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海上要用海里来描述距离,而不用公里?

长度单位,日常常用的有“米”、“厘米”、“公里”等,它们的单位长度有多少,我们再熟悉不过。而其他一些经常提到的,像是“海里”,却似乎不太清楚它究竟代表着多长的距离?此时还会萌生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海上要用海里来描述距离,而不用公里呢?

下面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海里”概念的由来

测量一个物品的长度,通常来讲都会用测量尺。如果没有测量尺,也会本能地去观察它周边的物品,对比大小,相较之下,便能够知晓它大致的长度等的数值。在陆地上,我们想要通过此种方式来估算任何实物的长度,其实都比较容易,因为参照物非常多。而在海面上,我们如何能够办到呢?

海上的参照物在何处?可能会联想到的是船只、岛屿、礁石、飞鸟等。不过,这相比于茫茫的大海,可以说能够遇见,再用其来作参照物与之对比,还是比较困难。而且,在海上,是无法像在陆地上一样静止不动的。

在海上的移动速度,也不会以人为的方式来控制。这时候,海上前行的速度就无法判定。种种复杂的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这就促使了前人不得不去探寻、解决这些问题。“海里”,也在这个漫长的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诞生。

公元前五世纪,前人已经具备了远洋航行的能力。在他们的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就猜测到了,其实看似是平面的海面,呈现的是圆弧形状。那么,是不是可以推测出,人类身处的地球,其实就是一个“圆”、“球体”?

到了十六世纪,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此加以探索的人也越来越多。理论与实践持续推进之后,通过航海仪器测量出了大海所在的经纬度,继而,“经线圈”的概念出现了。

所谓的“经线圈”,就是地球上任意一个点,穿过南北极点,所画出的大圆。每一圈都是一个圆,一圈就是360°,需要将其分成360份,每一份为1°,再分成60份,每一份就是一分。这也就是一海里的距离。

“一海里”究竟是多长?

那么,“海里”的概念产生了,长度就是接下来要明确的第二个重要问题。“一海里”究竟是多长?这时候,就要联系到“米制”的度量衡标准了。

1公里就是1千米,这是我们都知道的,而关于米的定义,则要追溯到1799年。十八世纪,法国正式启用“米制”来测量物体长度,在这一年里,法国正式开始使用一种被称为“米制”的度量衡标准,该标准将1米的长度定义为:“通过巴黎的经线上从地球北极点到地球赤道的距离的1千万分之1”。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米制”逐渐得到了广泛的采纳,为了精确地表示1米的长度,人们可谓是想尽了办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总是会存在着一定的误差,直到科学家能够非常精确地测定光速之后,这一问题才得到解决,于是1米的长度最终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直线前进299792458分之1秒的距离”。

现在我们假设地球是一个完美的球体,那么按此标准就可以得出,“通过巴黎的经线上从地球北极点到地球赤道的距离”,其实就是上述“经线圈”周长的4分之1,所以“经线圈”的周长就为4千万米,也就是4万公里。

不过,这时候一米的长度还不够精确,在使用的时候,多多少少还是会出现偏差。所以,后来研究者又将其做了进一步的明确,结合了光速进行测定。因此,经由计算就能得出“一海里”的长度。经线圈的长度就是四倍北极到赤道的长度,也就是四千万米,四万公里。接着套用前面所讲的计算方法,就可以计算出一海里的长度。

根据海里的定义就可以计算出,1海里就等于4千万米除以360然后再除以60,其结果就是大约1852米,也就是说,1海里大约是1.852公里。

然而地球却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这就意味着,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区域,1海里的距离就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说在赤道区域,1海里大约是1.843公里,而在两极区域,1海里大约是1.862公里。

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上各个区域对“1海里是多少公里”的定义就出现了不同,但一般来讲,人们普通采用的是1929年国际水文地理学会议上通过的标准,而根据该标准的定义,1海里就是1.852公里。

“海里”出现早于“公里”

大海里用“海里”作为测量单位,陆地上“公里”作为测量单位,这在我们现在,就是既定的规则,原本就如此。

而且,了解了“海里”的由来之后,我们也知道,“海里”这一概念是从很早之前就开始的,比“公里”出现的时间更早,且它本身的诞生就是与地球的形状、体积相关。因而何来的用“公里”代替?

名称的诞生,通常都是有其源头,也是按照着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衍化。一般情况也不会用“后来者”的名称去代替“先前之人”。只不过我们生活于陆地之上,大部分时间接触到的也都是陆地之上的人事物,所以相较于“海里”,我们更熟知“公里”罢了。

现在,将两者进行了了解和区分,也就明白了海上的测量单位为什么是“海里”,而不用“公里”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31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4日 上午11:57
下一篇 2024年12月4日 下午12:00

相关推荐

  • 许振凌实地调研加快推进海南科技馆展教工程项目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海南科技馆展教工程项目建设,12月17日,海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许振凌带队赴海南科技馆项目建设现场开展调研。海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胜,二级巡视员吴钟海,海口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李小云,展教工程和建筑工程各参建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 ;;;; ;;;; 在海南科技馆项目建设现场,许振凌一行对馆区布局、施工进展、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

    2024年12月20日
    1500
  • 2024中国科协海智青年科技志愿服务冬令营(海南营)询价结果公告

    一、采购人 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二、项目名称 2024中国科协海智青年科技志愿服务冬令营(海南营) 三、中标服务方信息 中标服务方:三亚科城教育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639933.66元 中标服务方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宜居路崖州湾雅布伦产业园4号楼5楼515 四、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65339602 ; ; ; ; ; ; ; ; ; ; ; ; ; ; …

    2024年12月14日
    2400
  • 揭秘生态系统对大气汞沉降变化的响应

    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书肖团队结合全球自然沉积物中汞累积通量和数值模拟的大气汞沉降结果,揭示了全球生态系统对大气汞输入变化的响应,论文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 汞污染: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汞因其高毒性和生物富集能力,被世界卫生组织(WHO)重大公共卫生关切的十大化学品类之一。人为活动如金属冶炼和化石燃料燃烧,以及自然活动如火山喷发,是汞的主要来源。这些活动释…

    2024年12月17日
    1300
  • 解锁地外生命的“钥匙”!冰天体生命如何探测?

    太阳系中,以木卫二和土卫二为代表的冰天体具有突出的生命潜力,可能在21世纪解答人类关于地外生命的终极问题。然而,当前的所有空间探测器均无法进入水中探测。Exo-AUV能在冰壳中、冰水交界和海底等潜力区域执行生命探测任务,被多国航天机构寄予厚望。而具体在哪、基于何方法、开发何种Exo-AUV装备和技术、达到什么目标,是未来冰天体生命探测任务重要议题。 哈尔滨工…

    2024年12月19日
    2000
  • 3000公里的“绿色长城”?中国最大的沙漠被包围了!丨环境小喇叭

    大家好,这里是环境小喇叭栏目的第24期。这一期,我们为大家搜罗了以下值得一看的环境研究和新闻: 1)350头非洲象集体暴毙,原因是喝了有毒的水? 2)中国最大的沙漠被绿色包围 3)往土里埋两万个茶包测量湿地碳储存能力 4)研究发现, 18~35岁的年轻人更容易因高温死亡 5)冰川融化,瑞士和意大利重新商定国界 非洲象集体暴毙, 竟是因为喝了有毒的水? 202…

    2024年12月22日
    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