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可能已经穿过了地球,只是我们一直没发现

你是不是觉得黑洞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对一些物理学家来说,迟迟找不到的暗物质让他们宁愿相信,黑洞已经穿过了地球,只是我们没有发现。

一般的黑洞是在恒星耗尽核燃料后形成的,经该途径产生的黑洞质量一般都比太阳质量更大。如果一颗比太阳还重的黑洞穿过地球,不要说地球,整个太阳系的轨道都会被它搅得乱七八糟,打击效果堪比《三体》中的“光粒”,人类不可能注意不到——如果说没发现,那也只可能是人类文明在发现这样的黑洞之前就已经被它摧毁了。

黑洞想象图(图片来源:pixabay)

原初黑洞

但最近一篇发表在《暗宇宙物理学》(Physics of the Dark Universe)上的论文将目光投向了另一种黑洞,原初黑洞(primordial black hole)。这种黑洞是宇宙大爆炸时,因为局部密度涨落产生的小型黑洞,这样的黑洞质量可能只相当于一颗小行星,体积则只有一颗原子大小。我们观测不到这样的黑洞,但它会对外有引力作用,也是暗物质的候选成分。

论文认为,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原初黑洞,那它可能在宇宙中催生一些空心小行星,也有可能在地球的古老岩石中留下笔直的细隧道,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寻找原初黑洞。

原初黑洞示意图(图片来源:NASA)‍‍

原子大小的原初黑洞可能会被小行星捕获,如果小行星的核心又是熔岩组成的,那么就可能产生一种情况:小行星中心的熔岩都被核心的原初黑洞吞噬,外层的岩石空壳因为是固体,凭借着自身的强度抵抗着引力向内坍缩的趋势。最终,这颗小行星会变成一颗空心小行星。论文计算发现,对于宇宙中常见的物质,比如花岗岩或铁,只要它们的大小不超过地球半径的 1/10,那么材料的强度就可以抵抗引力的拉伸。所以,如果我们在宇宙中发现了密度很低,大小不超过地球半径 1/10 的小行星,就有可能是原初黑洞导致的空心小行星。

事情到这里看起来还算常规天文学的范畴,但论文并不满足在太空中寻找原初黑洞,他们甚至想在地球上寻找原初黑洞的痕迹。

原初黑洞很有可能会在宇宙中快速穿梭,如果一颗质量 10²² 克的原初黑洞穿过地球,那它可能会在刚性物体中留下一条直径大约 0.1 微米的隧道。不用怕,这样的原初黑洞穿过人体的概率非常低,就算它真的穿过人体,因为相对速度很高,反而造成的破坏很小,这样的隧道太细了,不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什么影响。

但如果真的观测到这样的细隧道,就说明原初黑洞可能真的存在。研究人员计算发现,平均来说,每 10 亿年能在 10 平方米的截面积上留下 0.000001 个这样的隧道。研究人员表示,这样的概率对于寻找暗物质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或许我们可以放置一些大面积的金属板,用显微镜在上面找直径 1 微米左右的隧道,用这种方式来寻找暗物质的可能——原初黑洞。

疯狂的想法,无奈的现实

不管是认为黑洞已经穿过了地球,还是认为这样低的概率可以接受。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让物理学家产生了这样疯狂的想法?其实,全都是被暗物质逼的。

在天文学家的眼中,不论是为了解释“邻近”星系的旋转速度,还是为了解释整个宇宙的演化过程,暗物质早已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无法通过电磁波观测到这种物质,却能几乎在所有地方观测到它的引力影响。所以,这种看不见,但又有引力作用的物质究竟是什么,是物理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直到最近几年之前,物理学家还只将探索的重点集中在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s,WIMP)上。这是一类假想中的粒子,它们与当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基本兼容,并且可以很自然地解释宇宙中暗物质的比例。物理学家设计了大量实验来寻找可能存在的 WIMP,比如我国的 PandaX 实验和意大利的 XENON 实验,他们都是用液氙来寻找暗物质。暗物质如果穿过液氙,就有可能诱发液氙闪光。科学家可以根据液氙闪光的次数、频率反过来推测暗物质和氙原子相互作用的概率,这在物理上被称为碰撞截面,反映了暗物质粒子的一些基础属性。

