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癌症当感冒,95后患者致命疏忽后悔莫及

近期,浙江绍兴一名“95后”女性患者,因持续两个月单侧鼻塞并未缓解,最终就医检查。本以为只是普通感冒,诊断结果却出人意料——患者确诊为鼻咽癌。医生指出,鼻咽癌的早期症状常与普通鼻炎或感冒相似,容易被人忽视。此外,家族史、环境因素、EB病毒感染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和饮酒,都是引发鼻咽癌的重要因素。

不少人谈癌色变,认为一旦被检查出恶性肿瘤就等于被判了“死刑”。

其实不然,早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0%......

关键还是早发现、早治疗!

什么是鼻咽癌?

鼻咽癌是一种在鼻咽部发生的恶性疾病,这个区域位于我们的鼻腔和口腔之间,是上呼吸道的关键部分。这种癌症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特别是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有着相对较高的发病率。从儿童到老年人都可能患鼻咽癌,但最常见于中年人。

鼻咽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已知的一些风险因素包括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长期暴露在甲醛等有害物质中)、吸烟以及食用腌制食品等。

鼻咽癌的早期症状与鼻炎或感冒相似,这导致许多患者最初可能误以为只是普通的呼吸道感染。然而,关键的区别在于症状的持续性和严重性。鼻炎或感冒通常在几天到两周内自行缓解,而鼻咽癌的症状则持续存在,并且可能逐渐加重。

·鼻炎通常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典型症状,这些症状在感冒药或鼻炎药物治疗后会有所改善。

·感冒则可能伴有咳嗽、喉咙痛、发热等症状,通常在一段时间后自行恢复。

·鼻咽癌的症状则更为顽固,如单侧鼻塞、颈部肿块、听力下降、鼻出血等,这些症状不会因普通治疗而缓解。

鼻咽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单侧或双侧鼻塞:在鼻咽癌发生时,肿瘤组织可能会在鼻咽部逐渐生长,从而阻塞鼻腔通道,导致气体进出不畅,进而引发单侧或双侧鼻塞。这种鼻塞可能起初是间歇性的,容易被患者忽视,但随着肿瘤的发展,鼻塞会逐渐加重,甚至可能完全堵塞鼻腔,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2.鼻出血或回吸性血痰:患者常常会在擤鼻或吐痰时惊现血液。鼻咽癌的肿瘤组织较为脆弱,其表面的血管丰富且容易破裂出血。当患者用力擤鼻或者咳嗽时,鼻咽部的压力变化可能致使肿瘤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就会随之流出鼻腔,表现为鼻出血;回吸性血痰则是由于患者用力回吸鼻腔后部的分泌物时,将鼻咽部的少量出血带至口腔吐出,这种情况往往较为隐匿,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咳痰带血,但实际上却是鼻咽癌的一个重要警示信号。

3.耳鸣或听力下降:这一症状主要是因为肿瘤可能压迫或阻塞咽鼓管所致。咽鼓管是连接中耳腔与鼻咽部的重要通道,它对于维持中耳内气压平衡、保证听力正常起着关键作用。当鼻咽癌的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咽鼓管产生压迫或阻塞,使得中耳腔与外界气压失衡,进而影响声音的传导,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耳鸣或听力下降的症状。

4.颈部肿块:颈部肿块可能是由于淋巴结肿大所引起,且常位于颈部上方。鼻咽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可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颈部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这些肿大的淋巴结起初可能质地较硬,无明显疼痛,但随着病情进展,肿块可能会逐渐增大、增多,甚至融合在一起,给患者的颈部外观和活动带来明显影响,同时也提示着病情的恶化。

5.面部疼痛或麻木:肿瘤若侵犯面部神经,就会导致疼痛或感觉异常。面部神经分布广泛,当鼻咽癌的肿瘤侵犯到这些神经时,会干扰神经的正常传导功能,使得患者面部出现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刺痛、隐痛或胀痛,而且疼痛部位不固定,可涉及面部的多个区域;患者还可能会感觉到面部麻木,就像有蚂蚁在皮肤上爬行一样,对触觉的感知变得迟钝,严重影响面部表情和正常的面部感觉功能。

