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用保鲜膜,有毒有害还可能致癌!3步教你正确做法

在很多人眼中

保鲜膜

就是食物最简单的“护身符”

用来包裹剩菜、保鲜水果……

但你真的会用保鲜膜吗?

一块小小的保鲜膜

用对了是健康帮手

用错了就是“慢性毒药”!

快转发给身边的家人朋友

和元元医生一起

守护健康!

保鲜膜有哪些材质?

有啥不一样?

1、聚乙烯 (PE):

特点:

(1)安全性高,不含塑化剂;

(2)透气性较好,适合短时保鲜;

(3)耐高温性差,不适合微波加热。

适用场景:

日常冷藏、包裹水果、蔬菜等冷食。

2、聚氯乙烯 (PVC)

特点:

(1)透明度高、延展性好,但可能含有塑化剂(如DEHP);

(2)高温或接触油脂时,塑化剂易析出,存在安全隐患。

适用场景:不建议用于食品包装,尤其是高温或油脂性食物。

3、聚偏二氯乙烯 (PVDC)

特点:

(1)阻隔性能优异,耐高温、透气性低;

(2)适合长期保鲜和微波加热(需确认包装说明);

(3)成本较高,环境影响较大。

适用场景:

适合包裹熟食、肉类等需要长期保鲜或加热的食物。

4、生物降解材料(如聚乳酸 PLA)

特点:

(1)环保,可生物降解,减少环境污染;

(2)耐热性和强度通常不如传统塑料,成本较高。

适用场景:

适合注重环保的家庭使用,适合短时冷藏或包裹冷食。

保鲜膜致癌

到底咋回事?

“保鲜膜致癌”的说法主要与PVC材质保鲜膜中添加的增塑剂(如DEHP)有关

DEHP是一种环境激素,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

DEHP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2B类)。

这意味着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了致癌性,但对人体的致癌性尚未明确。长期接触DEHP可能增加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风险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对增塑剂的迁移量有严格规定,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当PVC保鲜膜接触油脂性食物或处于高温环境时,增塑剂更容易析出并迁移到食物中,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步教你!选对安全保鲜膜

1、看材质:

(1)日常使用:选择PE保鲜膜,安全性高,适合大多数家庭需求。

(2)加热需求:选择PVDC保鲜膜,耐高温且阻隔性能好,但成本较高。

(3)环保需求:选择PLA等生物降解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避免使用:PVC保鲜膜,因塑化剂问题,不建议用于食品包装。

2、看标识:无论选择哪种材质,都要认准“食品级”“可微波加热”等标识,确保安全使用。

3、闻气味:安全的保鲜膜应无明显异味。如果有刺鼻化学味,可能含有害物质,立即停用。

健康使用保鲜膜

这些问题要注意!

1. 是否耐热

用保鲜膜加热或包裹高温食物前,确认其是否耐热或是否标注“可微波加热”。

如不确定时,避免用保鲜膜直接加热或包裹高温食物,改用微波炉专用盖或陶瓷碗覆盖

2. 包裹酸性或高油脂食物技巧

酸性食物(如柠檬、番茄)可能加速塑化剂溶出,影响食品安全。

建议:酸性食物使用酸性食物专用保鲜膜;或者在食物表面垫一层膨化纸或油纸,再包裹保鲜膜,减少直接接触。

高油脂食物(如炸鸡、火锅底料)可能溶解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

建议:避免直接用保鲜膜包裹高油脂食物;用保鲜膜覆盖碗中的熟食或剩菜时,食物不要装得太满,与保鲜膜保持2厘米以上的距离。

3. 不要重复使用或长期包裹

反复使用的保鲜膜易滋生细菌,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长期冷藏食物尤其叶菜类可能导致亚硝酸盐积累。

建议食物冷藏时间不超过24小时,叶菜类尽量当天食用;使用后及时丢弃保鲜膜,避免重复使用。

快转发给家人朋友

对照检查你家保鲜膜

别让癌症风险藏在日常生活的缝隙里!

审核专家

金永东

腹部肿瘤内科

博士、门诊一级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647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14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2月14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听说吃木薯能助眠?别啊!小心中毒!

    言流“木薯有助眠作用,吃完倒头能睡 16 个小时” 网上有人说#木薯可以助眠,吃完可以睡 16 个小时#,一时引发网友热议,甚至不少人想要尝试。 流言分析其实,并非如此。 吃完木薯后容易倒头就睡,且睡眠时间长,并非是木薯安神助眠的作用,反而可能是食用木薯后轻微中毒导致的,也可能是餐后血糖波动和激素的影响导致的。因此,千万别乱吃,木薯一定要正确“脱毒”后再食用…

    2025年2月21日
    11500
  • 奇妙的π已经精算到100万亿位,后面的秘密还有多少?

    圆周率(简称π)是数学中最神秘又熟悉的数字之一。无论是在建筑、工程,还是航天、物理,π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单的说,圆周率就是一个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看起来要得到这个数字很简单,只要量一下一个圆的周长,用这个周长除以直径,圆周率就得到了。 但困难的是,这个圆用什么尺子才能够将周长量的十分精确呢?从古到今,几千年过去了,这个伤脑筋的难题也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2025年2月16日
    19900
  • “爱鸟周”来啦!这些美丽鸟儿为何钟情此处?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鸟类保护工作,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爱鸟周”的由来 “爱鸟周”源于1981年,最初为保护迁徙于中日两国间的候鸟而设立,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将“爱鸟周”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同,各地选定的爱鸟周时间也不尽相同…

    2025年3月26日
    10100
  • 74岁还在生娃!这些鸟的秘密,你肯定不知道

    2024年年底,一只名叫“智慧”的黑背信天翁迎来了自己74岁的生日。早在1956年,智慧就戴上了来自科学家罗宾斯的脚环(当时年龄可能是5岁,刚到性成熟年龄,也可能更大),到今年则至少75岁了。 信天翁“智慧”,图源skynews 去年,智慧还和自己的伴侣生下了孩子。而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智慧已经生下来十几枚蛋了。记录它的科学家罗宾斯,在2017年以98岁高龄去…

    2025年4月2日
    7100
  • “粮”方=“蜜”方?粮食增产为何找蜜蜂“帮忙”?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代诗人罗隐的这首《蜂》描述了勤劳的蜜蜂。 从古至今,在自然界的奇妙舞台上,蜜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花间舞者,更是植物繁衍的关键使者。 人类和蜜蜂是什么关系 蜜蜂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早在1亿多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它的存在了,比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时间都早。 欧洲壁画上有这样一…

    2024年12月16日
    26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