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干眼症知多少?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大家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越来越来离不开电子产品,随之而来,干眼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此外,睑板腺功能障碍、爱美人士的不良眼部化妆习惯、熬夜、空调房长时间久待、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导致的精神紧张等因素,会诱发、加重干眼症的发生、发展,甚至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出现心理亚健康问题。

那么平日我们该怎样去识别自己是否患有干眼症?干眼的症状通常表现出以下几种症状:眼睛刺痛或灼热感、眼睛充血、畏光、异物感、容易受刺激流泪或迎风流泪,眼睛里有细长或黏液丝状分泌物,眼皮沉重,戴隐形眼镜感觉干涩不适,对阅读、电脑工作或任何需要持续注意的耐受性降低,眼睛容易疲劳,看一会就觉得眼睛刺痛或干涩需要闭目养神等。

干眼症应该如何治疗?很多人觉得干眼就是让眼睛休息一下,去药店随便买些眼药水点点就好了,其实没那么简单。

总的来说,干眼症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三大方面。病因治疗:干眼症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症状,因此需要治疗原发病才能治好干眼症。非药物治疗是指物理治疗,例如有睑板腺功能障碍者需进行物理治疗才能改善其功能,包括传统物理治疗—睑板腺清洁、热敷、按摩,此外还有新型物理治疗方法,例如睑板腺强脉冲光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人工泪液,局部消炎药治疗等。其中人工泪液是一线治疗,可提高眼表湿度和具有润滑作用,消除眼部不适,改善眼干燥症的症状,是目前治疗干眼最重要的方法。人工泪液种类较多,每一种人工泪液都有其特点,要根据干眼的类型来进行相应选择。

除此之外,健康的饮食,养成良好的用眼及生活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避免熬夜、不良眼部化妆等诱因,都有助于改善、缓解干眼症及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对干眼症常常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误区一:干眼症不是病,看不看医生都不重要,过一段时间就会好。实际上如果干眼任其发展,角膜会因为缺乏营养和清洁作用,引起眼表微环境破坏失衡,从而导致眼表炎症发生,甚至引起视力下降。而有些干眼症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如果不及时就诊,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发生。防治要点:认识到干眼症是一种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引起重视,不治疗会引起严重后果。干眼需要长期治疗,严重的需要终生治疗,并且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作用,才会起到有效的正向作用。

误区二:滥用眼药水,去药店听店员推荐哪个买哪个,买回来之后要么一天用很多次,要么一忙起来就完全忘记用。防治要点:最好是去眼科检查,让医生选择适合的眼药水,并且遵医嘱用药,疗效才好。

误区三:干眼就是眼泪水少,滴眼药水就足够了。干眼的原因很多,一个人可能合并多种导致干眼的原因,比如常见的睑板腺功能障碍就是多数干眼患者合并的眼表问题之一,这就不能单纯用眼药水来解决,需要结合用睑板腺治疗仪治疗效果才好。防治要点: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用眼习惯的改善,放下手机多运动等,除了眼药水,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多种治疗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总而言之,干眼症的发生、发展主要与大家平日不良用眼习惯、熬夜、精神紧张焦虑以及工作生活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参与其中,我们平时除了关注及避免这些诱因外,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遵医嘱用药。1. 《中国睑板腺功能砸专家共识:诊断和治疗(2023年)》2. 《中国干眼专家共识:定义和分类(2020年)》3. 《中国干眼专家共识:治疗(2020年)》图片:千库网专家简介
汪春晖 主治医师 硕士毕业于华西医院眼科,从事临床工作10年。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眼科进行3年规范化培训。对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白内障、角膜病、青光眼、眼底病包括黄斑疾病、视网膜血管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及利用眼前节激光进行虹膜YAG激光打孔术、后发性白内障后囊切开术、利用激光治疗眼底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多篇学术文章及参编论著1本。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637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7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2月7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耳朵痒却掏不出东西,小心这些地方出问题

    耳朵里面时不时发痒,感觉不舒服和烦躁,甚至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清理时却什么也掏不出来。 耳朵总是发痒的原因是什么?到底要不要掏呢? 来源:千库网 耳朵痒可能是因为它们 很多人认为耳朵痒是耳垢导致的,掏一掏、清理一下就没事了,其实不然。耳垢其实是耳道内的分泌物,学名耵聍,它起着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还可以防止灰尘进入耳道,其具有的特殊的味道可防飞虫…

    2024年12月4日
    26500
  • 孩子写作业时总是“动个不停”,是不是得了多动症?

    孩子在写作业时总是“动个不停”确实会让家长感到担忧,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患有多动症。多动症全名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需要去专科医院就诊,通过专业评估和诊断来确诊。 许多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这是他们正常发育的一部分。孩子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不断尝试新事物,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短时间内频繁变换活动。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如果作业难度过高或过低,孩子可能会…

    2024年12月4日
    30300
  • 从头到脚,都有哪些防癌重点?一篇说清,快收藏→

    又是一年的中国抗癌日,一谈到癌症这个话题,很多人都觉得很沉重和恐慌,仿佛癌症都是突然就发生了一样,其实它并不是突然就降临的疾病,而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沉默陷阱”。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从头开始,从日常生活出发,一起发现那些致癌因子,在生活中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从“头”开始: 警惕悄无声息的脑肿瘤 一项发表在《神经肿瘤学》上,基于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和基因组关联研究…

    2025年4月21日
    2400
  • 年轻人熬夜会长老年斑?年轻人确实会长老年斑,但原因是……

    流言:“年轻人熬夜会长老年斑” 前段时间有热搜称,山东济南一名 25 岁女子,基本没在 12 点前睡过觉,因长期熬夜长出了老年斑,引发许多人的关注和焦虑——难道熬夜真的会长老年斑? 流言分析: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容易长老年斑的因素,并不在于熬夜,而在于遗传和年龄。长期日晒也可能和老年斑有关系,但危险因素唯独没有熬夜。这个新闻应该是“一喜欢熬夜女子长了老年斑”…

    2024年12月26日
    23800
  • 孩子能否一窥未来身高?X线、MRI、超声,骨龄评估到底该选哪种?

    本文科普主题相关学术文章推荐↓↓↓ ▌《协和医学杂志》2024年6期「生长发育与主动健康」专栏:《影像学评估青少年儿童骨骼成熟度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原文作者:孙宇欣,郭晓湲,郑雪晴,陈适,阳洪波,潘慧 编辑丨刘洋 赵娜 审校丨李娜 李玉乐 监制丨彭斌 【版权声明】 《协和医学杂志》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引用,但需取得本平台授权。如您对文章内容…

    2025年4月2日
    5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