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17时17分,长征二号F遥二十火箭从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从1999年首飞以来,长征二号F火箭从未停下自我成长的脚步。
航天科普专家钱航与长征二号F火箭合影
相比长二F遥十九火箭,发射神舟二十号飞船的遥二十火箭共进行了30余项技术状态改进,进一步提升全箭可靠性和安全性。
长征二号F遥二十火箭搭载的摄像头传回的高清画面
长二F火箭装上全景“行车记录仪”
此次任务中,长二F火箭首次搭载全国产化高清摄像头,以前只能拍到3个重要地方的画面,现在一下子增加到8个,像火箭外壳、二级发动机尾部、神舟飞船这些关键部位都能拍得清清楚楚。高清画面让地面指挥中心“看得更清”。
长征二号F遥二十火箭搭载的摄像头传回的高清画面
当火箭划破天际时,8台国产高清摄像机如同8双锐利的“眼睛”,紧紧注视着箭体的每一处细节。从二级发动机喷口跃动的橘红色焰流,到神舟飞船与火箭平稳分离的瞬间,这些清晰的画面都能实时呈现在测发大厅的屏幕上。就像给火箭装上了全景“行车记录仪”,这些高清影像数据为地面人员提供了更多视角、更加全面的实时画面,使科研人员能够更清晰地观察火箭飞行状态,并精准判断火箭关键分离动作。
抛整流罩船箭分离瞬间(左侧画面为箭载摄像头传回)
飞行数据全程实时测量与下传
本次任务火箭遥测数据传输速率从2Mbps(兆比特/秒)提升至5Mbps(兆比特/秒),这一改变让沿用24年的回收式存储器退出历史舞台。
以往,火箭正常飞行过程中的部分关键数据需存储于“黑匣子”中,待返回舱落地后回收分析。如今,在5Mbps的传输速率下,每秒可传输约100页A4纸的扫描文档,全面提升了关键数据的可靠传输能力,实现了飞行数据全程实时测量与下传。改进后不仅避免了存储器回收可能带来的数据丢失风险,还能在任务过程中同步开展数据分析。
4月16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准备转运(图片来源:新华网)
与此同时,火箭通过增加环境参数的测点,开展分离环境适应性、环境抗干扰等飞行环境精细化测量,采集飞行中的压力、振动等数据。应该说,每次提升,都在重新定义安全边界。这些改变不仅护航本次任务,更将为未来的发射任务的环境适应性研究积累宝贵数据。
正是凭借着这样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对技术改进的执着追求,长二F火箭研制队伍用一次次的努力,保障着载人航天任务的顺利进行,确保百分百安全地将航天员送入“天宫”,助力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迈向新高度。
作者:钱航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航天科普专家
审核:刘颖 李培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3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