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反复“哭穷”,能让机票降价两千?“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靠谱吗?

近日,据媒体报道,有网友通过反复评论“机票太贵”实现机票降价,由此“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话题引发热议。

网友在评论区“哭穷”反向驯化算法的做法,反映出消费者面对算法时的不安以及抵抗心态,只是这样的方式真的有效吗?“大数据杀熟”的问题该如何根治?

“哭穷”真的有效吗?

有媒体报道,一名年轻人通过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后,发现机票价格从4309元降至1903元,降价超过了2000元。然而,多家旅游出行平台官方客服告诉记者,机票价格实时变动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即便这名消费者有反复评论的行为,也无法证明最终降价是由用户所评论的内容决定的。

▲澎湃新闻视频截图

除了出行平台的减价“攻略”外,记者在社交平台上还看到了多条外卖红包“攻略”,在这些帖子下,充斥诸如“某某软件,我要卸载你”“我真的生气了”“再也不用了”等等评论,并称如果卸载了软件,过几天重新下载之后,会获得更多红包。

通过这些手段,真能左右平台给消费者设定的“人设”吗?对此,多家外卖平台并未明确回应。某平台客服称,平台发放红包是获客的常规操作,不会给消费者贴上所谓“标签”。

也有消费者反映,不同的手机看到的价格各有不同。“用两个手机订外卖,价格差好几块,退出去再进去,价格又加了好几块。网购也是大数据杀熟,账号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

上述外卖平台客服表示,所谓价格差异通常是优惠券或促销活动导致的,如果出现同一产品的售价不同,可向平台投诉反馈。

央视新闻近日就此话题也采访了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吕延辉,他表示,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经营者根据用户的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要素,“对人下菜”,对相同的产品设定不同的价格标准。“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算法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防止损害用户利益,触犯法律法规。”

浏览越多,价格越高?

你有没有发现,你经常看的一些商品变得越来越贵?

这可不是胡诌。研究发现,部分商家利用大数据分析,针对频繁浏览或购买的用户提高价格。

▲某购物网站对比截图

一些消费者反映,在购物平台多次浏览某件商品后,会发现价格相较于初次浏览时有所上涨。

究其原因,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购物平台通过收集用户的购买记录、浏览历史、搜索关键词等数据,构建用户画像,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如高价值用户、潜在用户、流失用户等,并分析用户的购物偏好、行为习惯和购买能力,进而调整商品价格。

对于频繁浏览和购买的用户,平台可能会利用这些数据对其进行精准营销,其中就包括价格调整。

例如,为高价值用户、潜在用户和流失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优惠,如VIP服务、专属优惠、新老用户优惠等。

虽然平台让消费者认为拥有众多选择和优惠,但实际上其选择可能已经被平台的算法所限制。

根据官方调查发现,消费者遇到大数据差异化营销的具体情况中,常见的表现有多种,“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排在第一位。

其中,购物、外卖和打车这3个类别是大数据差异化营销的“重灾区”。其实,除了这三类,使用App预订酒店、演出票、机票、购买付费会员等,同样会出现“同货不同价”的现象。

曾有消费者表示,在某App订房时发现,页面被浏览多了,相关酒店房价就自动上涨,营造“酒店很抢手”的错觉。

而在清除浏览记录后,甚至能发现原本显示的价格又下调不少。

还有消费者披露,用App订某个航班机票,看得多、以及预定后取消,都会抬高价格。整个预订中,App页面会不停提示,“最近又有X名客人在浏览此航班”,令人误以为越晚下手越贵继而匆匆下单,但第二天再看机票又恢复了原来的低价。

万万没想到,多次浏览竟成“被宰理由”,这令消费者感到很受伤。

如何应对大数据“杀熟”?

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法律来保护消费者权益,但由于大数据“杀熟”行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监管难度较大。

有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尝试新的技术手段来规避监管。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实现更精细化的差别定价。

由于大数据“杀熟”本身的复杂特性,使消费者举证的难度较大,以及缺乏系统规制的法律法规,所以整治该现象的难度不小。

应尽快健全算法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算法透明度,规避算法可能带来的风险。针对大数据“杀熟”行为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规制。

消费者协会也需要及时跟进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新问题,针对算法出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规则,以提升规制强度,强化制度约束。

要解决这一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做好对平台的监管。拿出更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措施,促使平台切实履责;有关部门应主动作为,通过开展专项检查等方式,做好相关执法查处。

消费者要加强个人数据信息保护意识,如在浏览网页后及时删除浏览记录,防止数据信息被不合理利用;在选择商品服务时尽量货比三家,了解不同平台的商品、服务价格,防止被大数据“杀熟”。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之声、中国消费者报、人民网科普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90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19日 上午9:16
下一篇 2024年12月19日 上午9:16

相关推荐

  • “白球”变“彩球”!灯光为什么能呈现五彩斑斓的效果?

    审核专家:周洪直 北京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 硕士生导师 冬季到来,北京科学中心特效影院换了新装。作为北京三环的一处地标性建筑,北京科学中心的白色大“圆球”焕新营造灯光氛围,使其在夜晚更加璀璨夺目。彩色灯光点亮了地标,也是对城市记忆的唤醒。抬头观赏不停变换的“圆球”灯光,你是否产生过疑问:霓虹灯为什么能呈现出五颜六色的灯光?为什么有的灯自己就能…

    2024年12月14日
    3000
  • word怎么在方框中打√符号

    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插入符号:将光标定位到所需位置,选择“插入”→“符号”→“其他符号”,在“字体”中选择“windings2”,即可找到 √ 符号。其他方法包括使用输入法(如搜狗拼音输入法输入“xuanzhong”)、带圈输入法(选择增大圈号,输入“dui”)、自定义形状法(插入矩形或圆形,右键添加文本为“√”)和快捷键法(输入2611,按下键盘上的alt+…

    2024年12月4日
    5600
  • “浙海研C50”,网友钓到一条有编码的鱼,来历找到了!

    最近,台州网友@小羊驼在社交媒体上求助,称自己在大陈岛钓到一条有编码的鱼,好奇这条鱼能不能吃,并附上了一张图片。 根据这张图片显示,他钓上来的应该是一条黑鲷鱼,背鳍末端处挂着一个粉红色的标签,上面写着“浙海研C50”。 此事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有人说:“你把别人的论文钓上来了”,也有人说:“可能是高中生物学的标本重捕法。”大家都充满了好奇。 12月6日,潮…

    2024年12月15日
    3100
  • 一口下肚,整个人中毒变“紫”!这道家常菜很多人都爱吃......

    口味清爽的腌菜 可谓很多家庭餐桌上的“下饭神器”但腌制或存放不当中毒风险可不小 近日河南郑州一位老人在食用自家一年前腌制的萝卜条后出现指甲、嘴唇和皮肤发紫还伴有肚子疼、呼吸急促等症状被紧急送医后确诊为亚硝酸盐中毒。 1 亚硝酸盐有剧毒可致人死亡 医生解释,亚硝酸盐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钾、亚硝酸钙等一类化学品,是剧毒物质,成人摄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3…

    2024年12月17日
    2100
  • 从设计默认值开始,给用户和产品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默认值是你的数字产品的默认基准设定值,这些填充设置的默认值虽然常常不多,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它更像是是设计师为设计作出一些基本的“决定”,帮助用户更快的让产品运行起来,上手使用。默认值对于产品和用户而言很重要,今天的文章,我们将会探讨设计师要如何设置默认值的样式、交互和字段细节,确保给用户和产品都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2017年4月17日
    8203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