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
古装电视剧如同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只为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
令人遗憾的是
其中一些不符合史实的设定
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本期,让我们盘点一下
电视剧里的那些文物错误~
虎符
图源|电视剧《长风渡》截图
在电视剧《长风渡》中,为了对付反贼洛子商,江河拿出调动私军的兵符(上图示)来证明自己已经控制住了洛子商的私家军。
然而,在明清之前,兵符一般是动物形状的,下面这块战国时期的错金杜虎符便是最好的案例。错金杜虎符中的“杜”是秦国时的杜县,位于今天西安市的长安区。符是古代朝廷用于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一种特殊凭证,分为左右两半(这件虎符目前仅发现左半边),两半能丝毫不差对合在一起,方可执行命令,反之则不行。现代汉语的“符合”一词即源于此。
战国秦杜虎符
图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虎身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殹。”这段铭文的大意为:调兵之符,右半存于君王处,左半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调兵超过五十人,杜地军事长官的左符须与君王的右符契合并勘验无误,才能行动。但如果遇到需点燃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合验兵符即可行动。
唐 左内率铜鱼符
图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到唐朝初期,开国皇帝唐高祖为避其祖李虎的名讳,将虎符改为鱼符,期间还用过兔符、龟符。此外,据文献记述,常见的符的质地有金、银、玉、角、竹、木、铅等不同材料。唐代鱼符左、右符中缝处刻“同”字,与前朝不同之处在于,唐代的左符在朝廷,右符颁给地方军事长官,在合验时“同”字须合拢方能执行命令。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明清时逐渐演变成令牌,动物形状的兵符在此过程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青铜鼎
图源|电视剧《芈月传》截图
电视剧《芈月传》中,秦武王嬴荡好勇斗狠,结果因为举鼎而死,断送了一手好牌,还成为了世人眼中的笑柄……在剧中,秦武王举起的青铜鼎和我们今天在博物馆中看到的十分相似,都是青绿色的,似乎没什么问题。
但实际上,当时铸造的青铜器并不是这个颜色,而是大体呈现出或黄或白(棕黄、橙黄、赤金、金黄、银白、银灰等)的颜色。因为青铜器(也叫铜器)本身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
战国楚“熊悍”青铜鼎
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根据《中国考古大辞典》的记述,青铜器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表面呈青绿色的铜锈。而在古代,青铜器被称为“金”或“吉金”,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青铜器原本并非青色。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看到的青铜器上的青绿色,其实是它历经千年后产生的锈迹。
那么,从“金”变“青”,青铜器经历了什么?谜底其实很简单:氧化反应。被埋入地底后,青铜器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一层氧化物。根据反应的充分情况,这些氧化物可能是青绿色、灰绿色、黄绿色甚至是枣红色等不同的颜色。因此,不同的出土青铜器呈现出不同的色泽,同一青铜器的表面也可能五颜六色,斑驳杂乱。
帷帽
图源|电视剧《军师联盟》截图
在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柏灵筠一袭素衣,头戴帷帽走在大街上,令人赏心悦目。柏灵筠的原型为东汉末年的柏夫人,是司马懿的宠妾。而在东汉时期,柏灵筠头上的“帷帽”根本就没有被发明出来。
北齐至隋朝年间,民间出现了一种名为“羃䍦(mì lí)”(又称为“羃䍠”“幕篱”)的饰物。羃䍦源自胡服,上半部分为毡笠,毡笠边沿有轻纱垂下,可以用来遮蔽身形和面容。帷帽在隋代才被创制,并且在唐高宗时期迅速取代羃䍦,受到人们的追捧。
唐彩绘戴帷帽骑马女俑
图源|河南博物院
目前出土的唐代骑马女俑中有不少是头戴帷帽的女俑。在唐代由于时代的不同,女子装饰也会有不同的变化,特别是头上戴的帽子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据《旧唐书·舆服志》上记载:在唐早期,女子出行大都要头戴羃篱。到了高宗永徽之后,头戴帷帽。武则天时期,羃篱逐渐消失,帷帽流行起来。而到了玄宗开元年间,女士们又流行戴胡帽,面容不再被遮盖,甚至有的将头发也露出,“并着男装,走出家门。”
唐代妇女特别喜欢胡装,她们着翻领窄袖胡装或男装在街市上策马驰聘,充分反映了唐代社会风尚日益开化的趋势,这种风尚到盛唐时达到的顶点。后来,宋代理学和礼教思想盛行,帷帽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在《清明上河图》中,就出现过头戴帷帽的妇女。
由此可见,在北齐之后,羃䍦才在中原地区兴起,后被帷帽取代。《军师联盟》中柏夫人头戴帷帽的场景显然有些“超前”,直接预判了后人的发明。
定窑瓷枕
图源|电视剧《少年包青天》截图
经典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中有一个情节,主角团和掌柜在讨论一个瓷枕的赔偿问题,掌柜说手中的青花瓷枕出自“定窑”,但其实这并不符合史实。
台词中的“定窑瓷枕”出现在北宋背景的剧情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定窑瓷器的种类中并没有青花。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天的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村一带,这里在唐代属于定州,故名“定窑”。
定窑始烧于唐代,晚唐、五代初步繁荣,北宋开始成熟,北宋后期达到了巅峰,金代衰落,元代终止。定窑烧白瓷是受临近的邢窑影响,当时邢窑名满天下,后来定盛而邢衰,宋时人们就只知有定而不知有邢了。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器。瓷枕也是定窑的特色产品,两岸的故宫博物院都藏有宋代定窑白釉婴儿枕。
宋定窑白釉孩儿枕
图源|故宫博物院
瓷枕最早可能出现在唐代,宋代是瓷枕制作的繁荣时期,直到清末瓷枕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至于青花瓷器,根据目前的资料,青花可能是从唐代起源的,从元代开始逐渐成熟,而且《少年包青天》中掌柜所持的青花瓷枕,枕面绘有山水纹饰,这种具有浓郁文人气息的瓷绘风格大约从晚明开始流行,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
随着影视制作行业的不断发展
以及网友们“火眼金睛”的监督下
这些历史文物错误逐渐减少
我们非常期待未来能出现
更多的优质历史古装剧~
END
资料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博物馆看展览、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大众考古》2017年10月刊《一帽以蔽体:昙花一现的羃䍦》、美术报、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电视剧《少年包青天》截图、电视剧《军师联盟》截图、电视剧《芈月传》截图、电视剧《长风渡》截图
供稿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
审核专家:李小英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3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