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可能已经穿过了地球,只是我们一直没发现

你是不是觉得黑洞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对一些物理学家来说,迟迟找不到的暗物质让他们宁愿相信,黑洞已经穿过了地球,只是我们没有发现。

一般的黑洞是在恒星耗尽核燃料后形成的,经该途径产生的黑洞质量一般都比太阳质量更大。如果一颗比太阳还重的黑洞穿过地球,不要说地球,整个太阳系的轨道都会被它搅得乱七八糟,打击效果堪比《三体》中的“光粒”,人类不可能注意不到——如果说没发现,那也只可能是人类文明在发现这样的黑洞之前就已经被它摧毁了。

黑洞想象图(图片来源:pixabay)

原初黑洞

但最近一篇发表在《暗宇宙物理学》(Physics of the Dark Universe)上的论文将目光投向了另一种黑洞,原初黑洞(primordial black hole)。这种黑洞是宇宙大爆炸时,因为局部密度涨落产生的小型黑洞,这样的黑洞质量可能只相当于一颗小行星,体积则只有一颗原子大小。我们观测不到这样的黑洞,但它会对外有引力作用,也是暗物质的候选成分。

论文认为,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原初黑洞,那它可能在宇宙中催生一些空心小行星,也有可能在地球的古老岩石中留下笔直的细隧道,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寻找原初黑洞。

原初黑洞示意图(图片来源:NASA)‍‍

原子大小的原初黑洞可能会被小行星捕获,如果小行星的核心又是熔岩组成的,那么就可能产生一种情况:小行星中心的熔岩都被核心的原初黑洞吞噬,外层的岩石空壳因为是固体,凭借着自身的强度抵抗着引力向内坍缩的趋势。最终,这颗小行星会变成一颗空心小行星。论文计算发现,对于宇宙中常见的物质,比如花岗岩或铁,只要它们的大小不超过地球半径的 1/10,那么材料的强度就可以抵抗引力的拉伸。所以,如果我们在宇宙中发现了密度很低,大小不超过地球半径 1/10 的小行星,就有可能是原初黑洞导致的空心小行星。

事情到这里看起来还算常规天文学的范畴,但论文并不满足在太空中寻找原初黑洞,他们甚至想在地球上寻找原初黑洞的痕迹。

原初黑洞很有可能会在宇宙中快速穿梭,如果一颗质量 10²² 克的原初黑洞穿过地球,那它可能会在刚性物体中留下一条直径大约 0.1 微米的隧道。不用怕,这样的原初黑洞穿过人体的概率非常低,就算它真的穿过人体,因为相对速度很高,反而造成的破坏很小,这样的隧道太细了,不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什么影响。

但如果真的观测到这样的细隧道,就说明原初黑洞可能真的存在。研究人员计算发现,平均来说,每 10 亿年能在 10 平方米的截面积上留下 0.000001 个这样的隧道。研究人员表示,这样的概率对于寻找暗物质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或许我们可以放置一些大面积的金属板,用显微镜在上面找直径 1 微米左右的隧道,用这种方式来寻找暗物质的可能——原初黑洞。

疯狂的想法,无奈的现实

不管是认为黑洞已经穿过了地球,还是认为这样低的概率可以接受。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让物理学家产生了这样疯狂的想法?其实,全都是被暗物质逼的。

在天文学家的眼中,不论是为了解释“邻近”星系的旋转速度,还是为了解释整个宇宙的演化过程,暗物质早已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无法通过电磁波观测到这种物质,却能几乎在所有地方观测到它的引力影响。所以,这种看不见,但又有引力作用的物质究竟是什么,是物理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直到最近几年之前,物理学家还只将探索的重点集中在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s,WIMP)上。这是一类假想中的粒子,它们与当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基本兼容,并且可以很自然地解释宇宙中暗物质的比例。物理学家设计了大量实验来寻找可能存在的 WIMP,比如我国的 PandaX 实验和意大利的 XENON 实验,他们都是用液氙来寻找暗物质。暗物质如果穿过液氙,就有可能诱发液氙闪光。科学家可以根据液氙闪光的次数、频率反过来推测暗物质和氙原子相互作用的概率,这在物理上被称为碰撞截面,反映了暗物质粒子的一些基础属性。

