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警戒!突发腿肿可能孕育着致命的“杀手”

腿肿、脚肿、脚痛、腿麻木、腿上鼓起一根根青筋、触及压痛……这些看似寻常的症状,若因静脉病变引起,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导致下肢溃烂,甚至引发肺栓塞导致猝死。那么,这么可怕的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聊聊。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病例。

有位80岁大爷,自觉左腿发胀伴小腿疼痛10余天。起初未在意,,总觉得既然上了年纪,腿脚有点问题很正常,加上不愿意给孩子添麻烦,结果一直拖到肿胀延伸到整条大腿,不能下地走路时才来医院就诊。

医院大夫的查体见患者左下肢肿胀明显并伴有青紫,超声检查则提示:左下肢股浅、静脉内未见血流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果不及时治疗随时可能会导致致死的“肺栓塞”。所以腿肿有可能正在孕育着一个致命性的“杀手”。那么,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回事,怎么就能引起致命性的“肺栓塞”呢?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很好理解,指的是血管里有个“塞子”,堵塞了血管,阻碍了血管的流动。那血管里的“塞子”是怎么形成的呢?打个比方,人体静脉血管就好比河道,血液就好比流水,河水中夹带泥沙,好像血液中的血细胞,而河道中间的大坝,就像血管中的瓣膜,可以控制流速。如果水流变慢了,泥沙太多,就容易导致泥沙堆积,堵塞河道。同理,血液因为血脂稠,凝血因子多,血细胞就会聚集黏合一起,凝结血栓堵塞血管。

而人们经常说的血栓大多数指的是静脉血栓,其中下肢静脉血栓最常见,占所有血栓类型的80%~90%。特别是长期瘫卧在床、有手术或骨折创伤、有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者,以及年龄大于60岁,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卒中、肥胖、抗凝血酶缺乏的人,往往自身血流减慢,血液变得黏滞,就更容易产生静脉血栓。

而下肢静脉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浅静脉位于腿部的浅表部位,人们容易看见的血管;深静脉埋藏于肌肉之中,血管走型比较深,一般看不到深静脉,但它是咱们下肢血液回流的主干道。顾名思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念是下肢深静脉内的血液凝固,停止流动后引起的血液淤积而引起血栓,这就是咱们常说的深静脉血栓。

临床上,深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压痛、发红、水肿、静脉曲张、皮肤溃烂,乃至“老烂腿”。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蔓延至大腿的股浅静脉(图1)、接着是盆腔内的大血管髂外静脉及髂总静脉(图2)甚至会发展到腹腔内的下腔静脉(图3)。当栓子一旦脱落,随血流到达肺部,堵住肺动脉,就会造成患者致命性的肺动脉栓塞,出现“肺栓塞三联征”,即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严重者随时可能猝死。

图1:大腿静脉血栓

图2:盆腔静脉内血栓

图3:腹腔下腔静脉内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什么是沉默的杀手

像"上网猝死","打一晚上麻将突发疾病送医院"这样的新闻,网上并不少见,这往往是静脉血栓脱落惹的祸。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隐匿,事发前往往没有任何征兆!

下肢深静脉中的血栓如果脱落,并随血液循环经过心脏回流至肺部,就会堵塞肺部动脉而发生肺栓塞。肺栓塞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死亡率高(90%-95%),已成为继心梗和脑卒中之后第三位最常见的血管性死亡原因。

这也不能怪患者自己不注意,主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当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小腿酸痛,肢体肿胀,持续疼痛活动后症状加重,但这种症状也有可能被患者忽视。

而当疾病发展到整个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后,身体为了代偿,浅静脉会开放,往往可以看到浅静脉曲张,当深静脉血栓发展至晚期时会出现全身相应的炎症反应。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原因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

一、由于年龄因素、生理功能下降、不良生活习惯影响的积累等原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再加上慢性炎症、免疫反应等影响导致的静脉壁损伤,也就是说管腔的内膜不光滑了。

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瘀滞,也就是说血液回流有阻力了,比如肥胖者,胆固醇水平高,血液粘稠度高。

三、血液高凝状态,可以理解为血液容易发生凝固。

具体来说,下面这些人群需要格外注意下肢深静脉血栓。

1.长期卧床患者

2.老年人群,特别是不爱活动的老年人

3.坐飞机或火车长途旅行时间较长的人

4.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孕妇

5.产后孕妇卧床的病人

6.手术及创伤后卧床的患者

7.自身免疫性疾病

8.肿瘤晚期患者

9.肥胖不爱运动人群

下肢深静脉血栓如何治疗和预防?

