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十亿英里,这对“双胞胎”如何叩开星际空间之“门”?

作者:黄湘红 段跃初

在人类对宇宙的漫长探索旅程中,有一对闪耀的“双子星”——NASA 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它们宛如无畏的先锋,跨越数十亿英里,为我们揭开了太阳系边缘及星际空间那神秘面纱的一角,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边界的认知。

《科学美国人》杂志在 2024 年 12 月 13 日刊登的一篇由 Meghan Bartels 撰写的文章,深入讲述了旅行者号的传奇故事。旅行者号探测器的设计独具匠心,其主体结构呈圆筒状,搭载着多种功能强大的仪器设备。它们装备了高精度的光学相机,能够捕捉遥远天体的清晰图像,让地球上的我们得以目睹外行星那壮丽的环带和神秘的卫星。探测器还配备了先进的光谱分析仪,通过分析天体发出的光的光谱,科学家们可以了解这些天体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从而推断出它们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此外,旅行者号还携带着粒子探测器,用于测量太阳风粒子以及星际空间中的高能粒子,这些数据对于研究宇宙射线的起源和传播至关重要。

自 1977 年踏上征程以来,这对双胞胎探测器就肩负着探索外行星的使命。它们先后飞掠木星、土星,旅行者 2 号还额外探访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为人类送回了这些遥远巨行星的珍贵影像和数据,让我们首次得以近距离窥探这些神秘世界的真面目。

然而,它们的使命并未随着外行星探索的结束而终止。当行星观测任务完成后,尽管仪器设备在老化、能源也在逐渐减少,NASA 科学家们还是决定让旅行者号继续前行,向着太阳系的边界进发。在漫长的旅途中,旅行者号经历了多个关键阶段。2004 年 12 月,旅行者 1 号抵达终止激波区域,这是太阳风开始急剧减速的地方;到了 2012 年 8 月,它成功穿越日球层顶,正式进入星际空间。而旅行者 2 号也紧随其后,在 2007 年跨越终止激波,并于 2018 年 11 月穿过日球层顶的另一片区域。

这些探测成果意义非凡。从科学认知的角度来看,它们让我们认识到日球层并非是一个简单、静态的边界,而是一个复杂多变、充满活力的区域。太阳风与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在此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景象,例如在终止激波和日球层顶之间的日鞘区域,太阳物质的运动状态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速度减慢甚至出现反向流动。而且,太阳活动的 11 年周期如同宇宙的脉搏,深刻影响着日球层的大小和形状,使其呈现出周期性的膨胀与收缩,这一现象在探测器收集的数据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

星际空间的神秘面纱也被旅行者号稍稍揭开。那里有着与太阳系内部截然不同的环境,弥漫着银河宇宙射线以及来自古老恒星死亡后的尘埃。这些发现让我们对宇宙的演化和物质分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宇宙深处历史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些遥远而古老的故事。

专家们对旅行者号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波士顿大学的空间物理学家 Merav Opher 感慨道:“以前我们总觉得自己对日球层挺了解,可旅行者号这一路走下来,才发现我们知道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它的复杂和动态远超想象,这也让我们明白,宇宙还有太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挖掘。”普林斯顿大学的 Jamie Rankin 也指出:“在旅行者号突破日球层顶之前,我们在地球上做的那些观测,其实都受到太阳各层的干扰和过滤,而现在它们送回的数据,就像是来自宇宙深处的纯净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让我们对太阳与宇宙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但旅行者号的探索也并非一帆风顺,它们也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比如,其中一艘探测器出现了多次穿越终止激波的奇特现象,这背后的原因至今仍让科学家们争论不休。而且,日球层的整体形状到底是什么样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它可能像拖着长尾巴的彗星,也可能像弯弯的羊角面包,甚至可能是一种我们从未设想过的形状。

尽管如此,旅行者号的价值无可替代。它们就像是宇宙中的信使,为我们带来了来自遥远星际的珍贵信息,激发了无数人对宇宙的向往和探索欲望。虽然它们的仪器终有一天会停止工作,但它们所开启的探索之旅将永远铭刻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勇往直前,去追寻那无尽的星辰大海,努力拼凑出宇宙完整而壮丽的画卷。

参考文献:

NASA’s Beloved Voyager Probes Find Puzzles beyond the Solar System|Scientific American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84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18日 上午9:16
下一篇 2024年12月18日 上午9:16

相关推荐

  • 筷子也要“公私分明”?看看你一筷子的含“菌”量就懂了!

    “来来来,吃点这个,你够不着吧,我夹给你。”像这样热情的餐桌“礼仪”,在不少中国人的家庭都有。你不这么做,或许显得不礼貌不热情,还要给你扣上一顶“招待不周”的大帽子。这个看似热情的主动可能暗藏着把疾病传染给他人的危机,看似友好的行为并不是代表“爱”。 一、餐具共用增大疾病传播概率 根据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消化科调查显示,很多消化道疾病容易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主要…

    2024年12月31日
    14700
  • 不低于3米!住宅层高标准调整意味着什么?

    近期,住建部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的建设指南,也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是把住宅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 这意味着,施行了多年的层高国家标准即将迎来改变,特别是随着相关细则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住房的居住舒适度将进一步提高。 住宅的层高指的是什么? 层高,就像房子的“身高”。要想搞清这些问题,先来看一个公式:层高-楼板厚度=净高。2米8.这是以前旧的层高…

    2025年3月11日
    6000
  • “风光火”打捆外送?从输“煤电”到送“绿电”的转型之路

    编者按: 千万IP创科普,共筑科技强国梦。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人民网联合策划推出“见证科技之路”主题报道,聚焦国家科技战略政策、重要科技奖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采访调研,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科普精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在“双碳”目…

    2025年3月18日
    3800
  • 不是贝果吃不起,而是馒头更有性价比?这两者究竟有啥区别?

    作者:流畅 不久之前,有一个小视频全网刷屏。视频博主是一位法国留学生,在法国参加面包节的时候,在众多黄黄黑黑的面包中,突然出现了一排“白花花”的“熟人”,原来是我们中国孩子非常熟悉、甚至是从小吃到大的馒头。 一时间 #中国馒头出战法国面包节# 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网友戏称: 馒头也算是见过大世面了。 馒头: 出差呢,请叫我“中式无糖面包”。 大家发现,之前备受…

    2024年12月30日
    12600
  • 手机快充会伤电池吗?避开误区,学会科学充电→

    在如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手机电量焦虑症,打电话、聊微信、刷视频、玩手游……手机仿佛成了我们身体的外设器官,这也让人们对手机的电量变得格外关心。快充,便应运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手机的快充技术?快充会把手机充坏吗?怎样充电才能让手机更健康地运行呢? 01 快充是必然的选择 手机的电池就相当于汽车的油箱。想要让汽车开的时间更久,我们很容易就想到从“扩…

    2025年3月19日
    3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