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好看又可以动手制作,玩起来还舒适解压?这种手工玩具越来越流行,你都认识多少?
“捏捏”手感柔和,还有各类可爱的形状;滴胶能做成手机壳等各种各样的作品,晶莹剔透非常美丽;“史莱姆”有着多样的颜色和各种不同的手感,可塑性很强,玩法多样。
但在网上也会看到,有不少人表示,制作“捏捏”超过3小时就很不舒服,嗓子疼、疯狂长痘、结膜炎……可能都是这些手工玩具惹的祸?
“三无产品”有安全风险
“捏捏”的制作材料通常为硅胶和色膏,以及聚氨酯(PU)、热塑橡胶(TPR、TPV)、聚氯乙烯(PVC)、热塑性硫化橡胶(TPV)等化学材料。
这些化学材料经适当的加工混合,一般会被做成食物形状,如面包、奶酪、水果等,外观逼真可爱,属于解压类玩具。
到目前为止,化学合成的“捏捏”胶并没有相关的生产规范和行业标准。由于不少“捏捏”是个人卖家制作,大多缺少生产信息、质量合格证等。
有“捏捏”玩家说:“通常是手工博主买来胶水等材料自己在家制作,不是工厂批量生产的,所以产量有限,品控也参差不齐。”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捏捏属于三无产品。
从原料来看
目前市面上的手工“捏捏”,原料多为AB胶(两液混合硬化胶)和色膏。
化学角度来说,许多物质在混合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挥发物和热。如果使用的是市面的AB胶,很多会产生氨类或甲醛类挥发气体。
如果市面购买的“捏捏”原材料没有正规的材料来源和生产厂家,没有正规的产品说明,将无法避免有害气体的侵害。即便是符合市场要求的“捏捏”材料,也仅仅是将化学产物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生产“捏捏”等玩具对色泽的要求较高,若控制不好香精和色膏的用量,制作“捏捏”的过程很可能出现问题。
使用了劣质材料(胶水、模具、染料)的捏捏不可避免会出现掉色、异味或者香精味过大等问题,难免对人的身体有所影响。
从包装来看
“捏捏”制作完成后会被装进一个透明小袋子里,玩捏也需要隔着袋子。目前很多“捏捏”的袋子都是PVC材质,如果用热封器或者夹板热封这种PVC袋子,会释放有毒气体。
PVC受热后,里面的增塑剂会溢出,会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在密闭的房间里长时间接触,可能使人有昏迷、恶心、甚至中毒等反应。
软泥类玩具也要小心
“史莱姆”等水晶泥中通常由硼砂和聚乙烯醇(PVA)调制而成。通过硼砂起到交联作用,可以使胶水的流动性变小,形成的延展性和韧性更好的凝胶。
硼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够帮助钙、镁、磷元素正常代谢,维持骨质健康,但摄入过量的硼会导致中毒。
硼砂的毒性较强,成人中毒的剂量为1~3g,15~20g为致死量;儿童误食5g即可致死,而婴儿误食2~3g即可致死。
如果误食,硼砂会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变为硼酸,使人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休克昏迷。
即使不误食,直接接触过量的硼砂可导致皮肤过敏,也可经破损皮肤吸收,在体内累积造成慢性中毒。
因此接触硼砂后,应及时清理皮肤黏膜,误食后应及时催吐,立即送医治疗。
在电商平台上检索发现,有些商家销售的“食品级‘捏捏’硅胶”等玩具包装上并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等信息,是典型的“三无”产品,安全问题难以得到保障。
如何挑选玩具?
注意:上述所有毒副作用,都是以“量”为基础产生的。因此,除了不要长时间、过量过多的接触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正规渠道(如大型超市、品牌玩具店或官方认证的网店等),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2.需注意标识和安全警示,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
对于国家执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玩具(电玩具、塑胶玩具、娃娃玩具、金属玩具、弹射玩具),看是否有中国的“CCC”认证标志。
3.建议儿童在家长监护下玩耍,同时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玩耍后及时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参考资料:
新京报《引发热议!火出圈的解压神器“捏捏”被质疑“有毒”?专家发声——》
人民网科普《这款神器突然爆火!有人一等就是2个月,紧急提醒》
果壳《注意!这种网红"玩具"硼砂严重超标,3克可致死,接触也能中毒》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