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饮料一定更健康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饮食的追求不再只是好吃、吃饱,还要求食物的健康,符合减肥、减脂的需求,无糖饮料因此火爆起来。保留了饮料甜味口感的同时还摄入更少的能量,听起来十分心动,但“无糖”就真的没有缺点吗?

这些添加糖的升血糖能力不容小觑

首先,“无糖”不是真的没有添加“糖”,而是无蔗糖。一些产品标注“不添加糖”,但很可能添加了糊精、糖浆、蜂蜜、蛋白糖等,混淆视听。葡萄糖是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单糖,血糖检测也指的是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果糖、乳糖等则需要先随血液到达肝脏,进行分解转化变成葡萄糖才可以被人体利用。所以配料表上的果葡糖浆、麦芽糊精等成分同样可以升高血糖,并且它们的升血糖效率比蔗糖还要高,不利于控制。

还有一些打着纯天然无添加噱头的果汁产品,虽然是0蔗糖添加,但使用的果汁、乳制品等原材料本身就含糖量极高,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

为什么碳水化合物是0,热量却依然很高?

观察某些产品的营养成分表会发现,没有添加糖却仍有不少能量,这是因为糖换成了某些“糖醇”。化学结构的改变,使得它们升血糖的影响降低,但因为甜味的损失,在产品中加入的量并不少,产生的热量也是不可忽略的。此外,大量食用糖醇可能导致腹泻。

出于减脂目的选择无糖产品的消费者,除了看产品的配料表还要注意营养成分表中的能量值。

零热量的代糖会“欺骗”胰岛素,别喝太多!

美国犹他大学一位营养学专家认为,所有甜味剂的原理都是在欺骗大脑。甜味剂虽然没有参与机体代谢、提供能量,但身体会误以为摄入了真的糖,“欺骗”胰岛素分泌。出于减肥目的喝无糖饮料,很可能会因为大脑接受到甜味信号,却发现血糖没有上升而增加对真糖的渴望。

这种“欺骗”还会使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人体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减弱,可能带来肥胖和糖尿病的隐患。

总的来说,不要把“无糖”“低糖”饮料当做健康食品,过量饮用还是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如果日常只是偶尔喝一次,没有太多负担。但出于减肥目的把饮料当成每日必需就需要警惕。另外,在购买时,不要只看商品包装上的“无糖”“低糖”,而是要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中是否有不适合自己的添加糖。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646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14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2月14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世界罕见病日 | 营养管理 守护罕见病患者的生命之路

    尽管“罕见”似乎听起来与我们距离遥远,但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8000种罕见病,受影响的人数多达3亿。中国约有2000万罕见病患者,其中一半是儿童。在罕见病的综合治疗领域,营养管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罕见病治疗为什么需要营养(医)师? 许多罕见病(特别是遗传代谢病)涉及代谢异常,患者的饮食管理与代谢改善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专业的营养(医)师便成为不可…

    2025年3月1日
    11200
  • 哽噎难咽还沙哑,夫妻双双确诊同一种癌,竟是因为这个习惯!

    现烤的香、现炸的脆、现泡的醇…… 当你在为“趁热吃”的仪式感举杯时 食管黏膜正在上演《消失的保护层》 最新研究实锤: 每一口65℃以上的食物 都是对食管发起"温水煮青蛙"式围剿 近日,浙江温州的林阿婆因声音变哑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食管癌晚期。陪同治疗的老伴罗大爷告诉医生,自己最近吃东西时有哽噎感,检查后也被诊断为食管癌。 经过了解,医生发…

    2025年4月24日
    1400
  • 10 分钟就能快速恢复精力随时随地都能做,这个方法不知道就亏大了

    10 分钟就能快速恢复精力,随时随地都能做,这个方法不知道就亏大了 不睡午觉,怕下午没精神。睡午觉,午休时间短,浅浅睡一会又休息不够,更怕一睡着,就睡过头,不仅耽误事儿,睡久了还头晕脑涨。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到底有没有方法让人短时间就能休息的很好呢?还真有!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安德鲁·休伯曼教授团队提出一种新方案:非睡眠深度休息(Non-Sle…

    2025年4月1日
    6700
  • 心绞痛不一定“痛”在心上!这几种痛千万别大意

    作者:张海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汪芳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心绞痛,顾名思义,就是心脏这个地方绞痛。它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见的一种表现。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或不适,通常表现为胸部压迫感、紧缩感、沉重感或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手臂、颈部、下颌或背部。疼痛通常持续数分钟,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

    2025年3月15日
    11500
  • 干燥警报!如何让老年人远离春季“沙漠肌”困局?

    皮肤瘙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皮肤病症状之一,尤其在气候干燥的春季,不仅可能造成老年人长期反复瘙痒、出现搔抓相关性皮损,还会增加感染概率,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研究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约有31.0%的老人饱受皮肤瘙痒的困扰,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 01 老年人皮肤干燥究竟缘何? 老年人皮肤瘙痒根源在于“三重防御屏障缺失+痒觉神经敏感”。具体…

    2025年3月28日
    8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