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错了!蒜薹VS蒜苔,到底哪个对?

植物的中文名称,犹如精炼的密码,蕴含其原产地、形态特征等丰富信息,省去冗长的生物学术语描述。然而,鉴于中国文字的深厚底蕴与悠久历史,植物名称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经历诸多演变。

为此,蝌蚪五线谱特别邀请深圳市作家协会的魏德勇先生,针对那些常见却易于误读或错读的植物名称,从它们的命名由来、生物特性、历史演变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日常生活,无论是踏入超市、菜市场选购蔬菜,还是沉浸在书籍与报纸的字里行间,我们时常会遇到“蒜薹”与“蒜苔”这两个词汇。

由于它们的发音如出一辙,且均指向同一种蔬菜,许多人便自然而然地假定“蒜苔”乃是“蒜薹”的简化版,两者互为通用。

然而,从严谨的植物学视角看,“蒜薹”是准确无误的称谓,而“蒜苔”则是一种因误传与便利需求而产生的变种,是人们在语言传播中逐渐形成的讹误。

遗憾的是,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个原本由误用而生的词汇,其出现频率竟逐渐超越其正宗的前身,达到混淆视听、真假难辨的程度。

01

薹,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

“薹”字蕴含双重意蕴,其一指的是薹草,一种被古人用以编织斗篷或蓑衣的草木植物,其历史可追溯至汉朝辞书《尔雅》的记载,书中将其别名定为夫须,明确其草本的身份。

“薹”的另一层含义关联着餐桌上的美味,它指的是诸如蒜、油菜等蔬菜的茎部,这些茎部因口感与营养的双重优势而备受青睐。以蒜为例。作为百合科葱属的一员,蒜的茎部被称为蒜薹(亦称蒜毫)。

蒜薹不仅以其鲜美的风味征服食客的心,更因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而被誉为“长寿蔬菜”。其独特的香气与爽脆口感,使之成为炒菜、腌制、凉拌等多种烹饪方式中的常客,频繁亮相于家庭餐桌,进而推动了市场上“薹”字写法的流行。

油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被古人亲切地称为芸薹(狭义)。油菜的嫩茎,即菜薹,是烹饪中的上乘之选,“清炒菜薹”更是南方地区招待贵宾时不可或缺的素雅佳肴。

值得注意的是,芸薹属孕育超过20种栽培种或变种植物,它们被划分为白菜、芥菜与甘蓝三大类群,共同构成广义上的芸薹世界。由此得知,“薹”被作为植物学种属关系专用字,不能用其它字代替。

02

苔,结构简单且喜阴湿

“苔”是苔藓植物界的关键构成,以其简约而不失生命力的结构著称,茎与叶的界限模糊,偏爱栖息于阴湿的环境。作为绿色植物的四大分支之一,苔藓植物标志着低等植物的典型特征,下辖苔纲与藓纲两大类别。

其中,苔纲更为古朴原始,尤其是角苔类,几乎摒弃茎和叶的分化,以“苔纲不抬,喜伏地生”的姿态,常见于石阶缝隙、斑驳墙面等幽暗湿润处,于是才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雅致诗句。

虽然苔不是人类食粮,但它们在自然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加速岩石风化与分解过程。它们的足迹遍布全球,从极地的冰雪世界到热带雨林的繁茂之地,从北极光下至南极冰川,苔都以它那顽强而广泛的分布,证明其生态价值的非凡与独特。

03

薹苔有别,误用有因

“薹”与“苔”代表两种

截然不同的植物学概念

各自界定特定的植物现象

“薹”指的是某些植物生长点延伸出的、作为茎部的书面表述内容,这部分往往可食用;“苔”则指一类低等植物,它们通常偏好潮湿环境,形成密集的垫状或丛状群体,缺乏明显的根、茎、叶分化,对人类而言是不可食用的。

很常见的溪苔(无茎叶分化)

基于上述区分,我们不难发现,在日常语境中,蔬菜的命名应用“蒜薹”而非“蒜苔”。同样,“韭薹”“油菜薹”等菜名中的“薹”字亦不可被“苔”字替代。这一点在权威辞书中得到验证,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均仅收录“蒜薹”一词,而未收录“蒜苔”。

