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天文名词#星际消光(interstellar extinction)是指遥远天体发出的光在传播过程中,被星际介质(如尘埃和气体等)吸收和散射,导致亮度减弱的现象。波长越短,星际消光影响越大,这会使观测到的天体颜色变红,这种现象称为星际红化(interstellar reddening)。1847年,俄罗斯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斯特鲁维(Friedrich Struve)已经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但直到1930年,美籍瑞士裔天文学家罗伯特·特朗普勒(Robert Trumpler)才准确地解释了星际消光。星际消光普遍存在,在天文观测中需要对得到的测光数据进行消光改正,以准确测量天体的光度和距离等参数。由于不同尺度的星际消光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天文学家正致力于建立不同尺度和维度的星际消光参数模型,以精确描述消光效应,进而推动银河系演化、尘埃分布、星系形成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等领域的研究。
图1、不同波段下的暗星云巴纳德68(Barnard 68),随着观测的波长变长,星际消光的影响逐渐减弱,图像来源:ESO。
图2、星际消光的原理图示,图像来源:Cosmos at your doorste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