6.声音嘶哑:若肿瘤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便可能导致声音改变。喉返神经主要负责支配喉部的肌肉运动,当它受到鼻咽癌肿瘤的压迫或侵犯时,喉部肌肉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声带的正常闭合和振动功能也会出现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声音嘶哑。患者原本清脆响亮的声音会变得低沉、沙哑,甚至完全发不出声音,严重影响正常的语言交流和社交活动。

预防与生活方式调整

1.减少EB病毒感染的风险: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如接吻、共用餐具等行为都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毛巾等个人物品。对于EB病毒感染高发地区或人群,可考虑进行EB病毒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2.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是多种癌症的诱发因素,鼻咽癌也不例外。烟草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这些物质在进入人体后,会对鼻咽部黏膜产生刺激和损害,长期吸烟会使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变异,增加鼻咽癌的发病风险。酒精同样会对鼻咽部黏膜造成损伤,并且会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使体内的致癌物质更容易在体内蓄积。

3.健康饮食: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对于预防鼻咽癌至关重要。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鱼等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转化为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长期食用腌制食品会使鼻咽部黏膜长期暴露在致癌物质的作用下,从而增加癌变的可能性。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这些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抵御癌细胞的侵袭,保护鼻咽部黏膜的健康。

4.环境因素:避免长期暴露在有害物质,如甲醛等环境中。甲醛是一种常见的室内污染物,它主要来源于装修材料、家具、地毯等。长期处于甲醛超标的环境中,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呼吸道炎症,进而可能诱发鼻咽癌。在装修房屋时,应选择环保材料,装修后要充分通风换气,让甲醛等有害物质尽可能地挥发出去。

参考文献:

ChenYP,ChanATC,LeQT,etal.Nasopharyngealcarcinoma.[J].Lancet,2019,10192:64-80.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070.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24日 上午10:56
下一篇 2024年12月24日 上午10:56

相关推荐

  • 隐匿的心脏“早搏”如何被发现?体检科医师来解答

    近期,家住雨花区17岁的男中学生来湖南旺旺医院健康服务中心进行入学体检。最初检查发现心电图未捕捉到异常情况,但在随后的内外科检查时,医师在心脏听诊中却发现他心律不齐,随即询问同学此刻是否有心慌不适?同学描述近期劳累后时常感觉心里咯噔一下,几秒钟就好了,刚刚就是这种感觉。 此时,医师立即带着学生再进行了一次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频发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因及时…

    2025年4月1日
    4300
  • 如果下雪了你最想做什么?做科普!| 博览日报

    您的科学界最佳“内线”来啦!“博览日报”为您播报当日有趣的科学内容、最新的科研进展、脑洞大开的科学发现、热点事件的科学观察。您可以单独订阅“博览日报”——点击左下方 #博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 如果下雪了你最想做什么?做科普! 比如,积雪和降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积雪是指雪覆盖的面积达到该地可见面积一半以上的雪。 降雪指的是当云中的温度过…

    2024年12月14日
    20000
  • 上厕所时发现这些变化,可能和HPV有关!

    今天咱们来聊聊HPV,这可是个和女性健康密切相关的“大反派”!很多时候,它搞的一些小动作,就藏在生活细节里,尤其是上厕所时,有3个小信号可得留意啦。 出现这些变化,可能暗示你感染了HPV 1、内裤上分泌物的变化上厕所的时候,大家肯定都顺便看过内裤吧。正常情况下,白带是白色或者透明的,质地要么黏稠,要么稀薄,而且没什么奇怪的味道。但要是HPV在身体里捣乱,发展…

    2025年4月11日
    2600
  • 艾滋病预防新药国内获批,能否成为“艾滋终结者”?

    近日,艾滋病预防新药那帕韦片和来那帕韦注射液国内获批上市,号称能“百分百有效预防”,会成为艾滋病“终结者”。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首先,这是好事,但也不至于夸张成为“终结者”,尤其是我国当前的艾滋病传播模式和国外还存在较大差异,不要过度乐观。下面来聊聊。 01艾滋病有了新的治疗手段 首先,那帕韦片和来那帕韦注射液的获批对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很有…

    2025年1月7日
    17200
  • 从设计师到创业者,中间的差别是什么?

    从设计师到创业者,这中间的差别是什么,我需要做什么准备?

    2017年4月17日
    2950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