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真的会越吃越大吗?节食会缩水吗?真相是...

吃的越多,胃就越大。吃的少了,胃就会缩水。那这是真的吗? 胃真的会越吃越大吗?

“吃的越多,胃就会越大”

人们在饱餐之后往往感觉胃口大开,饭量似乎也随之增长;而减少进食次数,又似乎能轻松让饭量缩减。所以有人就说:吃的越多,胃就越大。

流言分析

其实,并非如此。

胃的扩张并非无限制。当食物被消化并排空后,胃会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这种变化是胃的正常生理功能之一,与饮食量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长期进食量较少并不会使胃的体积减小;同样,短期内大量进食也不会使胃永久性地变大。

今天是 11 月 29日,也是胃癌关爱日。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公众对于饮食习惯与胃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因此身边也会充斥一些新的说法

比如人们在饱餐之后往往感觉胃口大开,饭量似乎也随之增长;而减少进食次数,又似乎能轻松让饭量缩减。所以有人就说:吃的越多,胃就越大。吃的少了,胃就会缩水。那这是真的吗?

胃真的会越吃越大吗?

胃,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腹腔内,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形似倒置的梨形囊袋。

胃,真的会越吃越大吗?节食会缩水吗?真相是...

胃壁由多层组织构成,包括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黏膜层密布着大量腺体,负责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以助消化。肌层则负责胃的收缩与舒张,使胃能够根据进食量灵活调整其容量。

胃的主要功能包括接受和储存食物、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分泌消化液、防御有害物质、运输食物以及排空。

事实上,胃确实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能够根据食物的多少进行扩张和收缩。

在空腹状态下,胃的容量相对较小,大约在 50~100 毫升之间。然而,一旦开始进食,胃便会迅速扩展,其容量可迅速增加至 1200~1600 毫升,如大量进食后,胃壁在食物进入后逐渐扩张,胃壁变薄,胃的容量能够达到; 2000 毫升左右。

这种容量差异可达近 20 倍。然而,胃的扩张并非无限制。当食物被消化并排空后,胃会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这种变化是胃的正常生理功能之一,与饮食量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长期进食量较少并不会使胃的体积减小;同样,短期内大量进食也不会使胃永久性地变大。

当食物被消化殆尽,胃确实会恢复到空腹时的形态,呈现出轻微的收缩状态,这时人们往往会感到食欲下降。

但这一现象并非意味着胃真的“缩水”了,而是大脑在调节饥饿感,发出抑制食欲的指令。食欲的大小也并不仅仅取决于胃容量的大小,它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胃肠道的蠕动、消化液的分泌、血糖水平的波动以及大脑皮质之间的神经调节等。因此,节食后食欲的下降,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胃的“缩水”。

有时候,我们感觉胃“越吃越大”,可能并非胃本身发生了改变,而是心理作用在作祟。长期大量进食会使大脑逐渐适应这种进食量,并将其视为正常。因此,即使胃本身没有变大,我们也会感觉需要吃更多的食物才能满足饱腹感。

如何保持胃的健康?

为了克服这种心理作用,我们可以尝试逐渐减少进食量,让大脑逐渐适应新的进食量。同时,做到以下几点,也有助于保持胃部健康。

1

规律饮食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是维护胃健康的基础。每天按时进食,避免饥饿或暴饮暴食。

2

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可以延长进食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来感知饱腹感;同时也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适量饮水

适量饮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排泄。餐前适量饮水可以增加饱腹感;餐后避免立即饮水,以免影响消化。

4

避免刺激性食物

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这些食物。

5

控制盐分摄入

长期摄入过咸的食物不仅会导致体内钠离子超标,还可能对胃黏膜产生直接刺激,进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

6

戒烟限酒

抽烟和喝酒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应尽量避免这些不良习惯,以保护胃的健康。

7

减少药物滥用

一些常见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类药物,在带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我们必须严格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对胃造成的健康风险。

8

重视公筷公勺

聚餐时忽视公筷公勺的使用容易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应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好习惯,从源头上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有效预防胃部疾病的发生。

9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胃部疾病。应定期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确保胃部的健康。

综上所述,“胃是否会越吃越大”其实是一个误解。胃本身并不会因饮食而永久性地改变大小,但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确实会对胃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持胃的健康和功能,我们应遵循科学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期节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胃部疾病。

照“谣”镜

“胃会越吃越大”这一谣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直观感受误导、心理暗示与习惯影响方面。这一类谣言大多缺乏科学依据,分辨此类谣言的关键在于警惕直观感受的误导,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查阅科学资料、了解人体的相关生理机制来避免被误导。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32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30日 上午10:56
下一篇 2024年12月30日 上午10:56

相关推荐

  • 鸡肉、猪肉都要吃全熟,那半熟的牛排安全吗?

    我们知道,烹饪肉类时,最好使其完全熟透,这样才能消毒杀菌、避免感染寄生虫。但是,为什么牛排可以做成七分熟,甚至五分熟呢?吃半熟的牛排安全吗? 不熟的鸡肉可能有病菌 活鸡在宰杀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粪便、屠宰污水以及异味等问题,致使新鲜鸡肉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致病菌,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图片来源:千库网 研究表明,弯曲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可以在鸡肉内存活。无…

    2024年12月4日
    8300
  • 最新研究:轻断食会使人头秃?科学保养方法大揭秘!

    间歇性禁食作为一种流行的饮食模式,因其能够帮助减肥和促进健康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兵团队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间歇性禁食会通过诱导毛囊干细胞凋亡,抑制毛囊再生,从而导致毛发量减少。简单来说,“轻断食”会让人头秃。 起初,张兵团队在小鼠实验中发现,接受间歇性禁食的小鼠毛囊再生能力显著受损,毛发难以再生。为了验证这一现象是否在…

    2024年12月19日
    4500
  • 血型真能决定寿命长短?A型血的人在60岁前更容易发生中风?真相来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关血型的种种说法,比如A型血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B型血更易得糖尿病、O型血最长寿等等。这些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A型血:中风风险更高? 一项发表在美国《Neurology》杂志上的研究指出,A型血的人群在60岁前更容易发生中风。这项研究涵盖了48项过往研究,涉及1.7万名中风患者和近60万健康人群。结果发现,相较于其他血型,…

    2024年12月30日
    2000
  • 人工智能创业的两种形态三大规律

    我们需要的是人性化、情感化、品质化的产品和服务。

    2017年4月17日
    19121
  • 小指标,大意义!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与高血压肾病的“预警灯”

    尿微量白蛋白的定量检测,较尿常规做的尿干化学更加敏感,是较早发现肾病、敏感可靠的指标,定期对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发现早期肾损伤有重要的价值。 一、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 正常尿液中白蛋白含量不超过30mg/24h,临床上将尿液中白蛋白含量在30~300mg/24h范围内(即已超出正常上限,但尚未达临床蛋白尿>300mg/24h水平)…

    2024年12月15日
    4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