但关键的问题是,虽然暗物质探测实验的精度越来越高,我们却仍然找不到任何一种 WIMP。甚至因为现在实验对 WIMP 碰撞截面的限制太过精确,一些经典的 WIMP 候选已经被排除了。

今年 11 月,我国 PandaX 实验和意大利 XENON 实验分别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论文,表示这两项实验可能已经探测到了太阳中微子背景。太阳发出的中微子同样也有碰撞截面,会对实验精度产生影响。虽然实验置信度都不高,PandaX 实验为 2.64σ,XENON 实验为 2.73σ,并未达到 5σ 的标准,但这符合研究人员的预测,他们对此充满了信心。

PandaX 和 XENON 实验可能已经观测到了太阳中微子背景(图片来源:APS/Alan Stonebraker)

但问题的关键是,科学家在找到暗物质之前先观测到了太阳的中微子背景,这表明暗物质的信号比太阳中微子还弱。如果进一步提升观测精度寻找暗物质,太阳中微子的信号又会成为显著的干扰,进一步增大暗物质的寻找难度。

所以,物理学家不得不考虑 WIMP 之外的暗物质可能。最近一段时间,各种寻找暗物质的新想法层出不穷,例如轴子、原初黑洞甚至还有抛弃暗物质的修改牛顿动力学理论(MOND)。而本文提到的原初黑洞,也是他们的想法之一。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66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1月7日 上午11:12
下一篇 2025年1月7日 上午11:12

相关推荐

  • 在塔里木能源“巨肺”中,唤醒“沉睡”的天然气“精灵”吧!

    作者:黄湘红 段跃初 在我国广袤无垠的能源版图之上,有一处宛如能源心脏般关键的存在,那便是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的牙哈储气库。 不久前,一则激动人心的消息划破长空:23日,牙哈储气库的采气作业现场一片繁忙景象,犹如一场盛大的能源狂欢。那原本静静沉睡在地下深处的天然气,此刻如同被唤醒的精灵,欢快地奔腾而出。日采气量一路高歌猛进,达到了 190 万立方米之巨。这一数…

    2024年12月26日
    3900
  • 鹅绒羽绒服更贵?鹅绒比鸭绒更保暖吗?

    最近大风降温,很多人已经穿上了羽绒服。你知道自己身上穿的羽绒服是用鸭绒还是鹅绒填充的吗? 在选购羽绒服的时候可以发现,有些羽绒服会针对“鹅绒填充”进行宣传,称鹅绒比鸭绒更保暖,因此,鹅绒羽绒服的定价也比鸭绒更高一些。那么,鹅绒和鸭绒有什么区别呢? 鸭绒生长期到成熟期40天;菱节较大,且集中在小羽枝末端。 鹅绒生长期到成熟期100天;绒朵更饱满,绒纤维更长;菱…

    2024年12月4日
    6000
  • 3000公里的“绿色长城”?中国最大的沙漠被包围了!丨环境小喇叭

    大家好,这里是环境小喇叭栏目的第24期。这一期,我们为大家搜罗了以下值得一看的环境研究和新闻: 1)350头非洲象集体暴毙,原因是喝了有毒的水? 2)中国最大的沙漠被绿色包围 3)往土里埋两万个茶包测量湿地碳储存能力 4)研究发现, 18~35岁的年轻人更容易因高温死亡 5)冰川融化,瑞士和意大利重新商定国界 非洲象集体暴毙, 竟是因为喝了有毒的水? 202…

    2024年12月22日
    4600
  • 海南11家单位、13个活动获得中国科协 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活动

    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对2024年全国科普日有关组织单位和活动予以表扬,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等11家单位获评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24年海南省“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等13个活动获评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活动。 ;;;; ;;;;

    2025年1月7日
    600
  • 揭秘生态系统对大气汞沉降变化的响应

    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书肖团队结合全球自然沉积物中汞累积通量和数值模拟的大气汞沉降结果,揭示了全球生态系统对大气汞输入变化的响应,论文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 汞污染: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汞因其高毒性和生物富集能力,被世界卫生组织(WHO)重大公共卫生关切的十大化学品类之一。人为活动如金属冶炼和化石燃料燃烧,以及自然活动如火山喷发,是汞的主要来源。这些活动释…

    2024年12月17日
    3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