢气球的上部撕开,没想到撕开后打开门的瞬间突然就爆燃了,导致自己头部、面部过火,衣服被烧损。” 石女士判断,可能是自己穿的大衣跟门把手之间,产生了静电,导致氢气球被撕开后,气体跟静电作用下发生爆燃,所幸自己并无大碍。 款式好看多样的氢气球 很受…

    2025年4月14日
    4700
  • 足球小将海外集训突发脑死亡,这和“植物人”是一回事吗?

    最近有条令人揪心的消息——18岁北京国安足球小将郭嘉璇在西班牙集训时,头部受伤致脑死亡。另据报道,北京足协工作人员确认球员郭嘉璇拉练期间受重伤脑死亡是正常的防守和铲球动作发生的意外。2月14日,在多方努力下,郭嘉璇通过国际救援组织的包机回到国内,进入北京天坛医院进行抢救。北京足协和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都表示,“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不会放弃”。 2月19日,郭嘉…

    2025年2月22日
    16000
  • 地暖、壁炉、被中香炉……寒冷的冬天古人竟然这样过

    面对凛冽寒冬,作为21世纪的我们,当然是选择打开空调,打开暖气,然后躲进热乎乎的被窝享受着高温带来的惬意了。而在没有空调和暖气的古代,冬季取暖无疑是一件大事。有条件的人家,多使用人工烧成的木炭取暖,穷人家里,就只能用泥制的盆盛装烧火做饭的灶灰取暖了。当然,不同时期不同条件的古人取暖方式都不尽相同。 火塘 从半坡、姜寨等遗址发掘来看,距今4600年前的仰韶文化…

    2024年12月18日
    23600
  • 10 分钟就能快速恢复精力,随时随地都能做,这个方法不知道就亏大了

    不睡午觉,怕下午没精神。睡午觉,午休时间短,浅浅睡一会又休息不够,更怕一睡着,就睡过头,不仅耽误事儿,睡久了还头晕脑涨。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到底有没有方法让人短时间就能休息的很好呢? 还真有!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安德鲁·休伯曼教授团队提出一种新方案:非睡眠深度休息(Non-Sleep Deep Rest,NSDP)。这种方法让人不用进入深度睡…

    2025年3月29日
    7100
  • 研究发现:多和好朋友聚会,真的能降低死亡风险!

    2025年的今天,似乎没有什么“社交”是一部手机解决不了的——视频通话清晰到能数清对方的睫毛,游戏里五黑开麦的欢呼声震耳欲聋,社交软件的点赞和评论永远刷不完…… 但,真的强烈建议大家多和朋友进行线下聚会,因为确实能“救命”! 英国一项长达 12 年、覆盖 46 万人的研究发现:长期独居、缺乏社交的人,早逝风险最高增加 77% [1]——这相当于每天抽一包烟对…

    2025年4月23日
    2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