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种“飞行硫酸”提前进入活跃期,告诉家人千万别用手拍

随着气温回升,被称为“飞行硫酸”的隐翅虫,进入活跃期。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医院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该院今年已接诊隐翅虫皮炎患者200余例。其中,4月11日单日接诊量达20例,较去年同期激增35%。该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陶宇莎分析,隐翅虫活跃期提前,与近期气温显著升高相关。

有患者表示,“晚上感觉脸上有虫,随手一拍就出事了。”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跟隐翅虫“打过交道”。

有人前一秒庆幸,后一秒遭殃。

全国还有不少网友分享了与隐翅虫“亲密接触”的代价。

一只小小的虫子,为何威力这么大?我们该如何防范?

你以为是普通小飞虫,其实是“飞行的硫酸”

隐翅虫是甲虫的一种,外形似蚂蚁,体长一般不超过1厘米,乍看像没有翅膀,故名“隐翅虫”。别看它身材不起眼,但家族却相当庞大,在隐翅虫科的家族里,加起来有超过63000种!每年6月到9月的雨后,是这个大家族的活跃期。它们在有杂草、潮湿的地方生存,天气越热活动越频繁。

“一般常见的有毒隐翅虫,就是身体呈‘黑红相间’体色的梭毒隐翅虫。”博物科普讲师武其说,这种昆虫最喜欢飞到光亮的地方去,尤其到了晚上,在房间里绕着灯光飞不停,光线越强,就越容易把它招来。

隐翅虫含pH值1-2的酸性液体,属于强酸的范围,堪比硫酸,被称为“飞行的硫酸”。而人们平时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洁厕剂,pH值是2左右。

图片来源:健康北京

被隐翅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条状、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随后红斑上出现密集丘疹、水疱或脓疱,可发生糜烂、结痂及表皮坏死,有瘙痒、灼痛和灼热感;若毒液沾到眼睛,会灼伤结膜、角膜,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致失明;沾到外阴,就会明显肿胀,反应剧烈或范围较大的还会有发热、头晕、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陶宇莎表示,隐翅虫夜间飞进房间落在人体表面分泌毒汁,或虫体被拍碎后释放出毒液,2-4小时即可引起皮炎,也叫作隐翅虫皮炎。

实际上,隐翅虫不会主动攻击人,但当被人无意识地拍死或捏死,虫体被拍击破或被揉碎,使强酸性毒液从击破或破裂的虫体内流出,就可能腐蚀污染皮肤,引起局部皮肤急性过敏性炎性反应,如瘙痒、灼热疼痛、红斑和水疱。临床数据显示,拍打虫体可使皮损面积扩大3倍到5倍。

患者接触到隐翅虫分泌物后,通常会经历“烧灼感—皮肤发红、渐至紫红色—出现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脓疱—扩展成片或条状脓疱—疱破—结痂—愈后受损部位皮肤留下褐色斑痕”的病程变化。

隐翅虫一般出现在哪里?北京有吗?

隐翅虫虽然在南方较多,但是北方的城市也会出现。在北京分布的毒隐翅虫主要为梭毒隐翅虫(也称黄足隐翅虫、青翅隐翅虫等)、塔毒隐翅虫2种,其中塔毒隐翅虫分布范围较窄,多在山野之中,最为常见的是梭毒隐翅虫。

毒隐翅虫在华北地区一年繁殖1-2代,以成虫在隐蔽处越冬。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毒隐翅虫在北方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因毒隐翅虫而受伤的案例逐年增加。一般6月份开始,市民就易被毒隐翅虫伤害,8-9月份达到高峰期,10月份以后逐渐减少;在连续高温干旱之后又逢秋雨连绵的年份,较易暴发;在午夜作业的人群易受害,皮炎发生特点与隐翅虫的繁育特点相吻合。

图片来源:@气象北京

发现隐翅虫如何处理?

隐翅虫飞到人身上一般不会直接叮咬皮肤,但如果挤压、摩擦虫体,虫子就会分泌强酸性毒素,对人体皮肤造成损害。因此,如果隐翅虫落在皮肤上,可以将其轻轻吹走或抖落。

若虫体破裂立即用胶带粘除残留,随后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配合4℃冷敷,每次20分钟,最后再薄涂弱效激素药膏。切忌使用酒精、碘伏,更不要涂抹牙膏、生姜汁等。实际上,医院近期接诊的患者中,因使用偏方导致病情加重的占就诊量的18%。

如果家里发现隐翅虫,可以用胶带粘住或用纸巾捉住再处理掉,注意不要触碰到毒液。

万一失手拍了怎么办?