但关键的问题是,虽然暗物质探测实验的精度越来越高,我们却仍然找不到任何一种 WIMP。甚至因为现在实验对 WIMP 碰撞截面的限制太过精确,一些经典的 WIMP 候选已经被排除了。

今年 11 月,我国 PandaX 实验和意大利 XENON 实验分别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论文,表示这两项实验可能已经探测到了太阳中微子背景。太阳发出的中微子同样也有碰撞截面,会对实验精度产生影响。虽然实验置信度都不高,PandaX 实验为 2.64σ,XENON 实验为 2.73σ,并未达到 5σ 的标准,但这符合研究人员的预测,他们对此充满了信心。

PandaX 和 XENON 实验可能已经观测到了太阳中微子背景(图片来源:APS/Alan Stonebraker)

但问题的关键是,科学家在找到暗物质之前先观测到了太阳的中微子背景,这表明暗物质的信号比太阳中微子还弱。如果进一步提升观测精度寻找暗物质,太阳中微子的信号又会成为显著的干扰,进一步增大暗物质的寻找难度。

所以,物理学家不得不考虑 WIMP 之外的暗物质可能。最近一段时间,各种寻找暗物质的新想法层出不穷,例如轴子、原初黑洞甚至还有抛弃暗物质的修改牛顿动力学理论(MOND)。而本文提到的原初黑洞,也是他们的想法之一。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66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1月7日 上午11:12
下一篇 2025年1月7日 上午11:12

相关推荐

  • 生活百科 | 很多人不知道,牙膏除了刷牙,还可以这样用……

    日常生活中 牙膏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日用品 它最主要的用途就是清洁口腔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牙膏除了刷牙 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奇妙用法 我们一起解锁牙膏的 “隐藏技能” ;;;; ;;;;; 清洁衣物污渍:衣服上不小心沾上了油渍、血渍、茶渍等,在清洗前,先在污渍处涂抹适量牙膏,轻轻揉搓,再用清水冲洗,能有效去除污渍。比如,衣服上的口红印,用牙膏擦拭后再清洗,…

    2025年3月24日
    2200
  • 省科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指示精神

    12月11日,省科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蔡奇同志在中央社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传达学习中央和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有关精神,研究部署省科协贯彻落实工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许振凌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

    2024年12月30日
    23300
  • 小行星到底是“何方神圣”?太阳系神秘的小行星带是如何形成的?

    大约在6500万年前,统治了地球1.6亿年的恐龙走向了灭亡。关于各种恐龙灭绝的假说中,其中一个比较主流的就是“小行星撞击”。如果说恐龙的灭绝真的跟小行星有关,那么这一事件无疑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颗小行星的撞击不仅改变了地球的生态系统,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小行星对地球的巨大影响力。 那么,小行星究竟是什么?它们又从何而来?对我们地球又有哪些潜在威…

    2025年2月27日
    6800
  • 你以为涪陵只有榨菜?了解下这颗能源界璀璨新星吧~

    图片来自中国石化 作者:黄湘红 段跃初 在当今能源格局风云变幻的时代,每一项重大的能源发现都如同在人类发展的征途上点亮了一盏明灯。涪陵页岩气田,这片承载着能源希望的土地,宛如一颗镶嵌在自然怀抱中的瑰宝,有着独特且复杂的生态环境。它位于山峦起伏、河流蜿蜒的涪陵地区,周边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既有高耸的丘陵,其海拔高度在 300 至 800 米之间错落分布,又有幽…

    2024年12月14日
    17500
  • 生活百科 | 放纵饮食上火怎么办?

    美食的诱惑无处不在 无论是麻辣鲜香的火锅 还是香甜可口的甜品 都让我们难以抵挡 然而,毫无节制地放纵饮食 常常会带来一个令人烦恼的后果 那就是上火 ;;;; ;;;; 上火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状态 还可能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放纵饮食导致上火后 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 多吃清热降火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苦瓜、黄瓜、绿豆、梨等食物。苦瓜具有清热解毒、明目…

    2025年3月24日
    2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