然而,为何在实际使用中,“蒜薹”与“蒜苔”的界限会变得模糊,甚至难以区分呢?这主要归因于两方面的便利性考量。

首先,从书写便捷性的角度出发,“苔”字仅有8画,而“薹”字则多达17画,书写速度的差异显而易见。特别是在菜市场、超市、饭店等大众生活场景中,频繁的书写需求使得民众更倾向于选择书写简便、易于识别的“苔”字。这种选择看似自然,却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限。

其次,专业人员的便捷性考量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报刊、图书等出版物被视为权威性书面用语的载体,应严格避免字词使用错误,但近年来,不少出版物中却频繁出现“蒜苔”的写法。

这种错误用法的广泛传播,无疑加深公众对错误印象的固化。例如,著名作家莫言的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在部分图书中竟被误写为《天堂蒜苔之歌》,这一事件甚至被《咬文嚼字》编辑部列为年度语文差错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广。

《语言文字报》2012年12月28日内容截图

综上所述,“薹”与“苔”在植物学领域具有明确的区分,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书写便捷性和专业人员便捷性考量的影响,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字词使用的规范性,避免错误用法的广泛传播和固化。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98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22日 上午10:55
下一篇 2024年12月22日 上午10:55

相关推荐

  • 注意防护!大风、扬沙即将到来,将影响这些地区→

    本周,两股冷空气将无缝衔接影响我国,降温、雨雪、大风、沙尘齐登场。 中央气象台3月11日06时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 预计,3月11日08时至12日08时,新疆南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东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北部、山东北部、辽宁西部、吉林西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西部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局地有强沙尘暴。 中央气象台3月1…

    2025年3月11日
    5900
  • 最近爆火的“冬去春来饭”,真的推荐你试试!

    春天,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更是一个尝鲜的季节,各种时令蔬菜纷纷端上餐桌。最近,一款“冬去春来饭”在社交平台爆火,“一口吃掉春天”,相当有仪式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在味道上能给舌尖留下独特的记忆之外,它的营养如何?还有没有哪些可以升级改进的地方?今天这篇,吃货必看! “冬去春来饭” 高钾高膳食纤维 还不知道“冬去春来饭”是什么的朋友们,先来收下这份食…

    2025年3月7日
    5600
  • 保护这些“豹豹”,为什么要从种地开始?

    大家好,我是来自猫盟 CFCA 的施奇静,负责豹乡田项目。 猫盟自2008年以志愿者身份开启保护工作,并于2017年注册成立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11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中国本土12种野生猫科动物,荒漠猫、豹猫、豹、丛林猫、亚洲金猫、虎、兔狲、雪豹、亚洲野猫、欧亚猞猁、云猫和云豹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我所负责的豹乡田位于山西晋中市和顺县,主要保护华…

    2025年3月5日
    6500
  • 这种“红包”又痛又肿,硬挤真的很危险!了解这些少跑医院→

    要说痛得印象深刻的皮肤问题,除了带状疱疹外,估计就是火疖子了。 火疖子是常见的皮肤感染,发作很快,有的几小时就出现了,有的几天内会初具规模。得过火疖子的人,都不想再碰到它了。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火疖子是个什么问题以及怎么用科学的手段拿捏它。 火疖子是什么? 是皮肤上火吗? 有人会认为,火疖子顾名思义就是皮肤上火后长的疖子,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不要望文生义…

    2025年4月2日
    900
  • 根本没有“假胯宽”!女性胯部最宽的位置,就是大腿根儿

    审核专家:彭国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明明不胖,但你这‘假胯宽’让视线下移,显得腿又短又粗。每天跟我练就能消掉,还你一双长直腿!” 我们常常会在社交平台看到这样的话术,他们常常会说“真胯”在骨盆上部,如果这里最宽,会显得线条流畅、腿长;而大腿根位置最宽属于“假胯宽”,是需要纠正的缺陷。 但实际上,女性“胯”最宽的位置,本来就应该在大…

    2025年2月17日
    12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