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蓝色预警!外出活动警惕冻伤,就医应去这个科室

审核专家:王学江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

北京市气象台2024年12月29日15时45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虽然天气越来越冷,但并不会阻止人们进行户外活动,若保暖措施不到位,户外活动极易导致冻伤。那么,冻伤后应如何处理?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去医院又该挂什么科呢?

PART.01

什么是冻伤

冻伤是由于寒冷和潮湿导致的人体局部或全身组织受损。当人体局部或者全身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体温迅速流失,体表血管因此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减少,流动减缓,从而引发组织缺血和缺氧,细胞受损,最终导致局部或全身温度严重下降,造成损伤。

来源:千库网

当所处环境气温在-25°C~-30°C时,冻伤发生率最高。

冻伤最常见的部位为下肢(尤其是处于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脚趾),其次是面部、耳朵与手指

PART.02

造成冻伤的原因

冻伤除了与寒冷的环境有关外,还与潮湿、机体抗寒能力下降以及机体的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环境影响

寒冷的天气里,包括低温、潮湿、冷风以及天气骤变等,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所处的环境温度越低,人体热量消耗也就越多,越易造成冻伤。如果在低温环境中,身体局部潮湿或穿着潮湿的衣物,也会加速热量的消耗。

此外,长时间站立在寒冷环境中或浸在冷水中,或由于意外长时间暴露在此种环境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冻伤。

来源:千库网

当人体局部与极冷的金属、石块等导热性能极强的物体直接接触时,机体局部温度骤然下降会导致冻伤。干冰、液氮、液氦、氟利昂等物品降温迅速,可快速致组织损伤。接触时间越长,冻伤越严重。

个人因素

保暖措施不佳或者衣物不合适。有效的保暖防寒和合适的衣物是预防冻伤的最佳措施。在寒冷的地区,必须做好防护保暖措施,尤其是耳、鼻、手、足等容易冻伤的部位。此外,如果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也会导致热量减少,进而引发冻伤。

身体健康状况也是导致冻伤的一个原因。当人处于疲劳虚弱的状态,或者精神紧张、焦虑、创伤、失血等情况下,均可能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此外,幼儿和老人,以及有脑血管等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冻伤。

PART.03

冻伤的症状及危害

按照组织损伤的程度,冻伤一般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来源:千库网

一度冻伤

一度冻伤状况最轻。其损伤一般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会红肿充血,且会觉得发热发痒,伴有灼痛感。一级冻伤的症状会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常见的“冻疮”就属于一级冻伤。

二度冻伤

二度冻伤会伤及真皮层。冻伤后,除了红肿充血外,还会有水疱出现,水疱内是血性液体,深部可出现水肿,疼痛感十分强烈,但皮肤则会感觉迟钝。

三度冻伤

三度冻伤会使皮肤呈现紫褐色或黑色状态,并且丧失痛感。三级冻伤后,其受伤部位不易愈合,愈合后会留下瘢痕,还有可能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四度冻伤

四度冻伤情况十分严重,除了损伤皮肤、皮下组织以外,甚至会伤及肌肉甚至骨头,导致坏死。还有可能造成全身性冻伤,也就是冻僵。常伴有意识、精神障碍,以及躯体运动障碍,甚至出现呼吸变慢、心率减慢、心律失常等,最终导致死亡。

PART.04

冻伤应该怎么处理

在寒冷的环境中,当皮肤感觉麻木、红肿明显,或出现皮肤发白、摸起来冰冷僵硬等情况时,很有可能就是冻伤了。

出现冻伤症状之后,应尽快脱离低温潮湿环境,防止继续受冻。如果是轻度冻伤,可以使用温水热敷冻伤部位,也可以将冻伤部位放置温暖处或夹在腋下等,以此促进血液循环,让皮肤慢慢恢复。要是皮肤已经明显红肿并且起了水疱,甚至失去知觉,最好不要自行戳破水疱,需尽快就医,在医生帮助下进行治疗。

来源:千库网

冻伤后不要立即烤火或者将冻伤部位靠近电热毯、电暖器等取暖装置,以免因温度过高,让血管快速扩张,加重组织损伤。此外,也不要用雪擦或揉搓冻伤部位,这个“土方法”并不能缓解冻伤。

冻伤之后还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患处的清洁卫生,不要用手抓挠。

PART.05

冻伤应去哪个科室就诊

医院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冻伤科室。冻伤与烧伤的致伤机制类似,都是因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损伤。所以实际上,冻伤的处理和治疗通常是由烧伤科来负责。因此,当出现冻伤时,可以去医院的烧伤科就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28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29日 上午10:58
下一篇 2024年12月30日 上午10:56

相关推荐

  • 谁没事在海滩上“蹦跶”啊?当然是鱼界“弹跳王子”啦~

    弹涂鱼,又称为跳跳鱼、泥鳅鱼,隶属于虾虎鱼科,是近海潮间带的一种小鱼。全世界共有31种。它们以独特的陆上行走能力和充满活力的性格闻名于世。弹涂鱼两只眼睛凸出体外并且各司其职,一只探索食物,一只勘探敌情。成年弹涂鱼通常体长不超过20厘米,体表覆盖有黏液,有助于在湿润环境下移动时减少摩擦。它们强壮的胸鳍和腹部肌肉允许它们在潮汐退去时,在海滩上“蹦跶”,寻找食物或…

    2024年12月16日
    19900
  • 旅行者一号将要飞入奥尔特云,会被那里密集的彗星撞毁吗?

    向太阳系外飞去的人造探测器有五艘,走得最远的是旅行者一号,已经距离地球249亿公里了。由于其携带的核电源(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功率将枯竭,按计划将在2025年停止所有仪器活动,之后,它将永远的脱离人类视线,孤独地漂流在无垠的宇宙空间。 旅行者一号最后一次与人类连线是在2024年4月份,NASA的工程师为了解决旅行者一号于2023年11月发回来一堆无意义乱码问…

    2025年3月4日
    7900
  • 天啊噜!刚发现原来我早就能做到“隔空驭物”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够像科幻电影中的主角那样,只需发出一个信号,就能让远处的物品响应你的意志而动,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场景!或许你也曾梦想成为玄幻小说里的主角,只需心念一动,法宝便能自动响应,驾驭万物。 虽然这些神奇的能力在现实中暂时难以实现,但其“简单版”随处可见——看春晚的时候想换个台调调音量,掏出遥控器按一下就行。而陪小朋友玩遥控车,操作手柄或手机就能让车…

    2025年2月7日
    10800
  • 生产1辆新能源重卡需要多久?“不到5分钟!”

    编者按:千万IP创科普,共筑科技强国梦。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人民网联合策划推出“见证科技之路”主题报道,聚焦国家科技战略政策、重要科技奖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采访调研,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科普精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100多年前,…

    2024年12月30日
    14900
  • 春季易发“情绪病”?可能是这些因素影响了你

    乍暖还寒的春日,当樱花缀满枝头,有些人却陷入莫名的焦虑与低落。这种被称为“春季情绪病”的现象,在精神心理科门诊量统计中呈现显著季节规律。 北京某医院数据显示,每年3—5月抑郁症初诊量较冬季增加37%,自杀率也呈现春季高峰。这种反直觉的季节性心理波动,实则是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系统反应。 一、生物节律的春季震荡 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介绍,人体生物钟对光照变化异…

    2025年3月29日
    3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