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凤头燕鸥:不走寻常路的繁殖“怪咖”

编者按 以“中华”命名的动物,是华夏大地独有的生命标识,承载着生态记忆。从“海洋精灵”中华白海豚到“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再到“昆虫仙女”中华旌蛉……每一种都神秘而独特。为揭开它们名字背后的故事,本报特推出系列文章,邀您共探“中华”动物的奇妙世界。

在地球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里,鸟类世界中有一抹独特又稀有的倩影,它的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并且行踪诡秘。曾经,它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被认为在地球上绝迹,如今却再度出现,续写生命奇迹,这就是“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

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凤头燕鸥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

额部堪称“变色大师”

中华凤头燕鸥,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为鸻(hénɡ)形目燕鸥科凤头燕鸥属,特征鲜明。它体型中等,体长约35厘米;身着灰白色“外衣”;嘴呈橘黄色,尖端却是黑色;脚为黑褐色。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额部堪称“变色大师”,繁殖期会变成黑色,冬季又变回白色,相当神奇。

海岸岛屿是中华凤头燕鸥的主要栖息地,海水浅且离岸近的区域最受其青睐。它以上层海洋小型鱼类为主食,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也会出现在其“菜单”上。

在我国,广东、福建和台湾沿海或岛屿是中华凤头燕鸥的越冬地。它的繁殖地更是“独宠”我国东海岸,如山东、浙江、福建等地。由于它的繁殖地主要在中国,所以科学家将其改名为中华凤头燕鸥,彰显它与中国的紧密联系。

一年只产一枚卵

每年的5-8月,是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期。产卵后,孵化期大概为22-28天,中华凤头燕鸥育雏则需31-35天。在繁殖期间,中华凤头燕鸥有着与其他鸟类截然不同的“三个一”特殊习性,即一对夫妻一年只产一枚卵。

除此之外,它还有3个特别有趣的故事。一是没有专属繁殖地,常“混”在数千只大凤头燕鸥中产卵,奇妙的是,两者繁殖时间基本同步。二是夫妻齐心“育儿”,从搭建巢穴、孵化鸟蛋到喂养雏鸟,夫妻全程携手,既有合作又有分工。三是组建临时“幼儿园”,喂雏期间,父母外出捕鱼时,把雏鸟聚在一起,安排一只成鸟留守看护,一直持续到雏鸟羽毛丰满、能独立生活。

从濒危到新生

然而,如此美丽又独特的中华凤头燕鸥,却因人类活动、非法捕杀、繁殖地面积缩小等因素,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中华凤头燕鸥是鸥科中数量最少的鸟类,全球种群数量仅200余只。1861年,它在印度尼西亚哈马拉黑岛首次被人类发现,1937年最后一次现身,此后,它便没了踪迹。直到2000年后,中华凤头燕鸥才在我国福建、浙江等地被发现少量繁殖个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针对中华凤头燕鸥的保护行动也在积极展开。以浙江为例,自2013年以来,象山韭山列岛、舟山五峙山列岛等地,先后实施了“人工招引”项目,政府部门也加强保护力度:划定自然保护区、严厉打击非法采集鸟蛋和捕杀鸟类的行为、一些沿海地区开展生态修复……这些保护行动如同点点繁星,为中华凤头燕鸥的生存带来了一丝曙光。

监测显示,自2024年以来,到浙江、福建等地产卵繁殖的中华凤头燕鸥已达120只左右。这无疑是保护行动结出的珍贵硕果,激励着我们继续守护“神话之鸟”的未来。

(作者许焕岗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320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8日 上午10:04
下一篇 2025年4月28日 上午10:04

相关推荐

  • 米皮糠能护心、抗癌?营养专家解读……

    流言:“米皮糠能护心、抗癌” 网上有说法称:“米皮糠中的脂肪含量很丰富,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比如油酸和亚油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可以转化为具有抗癌作用的前列腺素,从而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流言分析:这种说法严重夸大。 米糠的确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但米糠中的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只是可以间接地为身体提供合成前列腺素所需的原料,转化成前列腺素的效率很低…

    2025年4月28日
    1300
  • 吞咽困难别忽视!一文读懂食管癌的治疗 |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编者按 2025年4月15—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为进一步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本刊特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开展征文活动,并遴选优秀文章,以飨读者。 老张最近吃饭总感觉“噎得慌”,尤其是吃馒头、米饭时,食物仿佛卡在胸口下不去。起初他以为是年纪大了消化不好,直到连喝水都困难时才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

    2025年4月18日
    4200
  • 号称“菌王”的鸡枞菌,让徐霞客、李时珍都念念不忘!

    鸡枞菌(拉丁学名为Termitomyces albuminosus)是与白蚁共生的真菌,作为可食用的野生菌之一,主要生长在海拔1000-3000米的山区,常见于针阔叶林中地上、荒地上、玉米地中等,被誉为“菌中之王”。在中国,鸡枞菌的记载与文化渊源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本文将带你穿越古今,探索鸡枞菌在不同时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两千多年前,《庄子》书中记载: “…

    2025年3月19日
    7700
  • 以海洋为“笔”,他让“海的味道”走进千家万户

    黄鱼、鲈鱼、鲫鱼……无论是什么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的这条鱼,必定会准时在年夜饭的餐桌上“亮相”。你能想象吗?内陆的人也能吃上来自浙江舟山的海鱼,而且鱼肉鲜嫩Q弹,毫不逊色于当天打捞的,让人大饱口福。 这一切正得益于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的建立。博士团队的加入,为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供了关键支持,特别是在海洋预制菜等新产品的开发与锁鲜技…

    2025年2月21日
    13500
  • 世界,您好!

    欢迎使用WPCOM。这是您的第一篇文章。编辑或删除它,然后开始您的博客!

    2017年4月14日
    2632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