如果怀疑自己患了下肢深静脉血栓,要第一时间去正规医院就诊,搞清楚自己发生的部位或范围。如果不是很严重,比如周围型的血栓(面积较小),可以在口服药物的同时,抬高患肢,适当休息或穿弹力袜以减轻水肿。

当中央型的血栓(发生在主要通道血管,比如髂静脉、股静脉),就必须的住院在医生和护士的陪伴下,给予抗凝、溶栓、碎栓等比较专业的治疗了,以免留下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我们今后的日常生活。

下肢深静脉学会预防深静脉血栓,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注意下列事项:

1. 避免长时间久卧久坐或躺着。

2. 适当多喝水,补充水分,加强新陈代谢,这样可以稀释血液粘稠度。

3. 多运动,强身健体加快血液流动,防止血液凝固。

4. 避免过量饮用含糖高的饮料,避免长期服用避孕药物以免导致或加重血液粘稠度。

5. 对于因外伤、疾病、生育等因素需要长期卧床者,经常翻身,加强康复,或者行下肢的踝泵运动人为帮助血液回流,情况允许尽早下床活动。

7. 减肥、控制血糖、减少不良的生活习惯。

8. 因先天疾病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可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作者:郭现利 霸州市第三医院血管/肿瘤微创介入科主任

审核:敖国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676.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1月7日 上午11:12
下一篇 2025年1月7日 上午11:12

相关推荐

  • 【医疗问答】一氧化碳中毒了,为什么要进行高压氧治疗?

    策划:中华医学会 审核:于秋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因此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较氧合血红蛋白慢3600倍,导致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血液缺氧。一氧化碳还抑制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

    2025年2月21日
    13300
  • 嘴上起水泡不是“上火”!小心是这种且终身潜伏的病毒!会传染!

    不少人以为自己是“上火”了,其实,这些小水疱是单纯疱疹。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种“惨烈”的经历:嘴角、口周动不动就出现一片红肿的小水疱,火辣辣的又痒又疼,有时候这些小泡还会一边流黄水,一边结痂,一边裂开,而且这些水疱经常是一加班就长,一到经期就长,甚至有些人从小到大一直反复长…… 不少人以为自己是“上火”了,其实,这些小水疱是单纯疱疹。单纯疱疹病毒一旦感染,便…

    2025年4月5日
    2700
  • “中国最性感的包子”是怎么锁住汤汁的?传统美食背后讲究真不少

    很多传统美食都有独家风味和口感。你有没有好奇过:广西生榨米粉的清香和充满韧劲的口感、广东双皮奶的细腻香滑从何而来?靖江的蟹黄汤包,薄薄一张面皮如何锁住浓郁汤汁和蟹香? 很久以来,这些传统地方美食的奥秘往往被归于厨师的天分或秘而不宣的师徒传承,问就是“师傅教的”。 其实,在这些独特的美味与口感背后,隐藏着许多科学奥秘。现在,《写给吃货的分子美食学》可以带你揭开…

    2024年12月22日
    16500
  • 罐头真的是“垃圾食品”?可能有点冤枉……这样吃更健康→

    提到罐头,许多人因其长保质期和即食特性,便联想到“防腐剂多”,甚至认为它不如新鲜食材健康。确实,罐头食品的保质期往往较长,甚至能存放三五年,这让不少人将其贴上“垃圾食品”的标签。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罐头真的被误解了。 罐头不仅能在保留食材营养的同时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鲜食更具优势。而它的“保鲜秘诀”并非依赖防腐剂,而是依靠独特的加工工…

    2025年3月6日
    6800
  • 爆火的“甲亢哥到底有没有甲亢?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给不认识他的朋友们介绍一下,“甲亢哥”(IShowSpeed)是一位小哥,由于直播风格夸张,情绪时刻处于“爆炸”状态,于是被网友戏称为 “ 甲亢哥 ”。 很多人估计早有耳闻,甲亢会眼睛大脖子粗,但自己又没得这些症状。 实际上,甲亢并不只是有这两种表现。 甲亢的各种身体表现,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身体细胞,以及β肾上腺素能神经活性增强所致。 图片来源…

    2025年4月6日
    3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