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Ta们绝不只是在跑步!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

“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

持续火爆

昨天举行的上海半程马拉松赛,浦东产的两款人形机器人亮相赛场,并与运动员热身互动。

再前一天,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开跑,“上海代表队”共有4家公司5支队伍参赛,其中3支成功完赛。

从实验室到马拉松,人形机器人绝不只是在跑步。

客场作战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表现出色

两架“行者二号”双足机器人

一架代表“行者二号”战队摘得季军

一架代表“EAI”战队

未更换电池完赛

续航能力全场第一

卓益得机器人创始人、上理工机器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清都惊喜地表示,这个成绩直接验证了全新的肌腱仿生驱动技术路线的可靠性,“意义重大”。

李清都:我们做这个机器人,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园区、社区、楼宇、校园、码头甚至边境的巡逻,包括电力巡检这种危险的场景。它是按照长续航走路去做的设计,不是为了跑马拉松设计的,所以抖动之类的问题没有考虑太多。我们接到邀请大概也就提前了一个月,没有时间改结构了,只能把螺丝拧紧一点,别跑着跑着散架了。

“肌腱仿生驱动”是全新的技术路线,学术界一直比较担心它的疲劳性、寿命等问题,所以我们就在这个马拉松实打实让它跑一跑。跑下来的话,至少证明这条技术路线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场机器人半马中可以看到

传统机器人受制于电池能量密度电机功率密度的瓶颈

要么续航时间短

如跑出冠军的天工Ultra机器人

2小时40分钟换了三次电

要么个头不能****高

如亚军松延动力N2小顽童

身高仅有1.2米

相比之下

身高1.7米的“行者二号”

仅重28公斤

轻量化“耐力王”当之无愧

**全球少数能实现“拟人直膝”行走的机器人之一、来自徐汇的Orca I**也完成了比赛。这是它公开亮相以来,第一次在实地上成功完成较长距离的奔跑,整个过程没有故障、没有摔倒,仅用2分钟完成过一次快速换电。

负责研发的“青心意创”结构设计负责人毕备说,团队在一个月内对机器人进行针对性训练奔跑算法的稳定性与续航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毕备:硬件结构侧,我们主要对机器人本体进行减重设计,提高续航能力,降低能耗,并升级结构连接处,电路板等的防松防震措施。在算法侧,我们优化运动控制算法,迭代了很多版本,让机器人能在跑步的状态保持长时间的稳定,并实现灵活的转向和变速。

在可控实验环境下测试出的机器人终要应对复杂的现实世界才能更好地落地实现量产 21.0975公里的路程机器人仅精密关节运动就要完成约25万次本次赛道包含6个左转道、8个右转道有平坦柏油路、坑洼裂缝路又有长缓坡、短陡坡路段以及石板路、草地、石子路等区域最大坡度≤9°堪称一次“针对关节精度、热管理、电源系统、控制算法、通信干扰等问题的极限测试

观众们看着高矮不一形态各异、步态万千的人形机器人图个热闹和谈资

“机器人翻车合集”成了快乐源泉但对科学家们来说成功完赛就是一场“技术成人礼” 有了这场成功的公开验证,李清都教授表示,实验室下一步将聚焦“多模态大模型+肌腱驱动”技术,除了工业场景,也会集成国产AI大模型,进军教育、康养等领域。

李清都:已经走进家庭的机器人,轮式的居多。现在AI大模型已经到了平民化的水准,人形机器人简单照顾一下老人的话是可以的。如果是用人形机器人帮你洗衣做饭,我觉得至少得5年;应用场景比较复杂的话,10年之内应该能解决;20年之内,甚至能超过人的水平。

当前国内外人形机器人技术正处于“你追我赶”阶段

参加本次半马比赛的20支队伍就是一个缩影

上海也在不断优化产业生态

推动相关技术研究跻身领先阵营

比如位于漕河泾AI公园的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

青心意创创立伊始就入驻此地

规模得以大幅扩展并迅速实现技术突破

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运营总监艾倩雯介绍:孵化器聚焦人形机器人本体,也关注全产业链的技术协同,为企业提供从人才、技术到市场、资本的全链条服务支撑。人形机器人这样的高速成长型企业,可以与孵化器内其他上下游企业,如灵巧手、仿生眼等开展紧密合作,加快产品迭代和应用落地。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马拉松”远比想象得更长“路况”更复杂

但有了孵化器这样的坚实支持

有了更多社会资源的关注

快速迭代、开花结果

应该就在不远处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央视新闻、北京日报、北京亦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311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7日 下午1:02
下一篇 2025年4月27日 下午1:02

相关推荐

  • 口香糖咽到肚子里,会粘住肠子吗?科学真相来了!

    很多人小时候都被家长吓唬过:“别吞口香糖,会粘住肠子!”甚至有人说它会在体内“赖着不走”。如果不小心吞下一块口香糖,真的会这么危险吗?科学解答在此—— 一、口香糖的成分:为什么它“不消化”? 口香糖的“灵魂”是**胶基**(天然或合成橡胶),它赋予口香糖弹性咀嚼感。此外还含有甜味剂、香精和软化剂等。 关键点 - 胶基无法被人体消化酶分解**,但并非“强力胶”…

    2025年3月8日
    9200
  • 【大国粮策】深海上的海鲜工厂:数字科技为蓝色粮仓持续“充电中”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在大食物观提出之后,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蓝色粮仓”建设,也更加关注“蓝色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远洋渔业。 从零启航,四十年破浪远征 回顾40年前的春天,我国历史上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

    2025年3月28日
    7300
  • 为什么有的疫苗只用打1针,有的却每年都要打?|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

    今天是 4 月 25 日,也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说到儿童疫苗,很多家长都觉得很复杂,毕竟每个疫苗接种时间都不一样。甚至有的疫苗打 1 针就可以了,有的疫苗还得年年打。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想要搞清楚这些,就要从疫苗的免疫程序说起,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 免疫程序不同 大家都知道,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甚至近几年已经涉及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接种疫苗后疫苗…

    2025年4月25日
    1500
  • 一颗发霉的哈密瓜,开始改变人类命运……

    青霉素的发现,大概是科学史上最著名的偶然事件。一盘被污染的培养皿,让人们记住了苏格兰生物学家弗莱明的贡献。而事实上,从青霉素的发现、提纯,再到大规模生产,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偶然,是一连串的巧合事件最终促成了这项伟大发现的医学实践。其中,一颗发霉的哈密瓜,改变了人类命运。 撰文 | 皮卡龙妙蛙 伦敦圣玛丽医院中的弗莱明实验室博物馆。| 图源:St. Mary's…

    2025年3月18日
    9300
  • 一周吃三顿?警惕这一“喂”出来的癌症

    审核专家:彭国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18岁胃癌患者 曾每周吃三顿烧烤 28岁女子因患胃癌,胃部次全切 24岁设计师胃癌晚期 问“为啥是我” “胃癌年轻化”“胃癌早期无症状”等话题 频繁登上热搜 那么,年轻人如何保护自己的胃? 早期无症状又该如何筛查?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喂”出来的癌症——胃癌! 一、胃癌年轻化 近年来,年轻人患胃…

    2024年12月17日
    34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