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
勤俭节约是公认的美德
俗话说
“省到就是赚到”
但有些“节约”行为
看似精打细算
实则暗藏致癌风险
赔了健康 得不偿失!
元元医生
带着“省钱”避雷指南来啦
快看你中招了吗?
危险行为1:
剩菜剩饭反复吃
许多人为了节省开支,习惯将剩菜剩饭冷藏后反复加热食用。然而,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对于某些类型的食物。
风险:
1.细菌滋生:
食物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超过2小时)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海鲜)和含水量较高的食物(如凉拌菜)。
即使冷藏,部分耐低温的细菌仍可能缓慢繁殖。
2.亚硝酸盐生成:
剩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在存放过程中可能产生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本身毒性较低,但在特定条件下(如与胺类物质结合)可能转化为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物,可能增加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癌症的风险。
3.营养流失:
反复加热会导致食物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流失,尤其是蔬菜和水果。
正确做法:
1.按需做饭:
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食量准备饭菜,尽量减少剩菜剩饭的产生。
2.及时冷藏:
如果有剩菜,应在2小时内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温度应保持在4°C以下,以抑制细菌繁殖。
3.分类存放:
将剩菜按类别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例如,肉类、海鲜应与蔬菜分开保存。
4.控制存放时间:
剩菜在冰箱中的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尤其是绿叶蔬菜、海鲜和凉拌菜。肉类可适当延长至1-2天,但应尽快食用。
5.彻底加热:
食用剩菜前,应彻底加热至75°C以上,确保杀死潜在的细菌。加热时需注意均匀受热,避免部分区域温度不足。
6.避免反复加热:
尽量一次性吃完剩菜,避免多次加热,以减少营养流失和细菌滋生的风险。
危险行为2:
重复使用煎炸油
许多家庭在烹饪后会重复使用煎炸油,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成本。
风险:
油脂在高温下(200-300℃)会发生氧化聚合反应,产生多环芳烃、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长期摄入这类油脂可能增加肝癌、胰腺癌等疾病的风险。
正确做法:
1.限制使用次数:
煎炸油最多使用2次,炸后油色深、杂质多就别用了。
剩油要滤渣,放密闭避光容器存阴凉处。可用剩油做凉拌菜等低温烹饪食物,避免多次高温加热。
2.减少用油量:
日常烹饪多选择煮、蒸、烤等方法,使用空气炸锅或烤箱等设备,减少烹饪过程中的用油量。
危险行为3:
舍不得用抽油烟机
一些朋友为了省电,有抽油烟机却舍不得用,或者炒完菜后随手把抽油烟机关掉。
风险:
厨房油烟中含有醛、酮、酸等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食欲不振、头晕恶心,严重时甚至引发头痛、胸闷、耳鸣。此外,长期吸入油烟中的苯并芘、二硝基苯酚等致癌物,会增加肺癌风险。
正确做法:
1.提前开启抽油烟机:
在炒菜前就打开抽油烟机,确保油烟及时排出。
2.延时关闭:
炒完菜后,继续让抽油烟机运行3-5分钟,确保厨房内的油烟完全排出。
3.定期清洗:
保持抽油烟机的清洁,定期清洗滤网和内部,确保其高效运转,避免因油污积累影响排烟效果。
危险行为4:
舍不得买新鲜蔬果
为了省钱,长期以咸菜、腊肉等腌制食品代替新鲜蔬菜水果。
风险:
这种做法会导致维生素、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同时摄入过量亚硝酸盐和盐分,增加胃癌、肠癌风险。
正确做法:
1.优先选购当季蔬果:当季蔬果不仅价格更低,而且营养丰富,能够满足身体对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需求。
2. 减少食用腌制食品的频次。
危险行为5:
过期变质霉变食物
舍不得扔掉
家中的豆类、坚果等食物因存放时间过长,超过保质期或储存不当,可能发生变质霉变,滋生霉菌并产生黄曲霉毒素。
风险: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 1 类致癌物,长期摄入会增加肝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正确做法:
1.按需采购:
购买食物时按需采购,选择生产日期较近的产品,避免食物积压导致过期。
2.合理储存:
将食物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处,用密封容器装好,对于易变质的食物可放入冰箱冷藏,但也要注意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3.处理变质食物:
一旦发现豆类、坚果等食物过期、变质或霉变,应立刻扔掉并妥善处理,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即使只看到少量霉点,也不能食用。
危险行为6:
忽略体检“省小钱”
许多人为了省钱,多年不做体检,甚至出现症状也拖延就医。
风险:
癌症早期治愈率高,比如胃癌、肠癌早期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若拖到晚期,不仅治疗费用更高,身体所承受的风险也更大!
正确做法:
1.40岁后定期做胃肠镜、低剂量螺旋CT等癌症筛查。
2.有家族史者,癌症筛查可提前至30岁。
怎么样——
这些坏习惯你都眼熟吗?
只有改掉这些“假省钱”的坏习惯
才是让身体健康“真省心”!
审核专家
熊竹娟临床营养科
门诊三级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上午(武侯院区)
曾瑜临床营养科
主治医师门诊时间:周一下午(武侯院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6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