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采访的“嘉宾”是蛇颈龙化石标本,TA位于我馆龙的时代展厅内,此件展品产自摩洛哥东部的古勒米迈(Goulmima)晚白垩世,学名叫作Libonectes morgani,中文译名为摩根里伯龙,属于蛇颈龙亚目(Plesiosauria)薄板龙科(Elasmosauridae)。
此件藏品为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化石骨架,总长约5.3米,颈椎数54枚,颈长约3米,脖子长度超过了全身长的一半,强壮的鳍状肢,非常难得地是,这件标本100%保存了头部。此具化石骨架是该品种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个体,非常值得参观。
侏罗纪和白垩纪海洋中充满了各种鱼类以及它们的捕猎者,翼龙和鳄类在水面附近捕食鱼类,鱼龙和蛇颈龙是主要的爬行类捕食者,沧龙是晚白垩纪世重要的食肉类。鱼龙和蛇颈龙化石最初是在19世纪20-30年代被发现,尤其是Mary Anning在英格兰南部发现第一具完整的鱼龙和蛇颈龙化石的模式标本后,这两类海洋爬行动物开始被人们所熟知。
蛇颈龙类通常分为两个支系,蛇颈龙超科和上龙超科。
长颈的蛇颈龙超科包括5个科:
蛇颈龙科(Plesiosauridae)、
薄板龙科(Elasmosauridae)、
曲颈龙科(Cryptodclididae)、
钩颈龙科(Leptocleididae)、
双臼椎龙科(Polycotylidae);
短颈的上龙超科包括2个科:
菱龙科(Rhomaleosauridae)和上龙科(Pliosauroidae)。
蛇颈龙是海洋里的恐龙吗?
蛇颈龙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爬行动物,但蛇颈龙并不是恐龙。
蛇颈龙名字中所带的龙是由于生物物种是以拉丁文命名的,在命名体系中,某种爬行动物的名字常常以saurus为结尾,这个词的本义是蜥蜴。恐龙的拉丁文学名是Dinosaurs,原意是“大的恐怖的蜥蜴”,尽管恐龙也不属于蜥蜴,但是中国的古生物学者在早年翻译这个词时,将saurus翻译为龙。此后人们便将各种带saurus的爬行动物的拉丁文名翻译为“某某龙”。虽然蛇颈龙、沧龙、鱼龙等名字中都带“龙”,但它们实际上都是水中生活的爬行动物,与恐龙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更不能说是生活在海洋中的恐龙。恐龙特指蜥臀目和鸟臀目两个支系,而蛇颈龙则属于鳍龙目,跟恐龙是完全不同的类群,由于都属于爬行动物,蛇颈龙和恐龙最多算是远亲。所以下次大家看见各种名字中带“龙”的生物时,也不要都把它们误认是恐龙了。
蛇颈龙都长有长长的脖子吗?
在人们的印象中蛇颈龙有形似长蛇的长颈,其名字中更为明显。所有的蛇颈龙都长有长长的脖子吗?答案是否定的。
从前面的简介中也知,蛇颈龙是一个很大的类群,蛇颈龙超科中多数为长颈成员,如中侏罗世的曲颈龙颈椎为30个,晚白垩世的薄板龙颈椎可达76个,它们脖子比身体和尾巴加起来都长。上龙超科的成员颈部则相对较短,颈椎数目也少。侏罗纪海洋中著名的顶级杀手滑齿龙属于上龙类,它们体长可超过15米,是鱼龙和其他小型蛇颈龙的天敌。
蛇颈龙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科学家曾一直不能确定蛇颈龙的繁殖方式,直到2011年报道了有关晚白垩世双臼椎龙的相关标本才解开这个谜题。
科学家在这件标本的腹腔中发现有个胚胎,从而得知,蛇颈龙是胎生的,它的体型和强状的鳍状肢已经难以登陆,只能在海洋里直接产下幼仔。这些作者认为蛇颈龙显然产下大的、可能只有一个的胎仔。他们认为蛇颈龙的繁殖方式为K对策(备注:生态学中生物在种群水平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K对策特点:生物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等,如脊椎动物;与之对应的是R对策,特点: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发育快等,存活率低,如昆虫),与现代哺乳类相似而与鱼龙不同(鱼龙类产仔的数量较多,通常为1-2个,但有时有10-11个)。蛇颈龙是否在产仔后还育仔则不得而知。
(LACM 129639 标本照片(A)和解释图(B)。成年个体的部分用浅棕色表示,胚胎部分材料用黑色表示,重建的骨骼用白色代表。图片来源:O’Keefe and Chiappe, 2011.)
(复原的雌双臼椎龙及新生幼体。图片来源:O’Keefe and Chiappe, 2011.)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