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多喝热水?当心!超过这个温度可能致癌

天气一冷 ,你一定离不开它:热水(就算天气不冷,我也离不开它)。中国人对喝热水有着特殊的情结。

“感冒了?多喝热水!”

“肚子疼?多喝热水!”

在很多人眼里,一杯热水好像是一剂万能的良方,所以时不时地习惯叮嘱别人多喝热水。但你可能还不知道,“热”也可能会致癌哦!

今天,我们跟着长沙泰和医院肿瘤科主任严文辉教授一起来详细探究一下。

1、“热”水致癌是真的吗?

在中国人心中,热水是可以治愈一切的神奇存在,无论身体出现什么病症,一句“多喝热水”就能解决大半问题。热水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稳居最便宜的保健品之首。

然而早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一项致癌物评估报告中指出:饮用65℃以上的热饮有致癌风险,并将其列入了2A类致癌物名单。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超过65°C的热饮”不仅仅是热水、热茶,还包括一切热的固态、液态、可以进肚子的饮食。

近日,“热水大队”又遭重创。发表于《英国癌症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的一项研究,首次揭示高温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癌的一种)的发生机制,并提出了热激活温度为54℃,低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高温饮食风险温度。而另一项发表于《国际癌症杂志》的前瞻性研究指出,喜欢喝超过60°茶饮的人群,在患食管癌的风险会增加41%

此外,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在美国《内科学年鉴》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有抽烟、喝酒习惯的人,如果经常喝超过65℃的热茶,患食管癌的风险会增加5倍

研究多次告诫大众,长期吃得太烫,致癌风险可能大增。

2、为什么喝“热”水会致癌呢?

我们口腔及食道的黏膜很脆弱,正常耐受温度为40-50℃,一旦超过65℃,可能造成黏膜损伤、溃烂等问题

虽然粘膜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长期饮用过烫的热饮,就会导致粘膜长期反复处于“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的过程中,使得不正常的异型性细胞增多,最终就有可能导致食管癌的发生。

特别是冬季气温低,人们更喜欢吃热粥、热汤面等食物,饮用热水、热茶等饮品,更容易引起食道癌高发。就算运气好,没得癌,但是长期热饮,也会导致口腔溃疡、食管溃疡等问题出现。

3、65°C 是什么概念?

有人做过一项试验,在室温25°C的条件下,倒在玻璃杯中的开水需放置15分钟,刚出锅的粥需放置10分钟,才能使温度降至 65 °C。

我们平时的菜肴,尤其是汤水较多的菜肴,在烹饪完毕后,出锅后数分钟内也基本都是高于65°C。所以65℃左右的温度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烫。

这种有致癌风险的温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4、那适宜进食的温度是多少?

吓人,原来过热的东西有害健康,那我岂不是可以“光明正大”喝冰水了?

当然不是!虽然,有研究证实,高温环境下,相比喝温水(37℃),喝更冷的水(4℃)可以提高运动耐力。

但是,太凉的水(0℃的冰水)可能会引起胃痉挛、冷刺激性头痛、牙痛等问题,且长期、大量喝冰水确实会使胃黏膜持续受到冷刺激,从而影响消化!对于患有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人来说,喝冰水可能引发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加重胃部疾病!人的口腔和食道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至40℃左右,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在50~60℃左右。

5、那哪些饮食习惯易引发食道癌?

食道癌的平均发病率在恶性肿瘤当中排名第八,我国一直是恶性食道癌的高发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恶性食道癌患者死亡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死亡率已经占到了恶性肿瘤的第四位。

严文辉主任介绍说:“我国约 70% 食道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除了癌变以外,食管溃疡还有穿孔、出血的风险。食道癌如果早期发现,肿瘤仅存在于粘膜的表层,治疗只需要在胃镜下把这一段粘膜切除掉,治愈非常的高。但是如果肿瘤已经突破了粘膜,继续向粘膜下生长,就需要做食管的切除手术,所以还是要尽量的早发现、早治疗。”

食道癌致病原因有很多,除了长期爱喝热水、吃烫食外,吃饭速度过快、吃得过饱、经常不吃早饭、爱吃宵夜、喝浓茶、过分喜食辛辣食品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能诱发食道癌。

6、食道癌养护小妙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选择好的饮食方式:不喝过烫的热饮,不吃过烫的食物;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吃坚硬的食物,减少食物对食道的损伤;不吃剩饭、过期的及霉变的食品不偏食,均衡营养;不大量饮酒,酒精长期的刺激,不仅对食管和整个消化道都有害,对肝脏、胃肠也有一定的损伤;要规律作息,不熬夜。

总之,健康饮食,温热即可,适当多喝约40°C温开水。热饮、热食,不要超过65°C!!

来源:长沙泰和医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726.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16日 上午10:59
下一篇 2024年12月16日 上午10:59

相关推荐

  • 这些动物冬眠时,咋不口渴呢?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苏澄宇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编者按:为了解前沿科技动态,科普中国前沿科技项目推出“带你读懂科学顶刊”系列文章,精选权威期刊的优秀论文,第一时间用通俗语言进行解读。让我们透过顶刊之窗,拓宽科学视野,享受科学乐趣。 北美的草原上,十三条纹地松鼠正沉睡在地下。 沉睡的十三条纹地松鼠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the Gracheva…

    2024年12月18日
    1900
  • 朋友圈刷屏!北京朝霞中有朵奇怪的云,你拍到了吗?

    12月16日晨,北京的天空出现似火朝霞,将沉寂的夜空与即将苏醒的城市温柔地连接起来。 在朝霞中,有一朵“飞碟云”,你拍到了吗? 王建忠 摄 那么,朝霞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云的形状千变万化,颜色也不相同呢?这种“飞碟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朝霞、晚霞是怎么形成的? 霞分为朝霞和晚霞,是当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而产生的,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

    2024年12月17日
    2200
  • 橘猫大多是雄性,而三花猫是雌性?科学家找到关键原因→

    编译:公子欣 图源:pixabay 不用问 也不用看尾巴 你可能很容易猜出它是一只公猫 没错 大多数橘猫都是雄性 这是猫科动物基因的一个怪癖 也解释了为什么几乎所有的 三花猫和玳瑁猫都是雌性 科学家们对猫的性别差异感到好奇,抑或只是因为爱猫,他们花了60多年的时间来寻找导致橘色皮毛以及三花猫和玳瑁猫身上引人注目的颜色拼凑的基因,但没有成功。现在,两个独立的研…

    2024年12月22日
    100
  • 谨记“法拉第笼效应”,开车遇到这种情况,能保命!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一言科普团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近日,一则“小汽车在路上挂到电缆”的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司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选择下车,而是继续驾驶。这一行为在一些人看来似乎不负责任,却有人说“还好挂到的是聪明人”。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司机不怕刮断电缆后赔偿吗?遇到这种情况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掉落在地上的电线 (图片来源:veer图库)…

    2024年12月22日
    100
  • 一直到3000年前,人类的大脑都处于“精分”状态?

    利维坦按: 文中提到的“二分心智假说”很有意思,按照朱利安·杰恩斯的观点,人类一直到3000年前,大脑都一直处于这种分裂的状态,其体验外部世界的方式,与其说他们在遇到新奇或意外状况下能够有意识地做出评估,不如说会产生幻听,或是幻想“神”给出了建议或命令,然后无条件服从这些幻觉。 换言之,他们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本身。这种“指令性幻觉”经常会指挥患有精…

    2024年12月14日
    2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