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真的会越吃越大吗?节食会缩水吗?真相是...

吃的越多,胃就越大。吃的少了,胃就会缩水。那这是真的吗? 胃真的会越吃越大吗?

“吃的越多,胃就会越大”

人们在饱餐之后往往感觉胃口大开,饭量似乎也随之增长;而减少进食次数,又似乎能轻松让饭量缩减。所以有人就说:吃的越多,胃就越大。

流言分析

其实,并非如此。

胃的扩张并非无限制。当食物被消化并排空后,胃会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这种变化是胃的正常生理功能之一,与饮食量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长期进食量较少并不会使胃的体积减小;同样,短期内大量进食也不会使胃永久性地变大。

今天是 11 月 29日,也是胃癌关爱日。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公众对于饮食习惯与胃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因此身边也会充斥一些新的说法

比如人们在饱餐之后往往感觉胃口大开,饭量似乎也随之增长;而减少进食次数,又似乎能轻松让饭量缩减。所以有人就说:吃的越多,胃就越大。吃的少了,胃就会缩水。那这是真的吗?

胃真的会越吃越大吗?

胃,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腹腔内,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形似倒置的梨形囊袋。

胃,真的会越吃越大吗?节食会缩水吗?真相是...

胃壁由多层组织构成,包括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黏膜层密布着大量腺体,负责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以助消化。肌层则负责胃的收缩与舒张,使胃能够根据进食量灵活调整其容量。

胃的主要功能包括接受和储存食物、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分泌消化液、防御有害物质、运输食物以及排空。

事实上,胃确实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能够根据食物的多少进行扩张和收缩。

在空腹状态下,胃的容量相对较小,大约在 50~100 毫升之间。然而,一旦开始进食,胃便会迅速扩展,其容量可迅速增加至 1200~1600 毫升,如大量进食后,胃壁在食物进入后逐渐扩张,胃壁变薄,胃的容量能够达到; 2000 毫升左右。

这种容量差异可达近 20 倍。然而,胃的扩张并非无限制。当食物被消化并排空后,胃会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这种变化是胃的正常生理功能之一,与饮食量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长期进食量较少并不会使胃的体积减小;同样,短期内大量进食也不会使胃永久性地变大。

当食物被消化殆尽,胃确实会恢复到空腹时的形态,呈现出轻微的收缩状态,这时人们往往会感到食欲下降。

但这一现象并非意味着胃真的“缩水”了,而是大脑在调节饥饿感,发出抑制食欲的指令。食欲的大小也并不仅仅取决于胃容量的大小,它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胃肠道的蠕动、消化液的分泌、血糖水平的波动以及大脑皮质之间的神经调节等。因此,节食后食欲的下降,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胃的“缩水”。

有时候,我们感觉胃“越吃越大”,可能并非胃本身发生了改变,而是心理作用在作祟。长期大量进食会使大脑逐渐适应这种进食量,并将其视为正常。因此,即使胃本身没有变大,我们也会感觉需要吃更多的食物才能满足饱腹感。

如何保持胃的健康?

为了克服这种心理作用,我们可以尝试逐渐减少进食量,让大脑逐渐适应新的进食量。同时,做到以下几点,也有助于保持胃部健康。

1

规律饮食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是维护胃健康的基础。每天按时进食,避免饥饿或暴饮暴食。

2

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可以延长进食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来感知饱腹感;同时也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适量饮水

适量饮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排泄。餐前适量饮水可以增加饱腹感;餐后避免立即饮水,以免影响消化。

4

避免刺激性食物

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这些食物。

5

控制盐分摄入

长期摄入过咸的食物不仅会导致体内钠离子超标,还可能对胃黏膜产生直接刺激,进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

6

戒烟限酒

抽烟和喝酒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应尽量避免这些不良习惯,以保护胃的健康。

7

减少药物滥用

一些常见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类药物,在带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我们必须严格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对胃造成的健康风险。

8

重视公筷公勺

聚餐时忽视公筷公勺的使用容易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应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好习惯,从源头上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有效预防胃部疾病的发生。

9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胃部疾病。应定期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确保胃部的健康。

综上所述,“胃是否会越吃越大”其实是一个误解。胃本身并不会因饮食而永久性地改变大小,但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确实会对胃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持胃的健康和功能,我们应遵循科学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期节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胃部疾病。

照“谣”镜

“胃会越吃越大”这一谣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直观感受误导、心理暗示与习惯影响方面。这一类谣言大多缺乏科学依据,分辨此类谣言的关键在于警惕直观感受的误导,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查阅科学资料、了解人体的相关生理机制来避免被误导。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496.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12日 下午12:47
下一篇 2024年12月12日 下午12:47

相关推荐

  • 【健康讲堂】干眼症知多少?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大家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越来越来离不开电子产品,随之而来,干眼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此外,睑板腺功能障碍、爱美人士的不良眼部化妆习惯、熬夜、空调房长时间久待、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导致的精神紧张等因素,会诱发、加重干眼症的发生、发展,甚至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出现心理亚健康问题。 那么平日我们该怎样去识别自己是否患有干眼症?干眼的症状通常表现出…

    2025年2月7日
    11100
  • “过敏星人”的春日自救指南:如何应对花粉过敏?

    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正是出门踏青赏花的好时节,然而很多人却会出现眼睛、鼻子奇痒无比,还时常喷嚏、鼻涕不断的症状,不戴口罩根本不敢出门,被折磨得苦不堪言。这些情况,正是花粉过敏导致的症状。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1 春季花粉过敏的最大元凶,竟然不是“花”? 花粉过敏也被称为“枯草热”,是因为吸入了空气中的花粉类物质导致的过敏性疾…

    2025年3月29日
    1500
  • “喝duǐduǐ、小肚几”孩子说话萌萌的,可能也是一种病

    为什么有些小朋友 说话总像含着半块饼干? 比如: 喝duǐduǐ(喝水水) 小肚几(小兔子) 嘚嘚(哥哥) 这可不是简单的“卖萌” 很可能是功能性构音障碍在搞鬼 小朋友的发音系统,就像一个交响乐团:嘴唇是小提琴手,灵活地控制着音节的起始和结束;舌头是钢琴家,精准地弹奏出不同的音符;声带则是管乐组,为声音提供丰富的音色和响度。 图片来源:摄图网 每一个部分都协…

    2025年3月5日
    6500
  • 复旦新研究:低剂量CT筛查对女性肺癌诊断的影响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癌症筛查已成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筛查肺癌在国内外逐渐普及,被认为是降低肺癌病死率的有效方法。然而,筛查带来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徐望红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上海市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张黎等研究团队合作,开展了针对我国女性肺癌过度诊断的研…

    2025年3月4日
    6700
  • 别让“偏方”变“毒药”!女子吞食生鱼胆致肝功能严重受损

    民间流传鱼胆可以清肝明目、去火解毒,殊不知,鱼胆蕴藏着巨大的毒性,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致命。 近日,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因上火、视物模糊,听信了“鱼胆可明目”的偏方,结果吞食生鱼胆3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 娄底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接诊后,经过检查发现患者转氨酶显著升高,谷草转氨酶高达7755u/l,提示肝功能严重受损。由此可见鱼胆不能随便…

    2025年3月12日
    4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