记住这个“急救三部曲”

谨记:别抓!别抓!别抓!

应及时用肥皂水或4%的小苏打水反复清洗受损皮肤,中和毒素。

如出现疱疹,可采用消炎收敛性药物减轻刺激感,严重者要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

不想被隐翅虫“盯上”?做好这五件事

千万别用手拍隐翅虫。其实,隐翅虫很少主动招惹人,绝大部分人被“攻击”,是因为直接上手一巴掌拍“爆浆”,或不小心压到它,碰到了它体内的强酸性毒液,才会导致皮肤“烂掉”。如果不期而遇,可轻轻吹走,或用纸将其”铲“下来,扔到室外。

睡前留点心。很多时候,隐翅虫早已经在床上帮你“暖”好了床,所以睡前要多检查,以免压到它而不自知。

定期大扫除。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防止隐翅虫滋生。

家里装纱窗。隐翅虫具有趋光性,当房间有灯光时,虫子会试图进入房间,而纱窗和纱门可以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

外出穿长袖。到公园、郊区、乡村这些地方,要穿好长袖长裤,还要随身携带驱蚊水、杀虫剂等。

当然,如果不小心接触到了毒液,可先用清水或碱性肥皂水清洗,严重时应该及时就医。

来源:央视新闻、国家应急广播、极目新闻、新京报、“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323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8日 下午1:01
下一篇 2025年4月28日 下午1:01

相关推荐

  • 中国抗癌日|从头到脚,都有哪些防癌重点?一篇说清,快收藏→

    又是一年的中国抗癌日,一谈到癌症这个话题,很多人都觉得很沉重和恐慌,仿佛癌症都是突然就发生了一样,其实它并不是突然就降临的疾病,而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沉默陷阱”。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从头开始,从日常生活出发,一起发现那些致癌因子,在生活中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从“头”开始: 警惕悄无声息的脑肿瘤 一项发表在《神经肿瘤学》上,基于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和基因组关联研究…

    2025年4月15日
    4400
  • 新研究:常吃这些食物,代谢综合征风险降低23%

    编译:公子欣 你可曾想过 清晨的一杯香浓咖啡 午后的一块丝滑巧克力 晚间的一杯醇厚红酒 甚至是餐后的一份新鲜水果 可能是你抵御代谢综合征的秘密武器~最新研究发现,富含多酚的食物,如葡萄、草莓、橙子、咖啡、巧克力、葡萄酒等,不仅可满足味蕾,还能将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高达23%。这是一项将摄入多酚与预防心脏代谢问题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营养学杂志…

    2025年2月27日
    16000
  • 维生素对我们很重要,但绝不是越多越好!怎么补充更健康?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通过吃维生素片来补充营养,但你知道吗?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乱吃维生素的人患癌风险或增加27%!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乱吃维生素,风险超乎想象 有一位52岁的李大哥,生意做得不错,但身体却越来越差,经常感冒发烧。他觉得是抵抗力下降,于是在朋友推荐下买了进口复合维生素。一开始按说明书每天吃一粒,没效果后就自行加大剂量,一个月内从每天1粒变…

    2024年12月25日
    20900
  • 高楼在风中原来真的会晃,但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原因竟然是......

    随着楼房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瘦,它们也越容易被风吹得晃起来。 在 1929 年的《摩天大楼》(Skyscraper)7 月刊上,有一项调查发现,当时美国已经有 377 栋 20 多层高的楼房,其中有 10 栋超过 152 米。 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即使只有微风,在 40 多层楼上室内的一些职员也能感受到楼房在晃动,甚至可能出现类似晕船的症状。 那么,住在高层…

    2025年4月21日
    3000
  • 【院士的答案】舒德干:用好奇心“钓”出5亿年前的人类祖先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编者按:青春路上,以怎样的姿态前行?选择面前,你是否会犹豫不决?《院士的答案》特别节目,与两院院士深入对话,为青年群体解惑答疑。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本期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教授舒德干。 “人的兴趣会不一样,但好奇心是一种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舒德干谈起自己的科研生涯时,…

    2025年4月5日
    6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