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被烧干后竟然发黑,难道油里含“可怕”物质?

食用油被烧干后呈现泥青状,很多人不解是怎么回事,认为食品油可能含有鲜为人知的“可怕”物质。真像来了:并不是因为食用油本身含有“可怕物质”,而是由于油脂在高温下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所导致的正常现象。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与反应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由甘油和脂肪酸两部分组成。当食用油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甘油三酯开始发生氧化裂解,产生一些小分子的挥发性物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油烟。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如300多摄氏度时,食用油达到燃点,开始剧烈燃烧,即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高温下的化学反应

在食用油燃烧的过程中,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大量双键)会发生氧化裂解和聚合反应。这些反应会导致油脂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形成分子量较大的物质。随着反应的进行,这些大分子物质不断积累,最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泥青状黑色胶状物。

泥青状物质的本质

这种泥青状黑色胶状物实际上是植物油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下形成的单体碳和其他大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它并不是食用油中原本就存在的“可怕物质”,而是高温燃烧反应的产物。如果继续提高温度进一步加热,这些黑色胶状物还可以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食用油的安全性

食用油在正常使用和烹饪过程中是安全的。然而,长时间高温加热食用油会导致其品质下降,并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如苯并芘等。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应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食用油。

食用油被烧干后呈现泥青状,是由于高温下油脂发生氧化裂解和聚合反应所导致的正常现象。这并不意味着食用油本身含有“可怕物质”。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健康,我们应合理使用食用油,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

(作者:重庆市九龙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副主任医师 陶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303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6日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5年4月26日 上午10:03

相关推荐

  • 最强阵风已达14级!北京大风进入最强时段,非必要不出门!

    今天,北京持续大风天气,仍处于大风橙色预警中。 据气象北京4月12日消息,受低涡影响,本市4月11日出现大风天气,11日17时至12日6时,全市598个测站中有524个测站(占比88.0%)极大风达7级及以上,359个测站(占比60.0%)极大风达8级及以上,210个测站(占比35.0%)极大风达9~11级,7个测站极大风达12~14级。 全市极大风速出现在…

    2025年4月12日
    5800
  • 3800米深处沉睡100多年!3D扫描揭示“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刻

    “泰坦尼克”号已在北大西洋3800米深的海底沉睡了100多年,然而人们对它的兴趣仍然没有消失。最近,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对沉船残骸所做一比一数字化3D重建结果,揭示了先前不为人知的沉船前最后时刻。 英国深海测绘公司“麦哲伦”2022年夏天开展测绘工作。专业人员操控潜水器,共计耗时200多个小时,从各角度拍摄超过70万张图片,创建出沉船残骸的精确3D图像。据英国广…

    2025年4月21日
    2500
  • 电动车充电桩会对胎儿产生不好的影响?丨汽车“流言”粉碎机

    如今汽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事物的崛起与发展,“流言”也顺势而生。 您是否也听说过一些关于汽车的“流言”却不知真伪。 汽车“流言”粉碎机将为您一一破解“流言”背后的真相,接下来请一起走进本期内容。 01-电动车充电桩会对胎儿产生不好的影响 流言:有些人认为,电动车充电桩会对胎儿产生不好的影响。 真相:以上说法系谣言!**最近观看网上一些自…

    2025年4月24日
    1700
  • 95号油比92号油更耐烧?|2025年3月“科学”流言榜

    这里是北京科协新媒体2025年3月“科学”流言榜揭晓!来看看流言和真相1即使过敏也不要用激素药物 295号油比92号油更耐烧 3男婴长期用纸尿裤会导致成年后不育 4买菜可以用蓝光笔检测农残 5每天敷面膜更护肤 6大便粘马桶是肠癌前兆 7打胰岛素比口服药降糖效果好 8羽绒服干洗更好 9量子能量手环可以改善健康 10戴蒸汽眼罩睡觉能护眼 1.即使过敏也不要用激素…

    2025年4月2日
    7800
  • 医生转行抓蛇,发现亚洲新毒王!他在35岁的这个选择有多疯狂?

    2025年是中国农历的蛇年,一提到这种动物,有人就条件反射地不寒而栗,还有人第一反应就是“剧毒”。4年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丁利和他的团队公布了一种新的蛇类——素贞环蛇。这种蛇的毒性甚至超越了亚洲陆生毒蛇中的“老牌毒王”银环蛇,被公认为亚洲陆地蛇类“新毒王”。 素贞环蛇的发现,不仅让丁利的名字在蛇类研究领域声名鹊起,也让他成为了亚洲毒蛇研究的…

    2025年2月16日
    20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