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气候变暖引起北冰洋陆架浅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志轩研究员团队在北冰洋陆架海上层物理结构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Enhanced wind mixing and deepened mixed layer in the Pacific Arctic shelf seas with low summer sea ice”为题发表在《自然 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图1)。该研究通过对1996-2021年间的观测和模型数据进行集成分析,发现在夏季少冰或无冰的新常态下,北极太平洋扇区浅海陆架夏季混合层由变浅向加深的趋势转变,指出无冰期延长和风生混合增强是上混合层加深的物理驱动机制。传统的学术观点认为气候变暖和融冰淡水输入会持续加强北冰洋上层水体层结,导致混合层变浅,而本研究完善了以往认识的不足。该项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北极快速变化背景下的海洋环境演变,为“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提供科学依据。

图1 论文标题和合作作者

成果简介

北极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至4倍,这一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北冰洋海冰在近几十年间显著减少,逐渐转变为更薄且更具移动性的季节性海冰,海冰边缘线向极退缩(图2),“新北极”气候模式已经来临。厚冰覆盖犹如在海面上盖了一层“棉被”,能有效地隔绝海洋和大气的热量、动量和能量交换,而海冰消融使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进入海洋,同时海表风应力也更容易作用于上层海洋。气候变暖叠加融冰淡水的双重作用使得北冰洋水体层结加剧,例如加拿大海盆在1980-2008年间的上混合层变浅了约19米。北极太平洋扇区陆架海是典型的高生产力极地边缘海,但此前针对冰清变化对该区域上层海洋动力学影响和机制研究尚不充分。深入理解上层物理海洋状态变化及其控制机理,对于认识气候变化下的海洋生态系统演变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量化北极陆架海夏季上混合层深度,并分析其在海冰和大气强迫作用下的年际到年代际变化规律,揭示了上层海洋动力学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图2 北极太平洋扇区陆架及海冰边缘线分布图

图3 北极太平洋扇区陆架在两个阶段的夏季(6-9月)混合层变化趋势

研究团队搜集并质控了1996-2021年间美国、中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百余次北极科考航次数据,共计两万余条船基CTD/XCTD温盐深剖面,同时结合欧洲哥白尼中心GLORYS2V4再分析模型产品,对北极太平洋扇区陆架海夏季混合层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1996-2021年间夏季混合层存在先变浅后加深的趋势反转,这一结果在船测资料和模型数据均得到验证(图3)。此变化的时间阈值恰好为2007年,即近40年来夏季海冰覆盖第二低的年份,仅次于2012年。 研究团队进一步运用一维海冰-上混合层解析模型,计算融冰淡水和海气浮力通量对混合层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1996-2006年间夏季混合层变浅主要由海气热通量和融冰淡水所导致,其中位于楚科奇海北部海冰边缘区附近的融冰淡水浮力通量增强最为显著。2007年以后,随着融冰期不断提前,融冰淡水对夏季(6-9月)混合层的浮力贡献逐步减小。与此同时,无冰期延长以及风应力的增加促进了风生混合作用,夏季混合层转变为加深的趋势(图4)。

图4 北极太平洋扇区陆架在两个阶段的风生湍动能、海表浮力通量以及融冰淡水浮力通量的变化趋势

图5 海冰和大气条件在“新北极”气候影响下对海洋上层结构的影响

本项研究的创新点是聚焦近三十年海冰剧烈变化的北极太平洋扇区陆架海,利用长时间序列的观测和模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捕捉到该区域海洋环境变化的趋势转变信号,揭示了海冰持续减退导致海洋上层动力主控因素从海气浮力通量到风应力的转变(图4),而此前这种转变未被充分认识。随着夏季少冰或无冰成为北极新常态,不断变化的海洋环境和动力机制可能会彻底改变北冰洋冰藻-浮游-底栖耦合的生态系统结构,对未来北极食物网稳定性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

研究团队及资助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王媛琪为论文第一作者,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志轩青年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论文合作者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林培根副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宋洪军副研究员、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张继才和吴辉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金海燕和陈建芳研究员、集美大学祁第教授,以及美国马里兰大学环境科学中心Jacqueline M. Grebmeier教授。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浦江人才计划、“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和市教委重大项目等的共同资助。

文献信息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4733-w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72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1月9日 下午3:53
下一篇 2025年1月9日 下午3:53

相关推荐

  • 如果下雪了你最想做什么?做科普!| 博览日报

    您的科学界最佳“内线”来啦!“博览日报”为您播报当日有趣的科学内容、最新的科研进展、脑洞大开的科学发现、热点事件的科学观察。您可以单独订阅“博览日报”——点击左下方 #博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 如果下雪了你最想做什么?做科普! 比如,积雪和降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积雪是指雪覆盖的面积达到该地可见面积一半以上的雪。 降雪指的是当云中的温度过…

    2024年12月14日
    18600
  • “拉索”如何揭示银河系的超能一面?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系列文章,邀请各领域院士就我国当下热点科技问题给予权威解答,服务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科普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科普力量。#千万IP创科普 宇宙,这个浩瀚无垠的空间,自古以来就激发…

    2025年3月27日
    1900
  • 当贝F7 Pro支持2D转3D吗?投影仪需要配3D眼镜吗?

      根据当贝F7 Pro的技术参数和功能介绍,该投影仪并不支持2D转3D的功能。这意味着,如果你想观看3D电影,需要确保电影文件本身就是3D格式的。当贝F7 Pro投影仪只是支持播放3D格式的影片,实现3D效果完全依赖视频文件本身以及3D眼镜的支持。因此,如果你想在当贝F7 Pro上享受3D电影的震撼效果,需要额外购买3D眼镜。   当贝F7 Pro观看3D…

    2025年1月10日
    12300
  • 2025央视网络春晚直播在哪看?央视网络春晚节目单/嘉宾阵容

      1月22日小年夜20点,锁定CCTV-1综合频道、CCTV-3综艺频道,以及央视网、央视频、央视新闻等总台新媒体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网络春晚将与您相约,一起开启新年的精彩旅程!   一、2025央视网络春晚直播观看平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网络春晚》将于2025年1月22日20:00准时播出,以下平台观看直播:CCTV-1综合频道、CC…

    2025年1月23日
    38600
  • 星际“呼啦圈”的身世:有的行星为啥套着一个“环”?

    2012年,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颗名为J1407B的系外天体,它瞬间就吸引了全世界天文学爱好者的目光。它位于半人马座,距离地球约434光年,令人震惊的是,它拥有一个超乎想象的巨大星环系统,直径甚至达到了1.8亿公里,是土星环直径的200多倍。这么大的星环系统可以说是超乎想象的,虽然目前科学界对J1407B星环的形成机制尚无定论,但如此震撼的景象,不禁让我们对“星…

    2025年2月28日
    6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