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光缆是什么?
如今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我们每天通过网络(Internet)来与世界各地即时通讯,交换信息。而作为全世界信息通信的主要载体,就是海底光缆(Submarine Optical Fibre Cable),目前全球90%以上的国际通信业务基本都由海底光缆承担。
海底光缆,顾名思义,就是埋在海底的光纤线缆。但是它却不仅仅是一根单纯的光纤线缆,而是一个由水下设备和岸上设备两个部分组成的传输系统。目前全球的海底光缆总长度已经超过140万公里,而这个数字依然在飞速的增长。
TA如何被放入海底?
不同于陆地光缆的布设,海底光缆由于受到海底的特殊环境和复杂条件制约,铺设、保护及维修均十分困难且重要。除了时刻要抗拒海水的腐蚀,承受海水的压力,还要担心自然灾害袭来,有时还得防止船只将其刮断,鲨鱼将其咬断,因此海底光缆一般加装了厚重结实的“铠装保护”。
海底光缆的铺设,通俗来说,就是通过海缆施工船运载所需光缆,在船慢慢开动的同时将光缆平铺放入海底。
而从铺设流程来说,需要勘察清理、光缆敷设和冲埋保护三个步骤。首先通过勘察海底地形,避开海底的岩石及不平整的区域,之后大部分布设区域通过犁埋的方式进行敷设。在有交叉穿越等无法犁埋时,先将光缆放入海底,再使用水下机器人(ROV)进行冲埋。水域较浅、人类活动较多的海域,一般需要加强铠装加深埋设。水域较深、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则可以降低铠装,埋设浅或者不埋。
如果中断,如何维修?
当然,即使做好了严格的防护和完全的准备,海底光缆的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也只有25年。近期的汤加海底火山爆发事件,导致汤加的一条海底光缆造成中断,预计需4周才能修好,这也就预示着汤加可能要与外界“失联”一段时间。而2006年12月26日在台湾地区附近海域发生的地震,导致了至少8条海底光缆受损,使附近国家及地区的通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当维护人员修复海底光缆时,一般需要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来进行故障位置的大致定位,通过水下机器人等手段获取光缆故障的具体位置,将光缆切断并拉出水面,在光缆修理船上进行如光纤熔接等修复工作,修复完成经过反复测试确认一切正常后,将修复好的海底光缆放回海底,若水深较浅、人类活动较多的区域,还需使用水下机器人等手段进行冲埋保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